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7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宜宾线受功能定位、走向、接轨站位及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等因素限制,线路不可避免跨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充分贯彻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结合相关路网规划、过江通道,从设计源头开展多方案比选,绕避了鱼类产卵场;采用集蓉昆高速铁路、渝昆高速铁路和城市道路“三合一”而建的公铁两用钢箱梁斜拉桥跨越,确保在依法合规基础上减少保护区占用影响;深入开展环境可行性论证,桥梁施工采用了钢围堰、吊装法等绿色环保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污(废)水采取有效控制,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及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不利环境影响。新建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宜宾线跨越自然保护区实践是体现“工程可行,生态优先”的典型案例,为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宏蛋白质组学:探索环境微生态系统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概念和研究技术,虽然现在已经开展的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很少,但是在特殊极端环境中功能基因表达、特殊功能蛋白质的开发、生态元素循环等研究领域,宏蛋白质组学已经初步展示了其强大的功能.通过介绍并对比宏蛋白质组学常用研究技术和策略的优劣,发现在进行宏蛋白质组研究时,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取合适的研究技术和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宏蛋白质组学已经在少数生态环境的功能研究中取得了成功,也必将在深入认识环境微生物群落功能、新环境标志物发现和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3.
为了考察高进水ρ(C)∶ρ(N)时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CIBR)中反硝化过程释磷现象,以NaAc为碳源,采用进水ρ(C)∶ρ(N)为800∶30和1 200∶30进行缺氧实验,探究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机制和pH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2种进水ρ(C)∶ρ(N)下反硝化和释磷作用均同时发生,且先慢速释磷后快速释磷;碳源质量平衡分析得出反硝化过程中实际释磷量远小于理论释磷量,表明聚磷菌活性被抑制,部分碳源能被其他异养菌利用。反硝化过程出现释磷现象是菌群竞争碳源能力差异和反硝化中间产物抑制聚磷菌活性2个方面作用的结果;异氧菌群竞争碳源的能力顺序为反硝化菌聚磷菌其他异养菌,且进水碳源浓度越高,对缺氧阶段碳源利用效率越不利;pH曲线的"凸点"可指示反硝化结束,但pH无法指示释磷发生过程。该研究可为反硝化过程除磷提供初步的碳源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204.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广泛应用于生态学和保护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理清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组分间的关系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以香溪河流域为例,就水生昆虫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时空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就生物多样性指数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物种丰富度介于2~ 44之间,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香浓指数介于0.38~ 3.03之间,均值在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小;均匀度指数介于0.89~1之间,表现为春、夏季大于秋、冬季.物种丰富度和香浓指数在4条河流间均表现为九冲河最大,香溪河次之,高岚河和古夫河最小;均匀度指数在4条河流间差异不显著.功能多样性方面,除功能丰富度指数表现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外,其它指数在时空序列上均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指数间相关均不显著;功能丰富度指数同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相关极显著;功能均匀度指数同物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相关显著;功能离散度指数同物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相关显著,同均匀度指数相关极显著.运用回归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对功能丰富度影响极显著,物种丰富度对功能均匀度影响显著,均匀度指数对功能离散度影响显著;物种多样性同功能多样性指数间拟合度整体不高.  相似文献   
205.
通过水热法分别制备掺杂Zr、Sb、Sn和Si的Mn-Ce/石墨烯(Mn-Ce/GR)催化剂,考察了其在低温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过程中对NO_x的去除效率和抗SO_2中毒性能。结果显示,掺杂Zr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脱硝活性,在120℃时,其NO_x转化率和N_2选择性分别达到97.26%和98.97%,且当进气中SO_2的体积分数为200×10~(-6)时,其抗硫性明显优于掺杂其他3种元素的催化剂,原因是硫酸盐在掺杂Zr催化剂表面的沉积速率有所减缓。通过Raman、XRD、HRTEM、SEM、BET、XPS、FT-IR、H_2-TPR以及NH_3-TPD等表征手段对掺杂Zr的Mn-Ce/GR新鲜催化剂和失活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发现,SO_2对掺杂Zr催化剂的毒化作用主要有4个方面:Oα大量减少,还原能力减弱;活性组分CeO_2含量减少,储氧能力减弱;催化剂表面Zr含量减少,酸性位点减少;硫酸盐和硝酸盐在催化剂表面大量沉积,减少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206.
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资源加快更新换代的速度,连带着废旧纺织品数量的增加,废旧纺织品的堆积不仅对人们生活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对资源造成浪费。为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率,进一步确定最优化的废旧纺织品回收模式,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区分评价指标重要度的同时,对评价指标打分,寻求更加客观的回收模式最优解,最终发现在3种回收模式中“互联网+”回收为最优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207.
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影响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麟游县郭家河煤矿下风向500 m范围内布设10个土壤采样点,测定其表层土中Zn、Cr、Pb、Cu、Cd、Hg和As7种元素的质量比,利用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评价该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影响状况,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Cu、Pb、Zn和Hg 4种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比均高于陕西省土壤(A层)背景值和麟游县土壤环境背景值;距矿区10 m~150 m范围内7种元素富集状况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矿区Cu、Zn、Pb、Cd、As和Hg元素均来自煤矿开采导致的"三废"污染及农药、化肥的使用,Cr主要受成土母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8.
于2007年7月~2008年5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若干入库溪流的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节蜉、扁蜉、细蜉、侧枝纹石蛾、直突摇蚊哑科一种和真凯氏摇蚊为该地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20.4%、11.5%、9.1%、5.9%、11.6%和5.0%;季节间底栖动物密度差异显著,生物量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 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典型对应分析表明,季度间对底柄动物的影响因子不同是该地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图4表3参23  相似文献   
209.
反硝化-分解作用模型(DNDC)能较好地拟合贵州省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的N2O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子季节变化模式,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气温、降雨量和降雨中无机N浓度变化对亚热带旱田生态系统N2O释放的潜在影啊.结果表明,除大亚外,其它作物和休耕地土壤N2O释放通量对气温变化接近于正响应;玉米地、大豆地和体耕地(对应于玉米生长期)土壤N2O释放通量对降雨量的变化也接近于正响应;降雨中无机氮浓度的变化对3块实验田NO2释放通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10.
21世纪即将到来,回眸过去的一百年,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机、电视、电话、汽车和计算机等,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随之而来工业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矿物能源和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打破了地球上原有的生态平衡,特别是全球的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酷热的夏季,罕见的暖冬,一些地区肆虐泛滥的洪水和另一些地区大面积的持续干旱,使我们体验了实实在在的全球气候变化,尝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