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511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低浓度范围内,Cd、Pb、Cu能够刺激灯心草的生长。而As(地上部除外)、Zn在整个浓度设置范围内对灯心草的生长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各重金属对灯心草地下部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各重金属对灯心草生长抑制程度为:Zn>As>Cu>Pb>Cd。以灯心草生物量减产10%为依据,将土壤中Cd、Pb、Cu3种重金属临界值分别设定为10、100、100~200 mg.kg-1。灯心草不适合在Zn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土壤中As临界值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除Cd外,其余4种重金属主要累积于灯心草根部。回归分析表明,Cd、Pb在灯心草地上和地下部以及As在灯心草地下部的积累量与土壤中各重金属添加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22.
矿区污染土壤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调查湘南某铅锌矿区周围的菜园土和水稻土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Pb、Cd、Cu和Zn的总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应的标准。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发现,土壤中Pb、Cd、Cu和Zn的各形态含量之和与其总量非常的接近,其中菜园土Pb的提取率为96.3%,Cd的为94.1%,Cu的为93.4%和Zn的为91.7%;水稻土Pb的为97.6%,Cd的为92.0%,Cu的为92.1%和Zn的为91.7%,表明该形态分析方法的结果是合理的。土壤中Pb、Cd、Cu和Zn各形态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别,残渣态是主要形态,其中Pb的含量占60.7%~58.2%,Cd的是50.4%~59.2%,Cu的是37.3%~53.4%,Zn的是54.9%~46.9%,而交换态所占的比例最小。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系数的大小是:Cd>Cu>Pb>Zn,迁移能力的顺序是Cd>Cu>Zn>Pb;水稻土重金属的活性大小和迁移能力的顺序都是:Cd>Pb>Zn>Cu。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较水稻土的大,其中Cd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的最大。研究结果将为评估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3.
青藏高原冰川雪冰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作为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一个参数,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物种和嗜冷基因资源作用于冰川的能量和化学物质平衡,而且还与气候和环境相关联.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雪藻的研究主要在南部的Yala冰川开展,细菌的研究集中在北部冰川.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冰川雪冰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未来除在研究方法上加以改进外,还应该在微生物多样性、生态意义、嗜冷机制及其与气候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参36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利用长沙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在线观测资料,结合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气相色谱法分析非甲烷烃类化合物和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醛酮类化合物,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分析了长沙市区2017年5月和9月部分时段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长沙市区臭氧浓度日变化均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峰值浓度出现在15时左右,凌晨高浓度一氧化氮呈现对臭氧明显的滴定效应;5月非甲烷烃浓度和醛酮总浓度较9月高,非甲烷烃主要组成为烷烃和芳香烃类,其次为植物源烃类,而甲醛、乙醛和丙酮为醛酮类化合物主要组分.白天随着光化学过程的发展,非甲烷烃被逐渐消耗,其活性浓度随之降低.模型分析发现:5月份氮氧化物和植物源烃类对长沙市区臭氧生成贡献最大,削减氮氧化物对臭氧控制最为有效;而9月臭氧生成对烯烃和芳香烃最为敏感,削减人为源烯烃和芳香烃对臭氧控制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5.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概念及目的,并分析了其在监测工作中的地位和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6.
浅论生物除磷脱氮的机理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污水生物法除磷脱氮的机理作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127.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腐殖质混凝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北辰  张晓蕾  秦兰兰  黄海鸥 《环境科学》2018,39(10):4576-4583
腐殖质是水溶性天然有机物(DOM)的主要成分,对水处理过程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利用紫外光谱分析实现饮用水处理在线混凝控制的可行性和理论基础,以含腐殖酸和高岭土配水为实验对象,通过烧杯实验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对PACl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影响,研究了SUVA_(254)和光谱特征斜率与混凝效果的相关性,利用排阻色谱分析了紫外光谱斜率与水体有机物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与DOM浓度呈正比关系,两者计量学关系(以Al/DOC计)为0.61mg·mg~(-1).随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腐殖酸溶液的SUVA_(254)从8.9 L·(mg·m)~(-1)下降并稳定至2.0 L·(mg·m)~(-1),有机物去除率与SUVA_(254)值呈正相关.光谱斜率与SUVA_(254)的变化趋势一致,且S_(275~295)与SUVA_(254)线性相关最优(R2=0.81).排阻色谱结果表明,混凝优先去除DOM中的腐殖质组分,S275~295与有机物中腐殖质组分对总UVA_(254)的占比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光谱斜率测定对实现饮用水混凝过程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究抚顺市大气污染特征,该项研究应用气象模式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抚顺市2016年大气细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建立了抚顺市3×3 km网格化污染源清单,清单显示抚顺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工业为主,SO_2、NO_x、TSP排放量分别达到2.14×10~4t、1.97×10~4t、3.29×10~4t,排放高值网格集中在市区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抚顺市PM_(2.5)污染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以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为中心的城区地带。1月抚顺市的PM_(2.5)污染最重,高值区浓度在60μg/m~3以上。1月ρ(PM_(2.5))贡献最大的源为居民源(21.6%)与供暖源(20.7%);4月贡献最大的源为居民源(25.0%),钢铁源(16.5%)与移动源(11.7%)占比其次;7月钢铁源与移动源对抚顺市ρ(PM_(2.5))贡献分别为17.8%与15.1%;10~月居民源的贡献达到33.4%,远超过其它源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9.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金属冶炼厂排污水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馏水、自来水和矿泉水处理为阴性对照,以不同浓度的NaN3、HgCl2、Pb2++Zn2++Cd2+复合处理为阳性对照。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对重金属冶炼厂排污水、污染源附近湖水进行检测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冶炼厂排污水、污染源附近湖水的水样均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与化学检测基本一致,将重金属冶炼厂排污水、污染源附近湖水分为三种程度,重污染、中度污染和轻污染。  相似文献   
130.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方面构建乡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并引入“可持续发展度”、“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制约度”,对瓜洲镇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限制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基准年(2006年)瓜洲镇的可持续发展度为0.759,处于较强可持续发展阶段;影响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治理方面(占36.75%),其次为经济结构方面(占25.65%),接着为发展支持(占24.21%)、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占9.42%)、生活质量(占2.62%)、经济效益(占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