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基鲁纳铁矿位于瑞典北部诺博登省的基鲁纳地区。该矿自1902年开采至今已达半世纪以上,是世界著名的铁矿产区之一。据1972年不完全统计,该区的铁储量为34.1亿吨,铁金属量17.6亿吨,年产富精铁矿约为2000万吨。诺博登成矿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介于瑞典北部诺尔兰区的卡累利阿带及北部诺尔兰边缘带的交界处。它主要由一套不同变质程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我国是最早使用黄金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500年,就已开始用金作手饰和货币了。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高的导电、导热及延展性,因而广泛应用于经济及国防建设的各方面,如电镀、医学,电子仪器,各种现代科学实验室的配件及器皿、人造纤维工业、核反应堆、宇宙航行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铁矿床时,金属矿物(磁铁矿、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的氧同位素资料是有意义的。 研究库尔斯克磁异常区氧同位素分配的目的,是要确定基本成矿矿物的成因。为此我们采集了库尔斯克磁异常区米哈依洛夫和斯托伊林矿床的未氧化含铁石英岩和交代岩的代表样品。 这些矿床分布于库尔斯克磁异常区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的构造位置。米哈依洛夫矿床位于北部,而斯托  相似文献   
14.
<正> 东天山系指新疆哈密以东至甘肃、新疆交界处的星星峡一带。在这一地区,以往从未报道过有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存在。自197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西北富铁科研小分队和新疆冶金地质704队合作,对东天山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经四年多的野外及室内工作结果,根据有关资料,认为在东天山存在有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从而为本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关于西班牙萨拉维地区与金矿化伴生的蚀变相的岩石学和分析的描述,目的在于使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易于认识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 广东省海南岛某海滨砂矿为一综合性矿床。1958年由海南队发现并进行了勘探,查明有多种有益元素可以综合利用。 一.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之南、北为低矮丘陵,东临南海,西为平原,整个矿区位于平原与南海之间。 区内火成岩出露较少,仅分布于各孤山及南部和西南部的山坡上。主要是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少量的角闪黑云母花岗岩,其次是一些零星的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17.
<正> 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0年7月7日至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约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5300名地质学家参加,提交论文2700篇。中国派出了以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为团长,由中国科学院、煤炭部、二机部、石油部、冶金部、教育部、地质部和国家地震局的地质学家和工作人员组成的40人代表团,提交论文120篇。台湾省地质学会也派了6名地质学家参加这次大会。我国过去也曾派人增加过圈际地质大会,但以这样大的规模和这么强的阵容参加,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不过,总的来说,人数还是比较少的。法  相似文献   
18.
<正> 自从1977年贵州省区调队(108队)发现板其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点以来,在滇桂黔接壤地区的找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相继找到该类型金矿床(点)不下30个,它们多集中在北至晴隆、南至开远-田阳一线的三角形地区内,即所谓的“金三角”成矿区。前人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该成矿区主要受矿源层、几组交叉大断裂和深部热水或岩浆热液所控制,其代表性作者有李文亢、陶长贵、刘觉生、郭振春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外对氦矿床的报导颇多,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等各国对氦矿床的成因、找矿方向、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等进行了许多研究。考其对氦矿床兴趣的缘因,是因为氦有许多可贵的性质和广泛的用途,所以引起各国的注意。氦是惰性气体元素之一,原子序数为2,原子量4.003,临界温度—267.9℃,沸点—268.8℃((?)气压),临界压力2.26气压,比重0.1381(相对于空  相似文献   
20.
<正> Д.И.谢尔巴科夫是苏联著名的学者,地质学家,在金属矿床,矿床成因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还以地理学家、旅行家、科普专家和地球科学组织者而著名。谢尔巴科夫在1893年元月1日(新历元月14日)诞生于诺沃兹布科夫城的一个交通工程师家庭,于1966年逝世。1908年,谢尔巴科夫到彼得堡;1911年文科中学毕业后进入彼得堡综合技术学院冶金系学习。从1913年起他开始听Ф.Ю.列文生-列辛格讲授的大学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