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为了解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2018年11月7日~11月15日,利用在线GC-MS对南充城区的VOCs成分进行了连续在线监测,并运用PMF模型对VOC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南充城区的VOCs共检出103种,小时平均体积分数约为(32.5±5.7)×10-9,由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芳香烃、烯烃、卤代烃等组成,占比分别为38.5%、31.7%、10.2%、9.5%和8.0%;各类污染物中烯烃对总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度最大,占32.6%,OVOCs次之(31.7%),其余依次为芳香烃(26.0%)、烷烃(8.3%)和卤代烃(1.1%);VOCs的日变化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VOCs与NO 2、CO、PM 2.5和PM 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O 3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运用PMF模型共解析出道路交通源、工业源、油气挥发、燃料燃烧和餐饮油烟5个因子,道路交通源是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VOCs最大贡献源(29.3%),其次为工业源(26.1%)和油气挥发(23.0%),燃料燃烧(14.4%)和餐饮油烟(7.2%)的贡献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南充城区秋季大气环境中的VOCs受机动车尾气、工业溶剂、油气挥发和生物质燃烧的影响较大,建议后期应重点关注这4类污染源。  相似文献   
62.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为原水,通过煤质炭、竹质炭、椰壳炭等炭种筛选小试和中试试验,研究了黄浦江上游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强化去除的最佳炭种及其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原水中投加PAC能够改善处理后水质,提高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且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增强;综合性价比、碳源等因素确定竹质炭较为经济合理;当竹质炭投加量为10~15mg/L时,处理后出水CODMn可达到3mg/L或以下。  相似文献   
63.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已将排放消耗臭氧的含氯化合物的3000多家企业编列成表。该环境组织利用美国环保局编辑的数据,在各州统计的基础上确定了这些公司。这些公司在1987年向大气排放了2000多磅三氯乙烷、  相似文献   
64.
活性污泥系统中的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5.
66.
67.
分质,循环,循序给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生物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69.
活性污泥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活性污泥法对食品加工,造纸、含金属、含酚、煤炭加工业、垃圾渗滤、化工、农药等废水的处理能力,应用范围及其在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70.
CO2 是塔北、塔中天然气中常见的非烃组分。各油气区内的天然气中CO2 的δ13C值尽管有差别 ,但其表征的成因意义基本一致。塔中天然气中的CO2 可能存在两种来源 ,一种来源于烃源岩岩石和矿物及胶结物分解 ;第二种来自二叠纪火山活动过程中的脱气。轮台凸起构造单元上油气藏 (除雅克拉外 )中CO2来自库车坳陷T -J陆相烃源岩中有机质转化。东河塘天然气中CO2 来自寒武 -奥陶海相碳酸盐岩岩石分解及泥岩中碳酸盐矿物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