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通过CAS筛选培养基从龙葵根系土中筛选出2株产铁载体菌T1、Y2,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T1、Y2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将2株细菌接种至溶镉溶磷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室培养,并对溶镉、溶磷结果和2株菌的胞外分泌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T1、Y2菌培养基中的有效镉、有效磷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2株菌分泌的草酸、丁二酸、甘油酸等有机酸使培养基pH显著降低(P0.05),促进了碳酸镉和磷酸钙的活化。在受Cd污染的灌溉土中进行龙葵盆栽实验,以灌根的方式分别接种T1、Y2菌,并对龙葵的生物量、龙葵根系土水溶态Cd浓度、龙葵吸收Cd总量及其根系土壤Cd形态的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T1、Y2菌处理的龙葵根系土溶液Cd浓度比不接菌对照增加4.5、3.6倍,接种T1菌处理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干重比不接菌对照增加1.55、2.45倍,接种Y2菌处理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干重比不接菌对照增加1.47、2.28倍,接种T1、Y2菌处理的龙葵地上部分Cd总吸收量比不接菌对照增加1.56、1.69倍;接种T1、Y2菌处理的龙葵富集系数与未接菌对照相比增加,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T1、Y2菌处理的转运系数与未接菌对照相比未显著性变化(P0.05)。接种菌处理有效促进了龙葵根系土壤难溶性形态Cd向可交换态Cd的转化。同时,研究发现接种T1、Y2菌可显著促进(P0.05)龙葵对土壤Cd的吸收,强化了龙葵修复土壤镉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BAF与MBBR工艺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处理量为500 m3/d的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中,采用厌氧膜床-好氧-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平行比较了以曝气生物滤池(BAF)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MBBR)为好氧段的两种工艺的处理效果和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32~40 m3/h,BAF段和MBBR段气水比分别为3∶1~4∶1和4∶1~6∶1,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1.5~2 h和 2.1~2.6 h的条件下,未经絮凝沉淀时,两种组合工艺出水的有机物、氨氮、TN和SS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经絮凝沉淀后,出水TP质量浓度<0.5 mg/L,浊度<1 NTU.BAF出水略优于MBBR.采用厌氧膜床作为好氧段的预处理工艺,通过厌氧膜床的水解转化作用可使单位污水产泥量减少约40%.组合工艺为南方地区特有的低浓度生活污水和分散式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湿地沉积物吸附氨氮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在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对珠江河口红树林、芦苇和光滩区表层湿地沉积物吸附氨氮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不同区域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量呈现明显差异;植物区(红树林、芦苇区)沉积物对氨氮的承载能力强于光滩区;随上覆水盐度的增加,沉积物由吸附氨氮逐渐转变为释放氨氮;短时间水体扰动的加剧有助于沉积物吸附氨氮;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量随上覆水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吸附率却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的减少会降低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低温下处理生活污水的厌氧膜床水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处理量为500 m3·d-1的厌氧膜床(SBAF)-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中,重点考察了低温条件下厌氧膜床水解作用对生活污水中难溶有机物的转化,以及水力负荷和温度对厌氧膜床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膜床对南方特有的低浓度生活污水(平均COD<200 mg·L-1)有良好的水解处理效果.当进水流量为22~24 m3·h-1(HRT=5.8~6.4 h)、温度为13~15℃.进水平均溶解性有机物与总有机物之比(SCOD/TCOD)为40%左右时,经厌氧膜床水解转化后,平均出水SCOD/TCOD可提高至78%左右,污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出水SCOD/TCOD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明显,同时也受到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的影响.在进水水质接近,进水流量为22 m3·h-1下,当温度由13℃降至6℃度时,出水SCOD/TCOD值降低了约50%,TCOD的去除率也由60%降至24%.在10~13℃下,控制进水流量在20~22m3·h-1(HRT=6.4~7.0 h),可有效改善厌氧膜床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种盐分离子作用下苋菜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不同淋洗脱盐阶段滩涂土壤孔隙水中盐分和重金属含量,通过苋菜水培试验,研究多种盐分离子(SO42-、Cl-、NO3-、CO32-、Na+、Ca2+、K+和Mg2+等)的共同作用下,苋菜对Zn、Cu、Ni、Cr、Pb和Cd 6种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和转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不同盐分离子浓度影响下,苋菜茎叶中Cd的累积增幅为69.2%~146.2%,而茎叶中其他重金属的含量无显著变化,苋菜根系中Cd、Pb、Cr、Ni和Cu含量的最大增幅分别为187.8%、197.7%、305.7%、228.1%和58.2%,但根系中Zn含量未受到显著影响。在相对较高的盐分离子浓度(〉1 312.4 mg.L-1)范围内,不同盐分离子浓度处理间苋菜茎叶和根系中6种重金属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盐分处理显著降低了苋菜对Pb、Cr、Ni和Cu的转移系数,但未显著影响苋菜对Cd和Zn的转移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