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71.
新Jiao镇是广州城区南侧以自然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建制镇。通过对新Jiao镇生态环境资源的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善新Jiao镇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对万亩果林环境管理的对策,为加强“城中村”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措施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2.
南京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南京市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从产业结构演变、产业水平、产业效益和工业内部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南京市产业结构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南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3.
21世纪长江流域农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长江流域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大,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农业、农村经济水平较高,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农业生现代化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但部分农产品产量(包括商品粮)在全国的地位下降,流域内省际间农村、农业经济差距扩大。据此本文提出长江流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大中上游于区的投入力度,进上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名特优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  相似文献   
174.
饮用水是广州市城市动脉,维护民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保护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市水源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前瞻、高效、针对性强的管理策略和规范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缓解饮用水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5.
介绍了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2005年投入使用的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工艺参数及实施效果。分析数据表明:济南分公司油气回收装置的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符合安全、环保、健康的清洁生产理念。  相似文献   
176.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应性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困境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地方性与适应性”为视角,邀请来自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专家学者,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等视角解读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特征,并为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寻找可持续策略。核心观点如下: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适应性具有多尺度空间关联性和历史地理依赖性;黄河流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动人地耦合关系的绿色化;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沿线聚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交融性特色,多民族协同共荣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中上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窑洞等特殊的聚落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变和消失,留住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亟需分级分类推进其演化进程;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内外辐射带动是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7.
聚合氯化铝去除污泥水中磷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比聚合氯化铝(PAC)对浓缩脱水污泥水及其上清液除磷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分析了污泥水上清液PAC除磷过程中Al/P摩尔比、pH和搅拌转速(MS)对除磷效果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效应,并探讨了PAC除磷动力学.结果表明,PAC直接对污泥水混凝除磷会恶化其沉降性能,且除磷效率不高.RSM优化得到的上清液除磷最优工艺条件为:Al/P摩尔比为2.49,pH为8.3,MS为398 r·min-1,除磷效率为97.8%,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操作模式行之有效.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AC对污泥水的除磷过程分为化学沉淀与絮凝体快速吸附除磷和二级动力学沉淀除磷两阶段.  相似文献   
178.
依据文献资料与专家访谈结果对亲子旅游目的地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设计,利用德尔菲法和半结构访谈法确定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包括目的地感知、产品与特色服务、安全保障、品牌及传播、游客满意度5个一级指标在内的亲子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验证该指标体系和亲子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适配度,选择珠海横琴进行实证。结果显示:珠海横琴亲子旅游评价总分为8.44分,达到优秀水平。结合实地访谈和专家复评验证,该分数贴近客观情况,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9.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核材料监管体系,夯实中国核安保事业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国际社会防范核恐怖主义和“一带一路”中核能领域国际合作提供有效的中国核安保方案,开展核安保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分析核安保本质目标和核心关注点,提出建立国家层面和核设施层面的核安保防线的架构,并具体说明架构内容。结果表明:国家核安保工作应该确保国家监管范围内的核材料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均处于受控和受保护的条件下。国家层面的核安保工作应从源头、过程、后果3个管控阶段加强对核材料的安全监管。核设施层面的核安保工作是国家核材料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层面的具体管控手段,其核心目的应该是防范核恐怖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180.
尚志海 《灾害学》2024,(1):11-16
风险感知研究一直是灾害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其理论研究在风险社会放大框架被提出之后便乏善可陈,急需引入新的理论全面解读风险感知过程。该文借鉴物理学上的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风险感知透镜效应框架。灾害风险感知就是灾害情景信息经过风险驿站接收、处理和传递,形成风险映像的过程。在风险感知的形成过程中,灾害情景和距离是影响风险映像大小的两大关键因素。灾害情景后果越严重,风险驿站感知的风险越大。在同一灾害情景下,随着灾害情景与风险驿站距离的变化,风险映像分别呈现实像与虚像,且距离焦点越近,风险映像越大。受灾者和旁观者视角的风险感知是有区别的,风险感知结果通过风险映像大小来评价。基于透镜效应的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也是对风险感知研究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