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改进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湘潭纺织厂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对其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二级生物接触氧化 砂滤 活性生物炭”工艺后 ,废水经其处理 ,水质各项指标超过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水质可以完全回收利用 ,废水处理成本下降 1 3左右。  相似文献   
92.
固定化SRB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选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等为包埋剂,采用包埋法对SRB细菌进行固定化,并且以固定化小球对铬的去除率为主要参考指标,从失重率、传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小球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处理含低浓度铬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SRB小球的最佳包埋条件为:聚乙烯醇8%,二氧化硅2%,海藻酸钠0.2%,活性炭3%,菌液含量30%,饱和硼酸中氯化钙2%,交联时间24 h。固定化小球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 H为6,温度为30℃,初始铬离子浓度为1 mg/L,在250 min内小球表面的活性位点趋于饱和,此时Cr去除率为92%。  相似文献   
93.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不易去除,高铁酸盐(Fe(VI))因具有强氧化性,且氧化产物Fe(III)具有絮凝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去除PPCPs。介绍了Fe(VI)近年来的制备进展,分析了Fe(VI)去除PPCPs的效率及影响因素,探讨了Fe(VI)与PPCPs的反应机理及产物、中间产物的毒性变化,并展望了未来Fe(VI)去除PPCPs的研究方向。Fe(VI)能有效去除多种PPCPs,去除效率受p H值、温度、Fe(VI)初始浓度和PPCPs性质影响,Fe(VI)与PPCPs反应的中间产物毒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4.
95.
为研究横向风作用下喷口间距对射流扩散火焰特征的影响,以双喷口火焰为研究对象,利用CCD摄像机拍摄火焰几何形态,研究横向风条件下喷口间距对火焰形态演化、火焰长度和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口间距较小时,2束火焰因空气夹带竞争和压差作用,彼此相互倾斜融合,火焰融合概率随喷口间距增加而逐渐降低,火焰临界融合间距随横向风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由于火焰的空气夹带和热反馈处于较高水平,2束火焰被少量拉伸,火焰长度先增加后减小;喷口间距较小时,火焰吹熄极限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6.
基于强度折减系数的有限单元法不但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而且考虑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合理.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紧急实施项目--学堂湾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描述边坡破坏模式,而且通过研究边坡稳定分析所计算的安全系数以及通过最大剪切变形率的相关等值线可以查看破坏形态,更有助于理解滑体破坏机制.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98.
从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水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抗锶放线菌(编号YF-64),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环境参数条件下对锶的吸附效果和初步机理,通过形态和16S rDNA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对菌株吸附前后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抗锶菌株隶属于天蓝黄链霉菌(基因序列登录号:JF901702),菌株对Sr~(2+)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根据数据显示,当接触时间为50 min,pH值为6,Sr~(2+)初始浓度为50 mg/L,摇床转速为120 r/min时,该菌株的吸附效果达到最佳为44.29 mg/g;FT-IR结果显示,JF901702菌株对Sr~(2+)的吸附主要是由细胞壁上的羟基,次甲基,羰基起主要吸附作用。由此可知,JF901702菌株可作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生物吸附材料进行废水重金属处理。  相似文献   
99.
反渗透(RO)技术因操作简便、无药剂添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管网末端痕量污染物的去除. 为深入理解RO技术在去除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BP)的应用,总结了近20年来RO截留DBPs的效果、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 结果表明:①空间位阻效应是RO膜去除DBPs的主要作用机制,静电排斥效应对带电小分子DBPs的去除更加明显. ② RO膜对疏水性DBPs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截留作用,适当提高pH、操作压力或膜改性(如使膜孔变小或增强膜的亲水性)能增强DBPs的去除,但升高温度不利于DBPs去除. ③在一定范围内DBPs浓度变化(0~200 μg/L)对RO膜截留影响不明显,目前尚存争议的是水中离子浓度和膜老化对RO膜截留的影响及各种RO工艺的优选. 建议未来深入探究DBPs在RO工艺中的吸附和穿透行为及规律,并致力于开发净水能力更强且更节能省水的RO工艺.   相似文献   
100.
UASB+A/O+BAF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采用UASB+A/O+BAF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在进水COD浓度为3 800~4 600 mg/L,NH3-N浓度为390~520 mg/L时,COD、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8.2%和96.4%,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