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61.
文章对BOD5样品考核时,稀释倍数的取值进行了估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2.
本文研究了铜(Ⅱ)的一个新指标反应,它基于在氨水介质中,溴甲酚紫与H_2O_2的氧化还原反应受铜(Ⅱ)催化使溴甲酚紫褪色.本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下限为0.092ug/L.用于测定自来水中的痕量铜,结果令人满意,相对标准偏差3%,加标回收率在90~105%.  相似文献   
263.
秀措  王尘辰  吕永龙  陆轶峰  王聪  张梦  曹祥会 《环境科学》2020,41(10):4514-4524
为了解南海海岸带地区河流及其生物体中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潮汕地区7条河流水样及生物样品中的20种PPCPs.结果表明,高达16和18种PPCPs分别能在潮汕入海河流和生物体中检测出,河流和生物体中目标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0~2223 ng ·L-1和0.143~80.3ng ·g-1,且多种污染物检出率较高.PPCPs在潮汕各河流和生物中的含量差异较大,PPCPs浓度最高的河流为黄冈河、练江和黄江,磺胺甲(口恶)唑和咖啡因是主要的污染物;黄冈河、韩江、练江和螺河生物体中的PPCPs总浓度较高于龙江和溶江生物中PPCPs的含量,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噻唑和咖啡因是生物中主要的污染物,鱼类的PPCPs含量总量明显高于蟹类和贝类.计算所得河流生物浓缩系数(BCF)值显示多种目标物在潮汕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其中鱼类中的BCF值较高,比蟹类和贝类更易形成生物累积.运用风险商值模型(RQ)评价12种PPCPs在潮汕地区河流生态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发现蚤类和藻类遭受的风险明显高于鱼类,若以二者为保护对象,磺胺甲(口恶)唑、红霉素和磺胺嘧啶的RQ值均大于1,分别对黄冈河藻类生物、练江藻类生物以及黄江蚤类生物具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64.
气溶胶水相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液态水(云滴、雾滴和气溶胶水)在大气中无处不在,为大气水相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的场所.气态前体物(主要是VOCs)或它的气相初级氧化产物(包括中/半挥发性有机物,I/SVOCs)在大气凝聚相(水相)中发生反应,形成低挥发性高氧化性有机物(如有机硫和有机氮等),水分蒸发后留在颗粒相,即为水相二次有机气溶胶(aqueous-phas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aq SOA).因其对OA具有重要的贡献和显著的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影响,近年来成为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尽管aq SOA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aq SOA形成机制复杂,对aq SOA的认知还比较匮乏.本文重点关注气溶胶水中反应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aqueous aerosol SOA,aa SOA)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气态前体物、形成机制、实验室模拟、外场观测及有关aa SOA产率及贡献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aa SOA的来源、生成机制等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未知aa SOA前体物及示踪物鉴别、有机光敏剂诱发的自由基化学、有机硫和有机氮的形成机制、实际气溶胶水溶性组分和外场观测研究、模式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265.
Martin  Charter  李秀青 《环境技术》2006,24(5):41-48
1.引言帮助供应商 生态设计是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考虑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性能并系统直用。跟生态设计有密切关系的是供应链管理(SCM),在环境的背景下,将环境考虑因素结合到采购决定和供应尚实际管理中。很显然,在生态设计阶段所做的决定对供应商会产生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6.
研究了纳米Fe、Si体系降解3,3′,4,4′-四氯联苯(PCB77)的动力学差异.结果表明,纳米Fe0、纳米Fe3O4和纳米Si0对PCB77均有降解作用,该降解为还原脱氯反应.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77,0.0038,0.0045h-1.PCB77初始浓度为5mg/L,纳米材料投加量为5g/L,溶液pH4.5条件下,纳米Fe0体系对PCB77降解效果最为显著,64h时PCB77残留率仅为19.83%,氯离子浓度为50.3μmol/L,反应体系pH值从4.5升至5.26.纳米双元体系Fe0和Si0、Fe3O4和Si0对PCB77降解过程也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14,0.004h-1,其中纳米Fe0和Si0体系降解效果优于纳米Fe3O4和Si0体系.PCB77残留率分别为34.91%和66.62%,氯离子浓度分别为40.07,20.47μmol/L,反应体系pH值变化不明显.随着溶液初始pH值增加,纳米Fe0、纳米Fe3O4降解PCB77效果明显降低,但溶液pH值升高有利于纳米Si0对PCB77的降解.两组纳米双元体系对PCB77的降解效果受pH值影响小.  相似文献   
267.
电厂输煤系统配置静电和布袋除尘设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电厂输煤系统产生粉尘污染的原因及其特性,提出了选择配置除尘器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两头不冒尘”的前提下,做到“室内外达标”。对输煤系统常用的布袋、静电两种除尘配置方式以及设备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应综合比较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用以及运行率,即系统寿命期成本来选择除尘设备,着重考虑选择长期运行维护工作量低和运行费用低的设备。建议优先采用尘源就地控制以及“干式除尘一于尘回收”的方式,列举了2×300MW机组输煤系统配套布袋除尘器和电除尘器技术参数与经济指标比较表,得出采用静电除尘方式的综合性价比优于布袋除尘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8.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流相、中部河流相、上部河漫滩相,为一套海进式河床充填层序,在垂向上具有该河段独有的三层结构特点.中、晚期海退层序主要包括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在垂向上也具有三层结构特点.冰后期以来,古长江的江面宽度不断变化,沉积中心位置也随之发生多次较大调整: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中心位置曾不断向南偏移;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其中心位置开始北移直至最大海侵结束;最大海侵后,随着三角洲不断进积,其中心位置也开始节节南移直至现今位置;从最大海侵到现在,古长江中心位置可能向南移动大约15 km.  相似文献   
269.
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QCCP,直径<0.147 mm)为母体,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M)进行改性.采用H2O2-FeSO4作引发剂,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DXSL-Ⅰ,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将2.0 g QCCP与含有0.7 g NaOH的8 mL水混合,40 ℃条件下碱化60 min.然后,加入8 mL醚化单体和体系总质量0.01%引发剂以及0.1% NaCl作为抑制剂,55 ℃条件下醚化3.5 h.实验表明,用该絮凝剂絮凝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不到5 min中层透光率就能达到95%以上.其絮凝性能达到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技术指标.此外,运用红外谱图化学结构分析和扫描电镜介观形貌分析辅助说明了改性反应的成功.  相似文献   
270.
生物膜法A/O/O工艺城市污水脱氮处理的挂膜启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膜法A/O/O脱氮系统处理城市污水中试挂膜启动研究结果表明:挂膜启动的关键在于进行硝化处理的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能否培养出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成熟生物膜。试验中水温、气水比和进水氨氮负荷是影响挂膜启动的主要因素。为加速挂膜启动,水温不宜低于15℃;挂膜初期在保证供氧充足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较小的气水比,而后气水比可逐渐随DO的实际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同时保持出水DO不低于4mg/L,5.5~6mg/L时效果较好;启动期内氨氮负荷宜低于0.6kg/(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