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皂化改性橘子皮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物废料橘子皮(OP)为原料,经乙醇、氢氧化钠处理,得到改性橘子皮生物吸附剂SOP,将其用于对重金属离子Cu2+、Pb2+、Cd2+、Zn2+和Ni2+的吸附。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和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SOP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在生物吸附剂上的吸附速率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SOP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SOP对Cu2+、Pb2+、Cd2+、Zn2+和Ni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6.82、152.4、66.27、33.90和23.02 mg/g,均高于改性前。常见阳离子的存在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较小,改性后的橘子皮生物吸附剂可以再生重复使用4次以上,是性能良好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412.
田小慧  吴超 《火灾科学》2018,27(3):181-187
系统安全相似分析法是发掘共性事故致因,运用逻辑学和数学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通过评价比较分析法、比较安全法、模糊相似分析法与系统相似分析法的优缺点,采用多隶属模糊集对系统相似分析法进行改进,克服其无法度量模糊因素相似性的缺陷,得到适用于模糊系统的系统安全相似分析法。基于此,建立系统安全相似度计算数学模型,并构建系统安全相似分析范式。将改进的分析方法应用于4起典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得出,越界开采、井下密闭作业、应急救援不力、密不上报、拒不撤出作业人员等是造成瓦斯爆炸事故严重程度升级的主要因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相似度接近于1,然而其对造成事故的潜在影响受到忽视,是煤矿避免瓦斯爆炸事故的极佳着手点。结果表明,这一改进有效实现了事故致因因素的相似性度量,为系统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413.
优化绿地空间配置(如破碎度)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绿地破碎度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能随绿化覆盖率的变化而变化,对改善城市热环境提出了巨大挑战,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以长沙市为例,利用Landsat地表温度表征城市热环境,使用解译于高分2号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图在1 m像元尺度量化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破碎度(用绿地边界密度表征)。以419个1 km格网为分析单元,应用分段线性回归揭示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破碎度间的非线性关系,识别绿化覆盖率阈值并以此为标准将419个1 km格网划分为高绿化覆盖率区和低绿化覆盖率区。以1 km格网平均地表温度为因变量,绿化覆盖率、绿地破碎度、水体覆盖率和裸地覆盖率为自变量从研究区、高绿化覆盖率区和低覆盖率区3个方面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阐明绿地破碎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后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绿化覆盖率、绿地破碎度和其他土地覆盖率对地表温度的独立和联合影响。结果显示,1)绿地破碎度随绿化覆盖率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阈值为44.9%。2)整个研究区,4个指标可解释69.1%的地表温度变异,地表温度随绿化覆盖率、水体覆盖率、裸地覆盖率和绿地破碎度的增加显著降低。3)低绿化覆盖...  相似文献   
414.
探索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重金属离子时,在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考察MFC电化学传感器在恒定外电阻、开路和恒定外加偏压这3种模式下不同浓度的Cu2+对传感器的电压抑制率或电流下降量。结果表明,Cu2+浓度检测范围为0~10 mg·L-1时,恒定外电阻模式下的Cu2+对传感器的电压抑制率范围46.98%~80.12%,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79 4;开路模式下的Cu2+对传感器的电压抑制率范围为63.15%~89.12%,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72 6;恒定外加偏压模式下,加入Cu2+,传感器的电流下降量范围1.214 4~3.730 mA,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47 6。开路模式下的MFC电化学传感器对Cu2+的检测性能更优秀。这为利用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中的重金属含量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415.
一组含氟取代苯化合物土壤吸附系数的QSP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环境行为,测定14个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土壤有机碳吸附系数Koc的值,运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及分子连接性指数和量子化学参数进行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分析,得到2个回归方程。回归方程表明Kow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结合可较好地预测含氟取代苯化合物的Koc而量子化学参数的引入证明了极性作用地土壤吸际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6.
用醌式染料的合成反光度法测定水中NO^—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以N、N-二甲基苯氨,对氨基苯乙酮为偶联,重氮试剂,利用醌式染料的合成反应测定NO^-2的新方法,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无试剂空白。NO^-2在0-800μg/L内服从比耳定律。醌式染料及试剂均稳定,已用于环境水中N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417.
为研究薄油层燃烧特性,开展航空煤油薄层油池火实验,分析油品燃烧的整个过程、燃烧速率、火焰高度和辐射反馈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薄层燃烧过程除发展、稳定和熄灭阶段外,还存在薄层燃烧衰减阶段。稳定阶段的燃烧速率与初始油层厚度相关,但随着厚度的增加其逐渐趋于稳定;薄层燃烧衰减阶段,燃烧速率会随着实时油层厚度的下降逐渐降低。对比火焰高度的实测值和模型预测值发现,Heskestad模型的预测更接近实际结果;燃烧发展阶段后,火焰辐射反馈基本维持稳定,受初始厚度的影响较小,但辐射透射强度会随着油层厚度的降低而增加,且增速逐渐加快,表明辐射透射在薄层燃烧衰退阶段中起到关键作用。结合辐射透射的变化规律,将辐射反馈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2部分,并提出用于预测辐射透射大小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418.
房景燕  兰石  田犀  刘文 《四川环境》2009,28(6):54-57
简要介绍了含钒废渣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工艺,阐述了沉钒废水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陈述了两种工艺沉钒废水的主要成分及浓度,分析了共性和特性。并针对不同的生产方法及沉钒废水的性质,分别选择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9.
染料化合物光催化氧化降解中氮元素行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含氮染料化合物的降解过程中,不同结构氮的降解过程是不同的,其中偶数结构与非偶氮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实验中发现,在相同的TiO2/UV条件下光解,非偶氮结构染料的降解体系很快有NH4^ 离子和NO3^-离子产生,而在偶氮结构染料的降解物中却没有二者生成。并通过实验证明,体系中产生的NH4^+是染料降解的中间产物,而NO3^-则至少有两条生成途径。  相似文献   
420.
在梳理耦合跃迁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凭借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重心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科学测算与分析了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未来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综合水平发展情况总体向好;(2)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转变,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平衡,呈“中心-边缘”与“Z字型”分布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生态环境水平城市的空间错位分布特征显著,其中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匹配程度最优,但在经历前期快速融合后,现面临难以继续深化的难题;(4)预测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改善,但个别西部城市仍无法跳出失调衰退的发展状态。最后,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本文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