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平衡解吸法研究了风沙土不同有机组分对氨氮的解吸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去除腐殖质后的风沙土氨氮解吸比例增加(由0.58增加到0.68),同时,解吸迟滞性指数显著降低(由0.067降低到0.021),说明腐殖质是影响风沙土氨氮解吸特征的重要因素;氨氮在轻组有机组分上的表面分配作用吸附是导致解吸比例增大,解吸迟滞性指数减小的原因;重组有机组分中的紧结态腐殖质(胡敏素)对氨氮的解吸起关键作用,它不但解吸比例较低(Dr=0.23),而且解吸迟滞性指数较大(TⅡ=0.458);氨氮在紧结态和稳结态腐殖质所形成的团聚体颗粒微孔隙中的不可逆吸附是导致解吸比例降低、解吸迟滞性指数增大的根本原因;考查土壤对氨氮的解吸特征不但要考虑有机质的含量,更要考虑有机质的存在形态,它也是影响土壤氨氮解吸特征的重要因素,轻组有机组分、重组有机组分及重组有机组分中的稳结态加紧结态腐殖质(HⅡ+HⅢ组)和紧结态腐殖质(HⅢ组)携载的吸附态氨氮进入水体后,对上覆水体的扩散通量可分别按其饱和吸附量的0.94、0.58、0.33和0.23倍估算。 相似文献
22.
沉积物不同天然有机组分对氨氮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估算沉积物不同天然有机组分吸附态氨氮携载量.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西辽河沉积物不同天然有机组分对氨氮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有机质后的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其碳标化饱和吸附量(Гmoc)和吸附分配系数(Koc)分别为重组的55.30%和69.49%,说明有机质是影响氨氮在沉积物上吸附特征的主要因素。氨氮在轻组有机组分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Koc=85.57);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是形成沉积物疏松多孔团聚体结构的重要胶结物质,氨氮在重组有机组分上的吸附除分配作用外,还存在孔隙填充方式的吸附;重组有机组分中的紧结态腐殖质(胡敏素)对氨氮吸附起关键作用(Гmoc,=5857.78mg·kg-1)。轻组有机质、稳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殖质携载的吸附态氨氮可分别按重组(Гmoc=3477.81mg·kg-1)的0.32、1.21和1.68倍估算。关键词:沉积物;天然有机组分;氨氮;吸附;碳标化吸附分配系数;碳标化饱和吸附量 相似文献
23.
沙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磷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流失的水土是污染物的重要载体,为估算沙土吸附态磷流失量,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沙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磷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磷的富集系数为:黏粒(3.79)>粉粒(2.98),沙土中微团聚体对磷的富集作用比较强,其原因有三:细粒级微团聚体中腐殖质含量显著高于粗粒级;细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质是通过可溶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而富集,在复合体结构中存在孔隙填充方式磷吸附;粘粒和粉粒中的铁铝键有机矿质复合体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粒级,在对磷吸附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吸附机制除孔隙填充方式外,还存在铁铝氧化物及水化氧化物对磷的配位吸附.不同粒径团聚体对磷的吸附分配系数和富集系数均与腐殖质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1,r分别为0.854和0.954);西辽河流域沙土在暴雨径流中黏粒级和粉粒级冲泻质泥沙所携载的吸附态磷质量分数可分别按1269.15 mg·kg-1和997.53 mg·kg-1估算,黏粒和粉粒级微团聚体对磷的富集系数(Er)可分别按3.79和2.98计算. 相似文献
24.
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沙土磷解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淋溶试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的磷解吸特征.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的磷解吸特征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解吸等温式;沙土磷的解吸比率(Dr)在0.32~0.98之间,平均值为0.70;最大解吸量(Dm)与饱和吸附量(Гm)呈极显著正相关;沙土对磷的吸附方式以物理吸附为主,解吸可逆性较强.被吸附的磷在环境中较易发生淋失,仍然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土壤中w(有机质)和w(团聚体)对磷的固持能力有较大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磷的Dr排序为农田(0.64)=草地(0.64)<林地(0.67)<沙荒地(0.91),农田、草地和林地磷淋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荒地磷淋失的环境风险最大,Dr与土壤中w(粗黏粒),w(黏粒)和w(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5.
细河水中酚的衰减规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细河水中酚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酚在细河水中的衰减规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In(Co/c)=k1to酚浓度与降解时间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酚在混有较多天然净水的细河6号断面和混有煤气厂所排废水的细河3号断面中衰减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26.
废渣中氰化物对地下水污染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含氰废渣中氰化物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含氰废渣中氰化物可被天然降水淋溶,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新排放矿渣初次淋溶液总氰化物浓度可达104.85mg/L,易释放氰化物浓度可达61.0mg/L,总氰化物浸出量为36.8mg/kg矿渣,易释放氰化物浸出量为18.7mg/kg矿渣;新排放矿渣经曝晒处理后,初次淋溶液总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浓度可分别降至31.29m 相似文献
27.
重金属铅等污染物以泥沙颗粒为载体迁移转化,颗粒态铅为河流输送铅的主要形态。为估算随泥沙颗粒迁移的重金属铅的质量分数,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铅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铅的富集系数为:黏粒(2.03)>粉粒(1.85)>细砂(0.83)>粗砂(0.51)。细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铅的富集作用比较强,黏粒和粉粒的铅富集系数分别是粗砂的3.98和3.63倍,富集水平均为低度富集。其原因有二,细粒级沉积物中腐殖质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细粒级沉积物中稳结态腐殖质所占比例较高,在稳结态腐殖质胶结形成的疏松多孔团聚体结构中存在的孔隙填充方式Pb吸附,在对Pb富集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铅的富集系数与腐殖质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为0.964;西辽河沉积物在汛期黏粒级和粉粒级冲泻质泥沙所携载的吸附态铅质量分数可分别按106.02 mg/kg和98.71mg/kg估算。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所携载的吸附态铅是铅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8.
阜新地区沙化现状评估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沙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阜新地区沙化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对该区沙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按沙化程度得出,阜新境内不存在严重沙化区和强烈发展沙化区,位于彰武县北部的正在发展沙化区面积约1025k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9.9%,处于柳河沿岸的相对稳定沙化区面积约192k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1.9%,北部的科尔沁沙地不会对阜新境内的正在发展沙化产生较大影响,正在发展沙化区内深厚的沙层是沙化形成的潜在性危险。 相似文献
29.
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硝酸盐氮输出通量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土槽模型渗流试验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结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耕层土壤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结构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田〔50.23kg/(hm2.a)〕>沙荒地〔12.77kg/(hm2.a)〕>林地〔8.68 kg/(hm2.a)〕>草地〔4.17 kg/(hm2.a)〕,农田和沙荒地对NO3--N输出起源作用,林地和草地起汇作用;西辽河流域沙土区耕层土壤NO3--N输出总量为13.86×104 t/a,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NO3--N输出比例为农田(95.31%)>沙荒地(4.69%),农田是西辽河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结构;NO3--N输出量夏季(65%)>秋季(25%)>春季(8%)>冬季(2%),夏季是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时段;NO3--N淋溶输出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对金矿含氰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活性炭对水中氰化物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金矿含氰废水经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后 ,氰化物浓度可达排放标准 0 5mg/L以下 ,氰化物去除效率达 99 8%~ 99 9%。处理后CN- 浓度C<0 5mg/L时的CN- 吸咐量为 6 74mg/g~ 10 2 4mg/g活性炭 ;处理后CN- 浓度C <1/2初始浓度C0 (mg/L)时的CN- 吸咐量为12 5 0mg/g~ 2 8 92mg/g活性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