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王莹  马富贵 《中国安防》2007,(12):38-43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安防工程的数字化进程也在逐年推进.数字录像技术的诞生,使得传统的模拟信号得以向数字信号转化.……  相似文献   
52.
53.
污染物海洋环境效应阈值推导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在海水水质基准/标准研究和近海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方面还缺乏成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而污染物海洋环境效应阈值(PNEC)是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是研究与制定相关环境标准/基准或决策的科学依据。本文重点综述了当前各种PNEC的推导方法,对各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计算公式和毒性数据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归纳了各方法的联系、区别和优缺点。针对当前污染物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海洋环境风险评价需求,尝试性的提出了PNEC推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4.
太原市PM10及其污染源中碳的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采集太原市PM10及其主要源(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样品,结合离线分步加热氧化法和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颗粒物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总碳(TC)的同位素组成, 并探讨了太原市PM10中碳的来源.结果表明,太原市冬季、春季PM10中OC、EC和TC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是-34.7‰、-23.5‰、-23.9‰和-30.5‰、-23.1‰、-23.9‰; 煤烟尘中OC、EC和TC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是-26.5‰、-23.2‰、-23.6‰,土壤风沙尘分别为-24.6‰、-14.1‰、-17.3‰,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尘分别为-27.7‰、-25.5‰、-27.0‰和-25.7‰、-24.3‰、-24.8‰. EC和TC的同位素组成是区分土壤风沙尘较好的标识指标,TC的同位素组成是汽油车尾气尘较好的标识指标;利用二元复合计算公式结果显示土壤风沙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70%;煤烟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1%、89%;汽油车尾气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78%、22%,柴油车尾气尘中OC、EC占TC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6%、64%;太原市PM10中的TC和EC主要来源于煤烟尘,OC少部分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另外还有其他的重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55.
GC-MS测定土壤中阿特拉津、六氯苯等十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GC-MS-SIM)同时测定土壤中10种农药(三嗪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和有机氯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正己烷/丙酮(1:1,V/V)超声提取、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GC-MS-SIM测定.10种农药在0.01(0.02)-1.0(2.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介于0.9963-0.9998之间;在10,50和250 ng·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介于81%-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4%;方法检出限达到ppb至sub-ppb级(0.1-1.3 ng·g~(-1)).将此方法应用于辽宁省不同性质土壤中70个实际土壤样品的分析,阿特拉津、乙草胺、六氯苯、丁草胺、狄氏剂和艾氏剂有检出,该法对不同性质土壤具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56.
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种类繁多、生态健康风险复杂,现有的海水水质标准难以满足当前海洋环境污染评价、管理和监控的需求,亟需适宜我国海洋区系特征的海水水质基准作为水质标准修订与制定的理论依据. 借鉴美国、欧盟和荷兰等国家水质基准的制定方法,提出了构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思路,并给出了数值型双值基准的数据要求、定值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模式等. 以三丁基锡化合物(TBT)为例,按照论文建立的方法,计算了保护我国海洋水生生物的TBT基准. 结果表明:我国TBT化合物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和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分别为0.43μg·L-1和0.002μg·L-1,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的推荐基准值略有不同. 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的制定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7.
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修复湖滨湿地去除氮磷营养盐长期效果的不确定性,以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与东部滨岸区、竺山湾修复湖滨湿地为代表,采用放射性核素210Pb计年法测定湖滨湿地沉积物的年代,据此计算出沉积速率,并结合沉积物柱中粒度组成与碳氮磷的含量变化,推算出自然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太湖自然湖滨湿地与修复湖滨湿地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均以粉砂粒为主.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为:芦苇群落,0.74cm/a;茭草群落,0.69cm/a;香蒲群落,1.24cm/a;牛鞭草群落,1.27cm/a;荷群落,0.81cm/a.近40a来,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单位面积(cm2)沉积物中碳氮磷的蓄积量平均为:总有机碳1408.0mg,总氮138.2mg,总磷14.31mg.对于修复湖滨湿地而言,随着植物群落的发育演替,营养元素在修复湖滨湿地系统内可以不断累积,其沉积物库的蓄积量潜力很大,在控制外源污染输入的前提下,湖滨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长期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8.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植被生长和区域生态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辽河三角洲植被生态状况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1995—2009年的NOAA/AVHRR NDVI和2009—2020年FY3/MERSI NDVI数据,通过修正拟合和S-G滤波法构建了1995—2020年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集。利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分析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NDVI时空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水田和沼泽湿地的植被生态状况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26 a间辽河三角洲NDVI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32%;NDVI年内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2)从空间变化上看,区域内NDVI呈西南—东北方向递增,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水田区,次高值分布在沼泽区。(3)绝大部分水田植被逐年变好,且植被生态状况比较稳定,低波动变化区域占96.72%,未来植被生态状况将持续改善的区域占61.05%。(4)沼泽植被逐年变好的区域占97.67%,变好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双台子河口附近,且该区域未...  相似文献   
59.
成都市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成都市臭氧(O3)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对2014—2016年成都市6个国控环境监测站和同期气象台站逐小时地面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来成都市O3污染日趋严重,O3年均浓度不断上升,较2013年升高51.2μg·m-3.O3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较高,秋、冬季则较低,且各季节O3浓度变化具有很强的长期持续性特征.O3浓度日变化特征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8:00出现最低值,15:00—16:00出现峰值,超标时段主要出现在13:00—17:00.O3浓度变化与紫外辐射、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且当紫外辐射大于12 MJ·m-2、气温高于15℃、相对湿度低于65%、西风或偏东北风控制时,成都市容易发生高浓度O3污染.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北方寒冷地区城市PM2.5化学组分特征,采用WRF-CMAQ模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2019年1月、4月、7月、10月及一次重污染过程(2019年1月11—14日)的PM2.5化学组分展开模拟分析.结果表明:WRF-CMAQ模型分析下SO2、NO2、PM10、PM2.5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R)在0.63~0.82之间,PM2.5组分中SO42-、NO3-、NH4+、EC、OC浓度的相关系数(R)在0.59~0.88之间,WRF-CMAQ模型对大气污染物及PM2.5主要化学组分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反映PM2.5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模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PM2.5中SNA(SO42-、NO3-、NH4+三者的合称)的占比为37%,与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城市相比,PM2.5二次污染程度较低,一次污染仍是PM2.5的主要来源.1月、4月、7月、10月PM2.5中[NO3-]/[SO42-](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62、0.44、0.15、0.50,表明该区域的燃煤污染对PM2.5的贡献大于机动车尾气的贡献,该现象在秋冬季尤为明显;硫氧化率(SOR)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0.34、0.54、0.61、0.58,表明该区域燃煤排放的SO2更易对PM2.5产生贡献.同时,全年OC/EC(质量浓度比)的平均值为3.6,说明碳气溶胶的贡献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与化石燃料燃烧.通过分析2019年1月11—14日重污染过程PM2.5组分浓度的逐小时变化发现,该时段中SOR与NOR分别是1月平均值的1.2与2.0倍,NOR的提升导致PM2.5中NO3-浓度占比上升了8%,超过SO42-的占比,这表明该重污染过程中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超过平常时段.研究显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呈燃煤与机动车尾气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特征,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下,实施工业限产的同时,加强机动车限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