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浅埋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受上覆岩层移动影响而呈现与深埋煤层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以神府矿区某矿1301工作面矿压观测为工程背景依托,应用“三量法”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以工作面三个测区支架荷载和活柱下缩量为重点分析.研究表明:该工作面来压动载系数为1.5 -1.6,来压期间支架压力比平时大1- 13MPa;初次来压持续时间长,初次来压步距在55.9-56.3m,三个测区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4.6 - 17.6m;且三个测区观测表明:中测区由于受工作面两侧煤壁影响较小,矿压显现程度同上下测区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论文运用RS、GIS等方法,重建了30a来粤北岩溶山区4县(市)土地石漠化的时空演变与分异格局。30a来本区石漠化土地在时间上由初步逆转向加速逆转态势演变,在空间上由多成片分布、少零星分布向多零星分布、少成片分布的分异格局演变。对本区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及其与石漠化的关联度、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人为活动是石漠化发展、逆转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是次要驱动力。石漠化驱动力的互动激发机制、耦合机制、干预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驱动着本区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彪  熊智  王金华  汪姝  孙浩  缪福俊 《生态环境》2011,(10):1485-1490
为了解会泽铅锌尾矿区自然发生的豆科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了该地区自然发生的3种豆科植物在Pb2+/Zn2+单盐和双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情况。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所设的浓度范围内,Pb2+/Zn2+单独胁迫时,对供试植物种子及幼苗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除苕子(Vicia Cracca L.)外,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Pb2+/Zn2+共同胁迫时出现复杂的交互作用。对于苕子的种子及幼苗的生长,Pb2+/Zn2+呈现明显的相互加强抑制作用;对于其它2种植物,当Zn2+浓度在低质量浓度时,Pb2+似乎对Zn2+抑制有缓解作用,同样当Pb2+浓度在低质量浓度时,Zn2+似乎对Pb2+抑制有缓解作用,但是当Pb2+/Zn2+高浓度时,Pb2+/Zn2+呈现明显的相互加强抑制作用。不论是单盐还是双盐,苕子对的耐性最强,其次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最弱。会泽铅锌尾矿区重金属含量高是该区植被恢复的最大障碍,进一步研究植物对Pb2+及Zn2+的耐受性对于铅锌尾矿区的植被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兰坪铅锌尾矿区自然发生的植物进行调查,共发现18种植物,分属于10科。对野豇豆(Vigna vexiauata(Linn.)Bench.)、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 Wall.)、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inn.)、白刺花(Sophora davii(franch.)Skeels)、密花序黄芪(Astragalus forrestii Simpson.)、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Vog.)Koehne.)6种8株豆科植物根瘤进行根瘤菌的分离纯化,共得到419株细菌,经镜检初步确定有94株为根瘤菌。对其中31株根瘤菌的淀粉水解、糖发酵等12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以平均连锁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兰坪铅锌尾矿区31株根瘤菌在50%的相似水平上可分为6个类群,其表型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种植物中可能存在不同代谢类型的根瘤菌,同一种代谢类型的根瘤菌也可与不同植物共生。抗逆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4G.7、5.4.3、7.4.3)对温度、(4A.12、4G.7、4G.10、5.4.3)对pH、(3.7.9、5.4.3)对盐、(3.7.19、4A.12、6.1.2、6.1.13)对抗生素有较强耐受性或抗性,大多数菌株能在较宽的温度、盐度和pH范围内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及目前国内填埋气的减排与收集利用技术现状,分析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我国运用的前景;探索实施CDM项目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利用垃圾填埋气发电的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垃圾中转站的合理布局可以节省大量垃圾转运成本。对垃圾中转站选址的限制因素、选址理论、选址模型及其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垃圾中转站选址的限制因素有:选址要符合城市建设总体的规划,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与地址条件,满足转运量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外部条件,应当满足社会和法律的要求。垃圾中转站的选址理论发展,首先是单准则的问题的研究,然后发展到研究多准则影响下的选址问题。关键是垃圾中转站选址模型及其算法的研究。选址布局直接关系到垃圾清运的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