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纳米TiO2催化声化学降解酸性红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高温活化处理的锐钛型纳米TiO2为催化剂,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酸性红B溶液超声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锐钛型纳米TiO2对酸性红B溶液超声降解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超声波降解。超声频率40 kHz,输出功率50 W,催化剂用量0.5 g/L,pH=3.0,酸性红B溶液的初始浓度20 mg/L的条件下,60 min降解率即可达80%左右,120 min基本降解完全。因此,纳米锐钛型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染料的方法切实可行,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2.
焦炭、活性炭和生物炭等传统炭化材料的炭化过程和机制已经较为熟悉;同时,土壤热处理过程中的发生的炭化反应对土壤再利用特性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受到关注较少、机制不明。探讨了炭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炭化反应历程和炭化产物的物化特性表征方法、炭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炭化方式、参数、矿物质及添加剂等)及其在土壤热处理炭化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最后提出了土壤热处理炭化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炭化表征方法可用于分析土壤有机污染物炭化行为及鉴定炭化产物;炭化产物的产率和性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于分析土壤热处理条件对炭化行为的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213.
彭柯  董志  邸琰茗  郭逍宇 《环境科学》2021,42(11):5424-5432
微生物群落在沉积物和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水生态系统与沉积物之间污染物质交换的桥梁.但非常规补给水源扰动和闸坝、衬砌截流为主的城市河道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对比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以高度人工化的北运河京津冀段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对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沉积物较水体具有更高的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则表现为水体中微生物群落较沉积物群落的相似性更高.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在水体与沉积物中无显著差异,且在两种生境条件下均为优势类群.α变形杆菌纲(α-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水体中的丰度较高,而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杆菌纲(δ-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则在沉积物中有着更高丰度.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为主的水体类群和厌氧菌为主的沉积物类群体现出两者生境差异,沉积物中蕴含的病原菌存在二次释放到水体中的危险.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度人工化的、非常规补给水源补充下的和城市河道污染胁迫下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4.
多种微塑料提取方法在中国典型土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丽  刘子涵  从辰宇  韩剑桥 《环境科学》2021,42(10):4872-4879
为探究我国典型区域土壤中微塑料的提取及成分鉴定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微塑料的方法,评估了水+油(T1)、饱和NaCl溶液+油(T2)、饱和NaCl溶液(T3)这3种处理方法对4种典型区域土壤(黑土、黄土、红土和紫土)中4种类型微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和聚乙烯(polyethylene,PE)]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①T3处理下土壤中微塑料提取率随微塑料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对PP、PE、PS的提取率均大于86.67%,而PET的提取率仅为0%~13.30%;②T1和T2处理下,黑土、黄土和紫土中4种微塑料的提取率均为86.67%~100.00%,但微塑料表层残留的油会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微塑料成分性质的鉴定,配合无水乙醇清洗后,PE和PS鉴定效果仍不佳;③T1和T2处理下红土中PET的提取率分别为56.60%和50.00%,T3处理下红土中PET、PE和PP的提取率分别为3.33%、10.00%和56.67%.结果表明,黄土、黑土和紫土中4种微塑料采用T1和T2提取效果均较好,但需配合无水乙醇进行清洗,T3处理会导致对密度>1 g·cm-3微塑料PET的漏测;红土中微塑料的提取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研发.  相似文献   
215.
为实现褐煤提质并缓解褐煤产区缺水现状,采用微波及水热脱水方法对褐煤进行脱水改性并回收褐煤所脱水分.通过检测水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硬度、离子、有机化合物等各项指标,对褐煤中水分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两种脱水方法的脱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方式脱水率可达70%~80%,除化学需氧量外,其它水质指标均符合工业用水标准,且杂质含量随微波功率增加而降低,利于净化回收.水热方式可有效改善褐煤煤质,脱水率最高可达87.44%,但各项水质指标均大大超出标准范围,且杂质含量在250℃工况下达到最大.两种冷凝水均检测到微量有毒金属元素、有毒致癌的多环芳烃及酚类化合物,将成为后续净化的主要脱除对象.  相似文献   
216.
黄力  王虎  纵宇浩  常峥峰  张鑫 《化工环保》2012,40(2):198-202
对V2O5-MoO3/TiO2脱硝催化剂进行Ga改性处理,制备了一系列不同Ga2O3质量分数的V2O5-MoO3-Ga2O3/TiO2脱硝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UV-vis、拉曼光谱、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Ga的添加对催化剂上MoOx物种的影响不大,但降低了催化剂上VOx物种的聚合度,从而提升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同时Ga的添加还减少了催化剂的酸性位。当Ga2O3质量分数为0.2%时,V2O5-MoO3-Ga2O3/TiO2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17.
三八河河口潮滩有机碳、油类、硫化物及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烟台市牟平区三八河河口潮滩中主要污染物的分布及土著微生物的修复潜力,研究了潮滩沉积物中w(TOC),w(油类),w(硫化物)和微生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规律. 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各因子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为有机碳(TOC)>硫化物>油类,河口区域w(TOC),w(油类)和w(硫化物)明显高于对照点,越靠近河口表层(0~≤20 cm)沉积物污染越重,说明潮滩污染主要由河流排污引起. 垂直深度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亚表层(5~≤20 cm),0~≤50 cm深度范围内w(TOC),w(油类)和w(硫化物)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微生物分布规律显示,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可提高沉积物中异养菌总数和呼吸强度,潮滩微生物可通过呼吸过程实现有机碳的矿化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218.
有机微污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微污染物对污水处理综合指标BOD、COD和TOC等的贡献极小,但危害却很大.采用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方法和GC/MS、GC/μECD的分析方法,针对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总泵进水、二沉出水以及混凝沉淀出水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酚类的浓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工艺段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酚类的质量浓度分别为nd~10、nd~835、nd~3 248 μg/L.所有检出化合物均未超出中国污水与地表水相应标准限值,其中多环芳烃和酚残留水平较高,应为重点监测对象.这些污染物多数能够在二级处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但混凝沉淀并没有显著地进一步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19.
本文从经济、能源、交通结构三大领域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异同点,探究了结构性特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的空气质量最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差,空气污染程度自南向北呈现阶梯状上升态势;能源规模和结构、工业规模和结构、交通规模和结构同步呈现自南向北逐步偏化石燃料、偏重工业、偏公路运输的结构性特征,与空气污染的阶梯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从时间来看,空气污染呈现历史性发展和累积特征;从空间来看,重工业规模大、比重高,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高,汽车保有量和船舶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高是京津冀和长三角大气污染重于珠三角的内在结构性主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分区施策和结构调整两方面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0.
压力溶气气浮工艺中溶气效率测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浮工艺中溶气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回流水量的大小 ,即决定着运行费用的高低。对气浮工艺设计者和运营者来讲 ,达到并维持较高溶气效率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而对新型气浮设备研发者而言 ,了解并确定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溶气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就已有溶气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