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正如西方世界所经历的一样,印度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捍卫她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用化石燃料,为了农业高产而滥用化肥农药,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森林的破坏,交通拥挤和废物成堆——所有这一切都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362.
1.引言 60年代中期后,由于石油化学制品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代替金属、木材的新型塑料材料。从此后,塑料不仅在生活中,而且在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随着塑料生产量的增加,废塑料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同时在这过程中还出现过两次石油危机,从而要求节约资源、能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再者,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心的问题,而塑料也是关注事项之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自80年代起,日本就对再生回用的先进技术进行了大量工作,如废塑料处理工作。本文拟对废塑料再生回用技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363.
美国每年大约有2000次溢油事故发生在内陆水域,影响显著,近年来,美国石油学会设立了一些课题专门研究内陆水域发生的溢油事故。收获之一就是根据所得成果编写了一本内陆水域溢油应急手册。手册的重点在于确定能减轻不利于生态环境影响和溢油造铖的影响的技术措施。该书有助于决策者评估各种应急方法对减轻溢油影响和加环境恢复的有效性。手册中还提供了一套表示4个油种,20多种应急技术和10种内陆水域之间的关系的矩阵。  相似文献   
364.
<正> 环境是指在人类生活周围存在的一切。由于工业、交通、农业及人类生活等超过环境容量所释放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就使得环境被污染。环境污染来源于工业的发展,这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问题,七十年代以后国外都在重视研究环境污染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我国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主要表现在有:一是任意排放工业“三废”;二是工业  相似文献   
365.
为同步高效利用废弃蓝藻和产出活性光合细菌,研究了蓝藻基质中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生长潜势和碳氮磷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30℃,光照2000lx,蓝藻浓度>0.87g/L,即可促进R.palustris PUF1生长;蓝藻浓度3g/L,培养108h,PUF1OD650虽低于ATYP培养基,但细菌叶绿素a(Bchl a)浓度与ATYP基质相当,表明蓝藻基质可能促进了PUF1光合色素的合成.在细菌对数期后期补加小分子有机酸显著促进蓝藻基质中PUF1再生长,252,444h OD650分别是培养108h的191.75%和269.24%,Bchl a分别是108h的206.68%和276.17%.444h蓝藻基质中OD650和Bchl a分别是ATYP基质中的130.88%和160.62%,表明长期培养条件下应用天然蓝藻基质更适宜活性PUF1培育.通过分析干物质和藻液中的碳氮磷含量和浓度发现,蓝藻基质中可供给PUF1直接利用的溶解性碳氮磷浓度不平衡,表现为氮充足,碳少量,磷限制.提高蓝藻基质中生物可利用碳浓度对强化光合细菌生长和碳氮磷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6.
磺胺二甲基嘧啶(SMT)作为一种常见的磺胺类抗生素,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迁移和归趋与溶解性有机质(DOM)密切相关。该研究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研究马来眼子菜释放的DOM与SMT的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SMT可引起DOM的构象变化,静态猝灭是主要机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将DOM分为4个独立荧光组分,并结合Ryan-Weber非线性模型分析各组分与SMT的结合能力。模型拟合度较高,结合稳定常数(logK_b)大小顺序为类酪氨酸(7.22)>类色氨酸(5.54)>小分子类腐殖(5.04)>大分子类腐殖组分(无猝灭),说明DOM对SMT的络合作用较强。二维相关图谱显示类酪氨酸荧光团优先于类色氨酸荧光团与SMT发生反应。草源DOM与SMT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影响SMT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等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367.
某大型砷渣场地土壤As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庚  石瑛  田海金  李豪  张蕾  牛俊杰  郭观林  张朝 《环境科学》2018,39(12):5639-5646
为精确识别大型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并评价其生态风险,以我国某大型砷渣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场地土壤样品184个、周边农田土壤样品101个和砷渣样品14个,选择场地中特征污染物As,采用多元统计学、地统计学、地累积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等方法揭示研究区As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场地土壤、农田土壤及砷渣中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 333. 0、358. 1和17 316. 1 mg·kg~(-1),其污染程度均远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Ⅲ级标准.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及3维空间分布范围结果显示,As在各土壤剖面深度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场地表层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场地土壤样点中As含量明显高于周边农田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表明,各土层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均超过了100,场地土壤和周边农田土壤所有样点中等危害程度以上的样点累积比例分别达到58. 21%和61. 39%,表明该场地及周边农田土壤区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68.
地下开采爆破地震动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爆破地震烈度和质点峰值震动速度两种对爆破地震动危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矿山实例进行了危害性评价。  相似文献   
369.
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现有集输气管线370余条,580余千米,工艺装置管线300余条,近百公里.担负中原大化、中原乙烯、沧州大化、安阳玻壳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濮阳地区近百家乡镇企业供气任务,同时担负郑州、开封、安阳、濮阳、济南等1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天然气供气任务.  相似文献   
370.
微生物修复柴油污染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提取的5种降解菌及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的能力,利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修复后柴油污染土剩余油浓度进行测定,研究温度、pH、含水率及接种量等对柴油污染土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的降解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温度为32℃时,六种组合柴油污染土的降解率均达到最大值;随pH增大,苍白杆菌属的降解率逐渐减小,铜绿假单胞菌的降解率逐渐增加,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博德特氏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含水率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呈上升趋势;随接种量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对比试验建议使用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并给出了降解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