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600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渭干-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具有典型干旱特征的绿洲。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盐渍化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对干旱区盐渍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研究区的2001年8月6日遥感图像进行K-L和K-T变换,经过一系列波段结合.我们得到TM3、KL3、KT2波段结合是盐碱地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结合;然后把研究区的等高线矢量图转换成DEM立体图,以及分类结果和DEM之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立体图的凹区和分类图的盐碱地基本重合在一起,从而我们得到导致该地区的盐渍化问题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中,地形因素是占在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202.
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置规划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如不能妥善规划,将会制约上海的经济发展,并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上海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提供了2种技术方案成熟的生活垃圾处置规划模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研究.着重从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安全、声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这2种规划模式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就近模式对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比集中模式大,集中模式对水环境安全所造成的风险比就近模式大,而就近模式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3.
为了解河南省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识别以臭氧(O3)污染治理为目的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以五大类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9年河南省县级人为源VOCs组分化排放清单,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FP),基于OFP识别O3污染治理的关键VOCs物种及其排放源.结果表明:(1)河南省2019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175.62×104 t,其中工艺过程源、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对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8.6%、25.2%、20.8%、19.1%和6.3%.(2)空间分布显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豫北排放量远高于豫南,呈“一高三低”的空间分布特点,郑州市排放量最高,其排放量为27.7×104 t,漯河市、三门峡市和鹤壁市排放量最低,其排放量均小于5.0×104 t.(3)芳香烃是排放量最高的化学组分,其排放量为47.5×104 t,其次为烷烃(46.3×104<...  相似文献   
204.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是降低火电厂单位发电水耗与促进电厂水系统近零排放的关键.本研究以我国北方某电厂循环水排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为对象,针对夏季严重污堵的问题,分析了春、夏两季系统运行效能与溶解性有机物(DOM)变化特征及其对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系统预处理段运行效果较差,脱盐与COD的去除集中在反渗透(RO)段,导致RO系统污堵严重且夏季尤为明显,有机物是导致春、夏季水质差异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排污水处理系统中DOM主要组分为蛋白质类、腐殖质类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有机物;夏季RO过程的DOM腐殖化程度(HIX夏-RO1=0.620>HIX春-RO1=0.538)、组分复杂度、有机物聚合度均高于春季,从而造成系统夏季更为严重的污堵.夏季循环冷却系统及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是有机物特性变化与夏季膜污堵的关键原因.因此,提升预处理段的运行效能、优化药剂投加策略、加强对DOM和微生物的控制是解决夏季系统污堵及稳定系统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5.
买文可  彭永臻  吉建涛 《环境科学》2019,40(7):3162-3168
短程生物脱氮工艺在废水处理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反硝化过程是实现氮去除的关键步骤,而关于废水中常见重金属离子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选取A/O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短程生物脱氮特性的污泥,通过批次试验及SBR长期试验分别探究了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的短期及长期影响.短期试验结果表明,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污泥反硝化活性的半抑制浓度EC50为4. 79 mg·L-1.在长期影响试验中逐渐提高污泥对Cu~(2+)的耐受浓度,当Cu~(2+)浓度为0. 5 mg·L-1和1 mg·L-1时,污泥反硝化活性降低后均能够通过驯化恢复至原有水平;而Cu~(2+)浓度升高至3 mg·L-1后污泥反硝化性能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NO_2~--N去除率降低至10%以下,反硝化系统遭到严重抑制.但是,停止投加Cu~(2+)后污泥反硝化活性在第14 d恢复至原有水平.同时,在Cu~(2+)的长期影响过程中,EPS含量增多,对微生物抵御Cu~(2+)的毒害起到重要保护作用,促使污泥粒径增大,污泥沉降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6.
以跨行政区域线状分布且多与自然资源相伴而生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针对区域红色旅游与国土空间规划拟合错位、红色旅游与三条控制线相互交织等问题,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层级传导和冲突协调展开探讨:以纵横传导双向引擎的方式构建分层次有传导的红色旅游空间体系,从而打破红色旅游区域协调和用地管制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协调红色旅游与三条控制线的冲突,当红色旅游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冲突时应强调在保护中发展,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强调在发展中保护。本文旨在为红色旅游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探索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同时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条控制线划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7.
天津海域底质重金属分布与矿物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研究了渤海湾天津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元素间的相关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元素间共同的分布趋势;同时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表现为河口附近含量高,口外低的趋势;垂直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总体上呈波折型分布;该海域各重金属相关性非常明显,反映了这些重金属元素间共生共存的地球化学特性;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含有5%的闪石和白云石,闪石和白云石是渤海湾沉积物的重要标志矿物;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6%和44%。  相似文献   
208.
CFCs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FCs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已引起有关国际社会及许多国家的严重关注.1991年6月,我国成为新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缔约国.因此,CFCs的控制对策及其替代技术的研究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CFCs破坏臭氧层的机制,CFCs的全球控制对策及其替代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9.
不同部位梧桐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镉吸附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梧桐不同部位废弃物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皮、枝、叶)对Cd2+的吸附效率和稳定修复的机理,以此为园林废弃物炭化利用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梧桐不同部位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技术研究不同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和溶液初始pH条件下生物质炭对Cd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四步萃取法和脱附实验分析生物质炭上Cd2+的吸附形态和稳定性.3种生物质炭都在8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最终吸附量依次为树皮炭>枝条炭>叶片炭;溶液初始浓度为0.5—2 g·L-1时Cd2+的吸附量呈增长趋势,在2.5—3g·L-1时逐渐平缓;生物质炭Cd2+吸附量均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但在pH值为5—8时,吸附的趋势逐渐平稳;树皮炭的酸溶态和非生物利用态的稳定Cd形态要高于枝条炭和叶片炭;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梧桐生物质炭吸附Cd2+的主要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ATR,XRD和重金属形态萃取均证实Cd碳酸盐类矿物生成是主导吸附机理;3种生物质炭的脱附量在4 h后逐渐趋于平衡,其中脱附量最大为叶片炭,最小为树皮炭.梧桐不同部位的初始性质对生物质炭吸附Cd2+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梧桐皮具备更高的吸附量和重金属稳定形态,并且相比其他种类生物质炭有明显优势.因此,从吸附效果和生产成本的角度,本研究建议以梧桐皮为主,枝条和叶片为辅的生物质炭对重金属Cd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210.
人们选择聚到一起,实现力量联合是有原因的。为了高效地达成某项目标,人们会创建公司或机构。他们的集体信念、行为规范、态度和技能,也全部反映在组织的价值观、愿景、目标、体系、政策及实践中,这其实就是这个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文化能确保组织成员持续遵守管理规范。要想对组织体系和实践做出永久性重大改变,就必须改变其文化。但文化很难改变,需要共同的努力,还需要时间。某种程度上,组织文化既受内部因素(领导层、员工、两者的互动)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商业、国家、法律、全球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