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米娜 《安防科技》2013,(6):41-41
在不到30秒的时间内,小小的火苗就可以发展为失控的大火,在3-4分钟内,浓烟和火焰就可以吞噬整个房屋。发现起火时,是没有时间抢救值钱物品的,必须立即离开建筑物。房屋起火时,如地面处的温度为38摄氏度,到视线高度时温度就会升高到320摄氏度。火灾中有更多人是死于烟雾和有毒气体而非火焰。逃离起火的房屋时,要用衣服捂住嘴,在地上爬行。  相似文献   
12.
米娜 《安防科技》2013,(9):41-41
如果燃烧过程足够缓慢,就不会产生火焰,这种情况即"无焰闷燃"。另一方面,如果燃烧过程足够迅猛,就可能发生爆炸。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就是普通的有焰的火,燃烧速度快到可以产生火焰,但义不足以快到发生爆炸。和氧气和燃料一样,热量也是起火的必要条件。了解热量传递是了解火的关键。热最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即热量从高温固体转移到低温固体。对流:即热量通过流动的液体或气体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辐射:即通过电磁波进行的热量转移。  相似文献   
13.
米娜 《安防科技》2013,(1):42-42
死于火灾的美国人比死于所有其他自然灾害的人数的总和还要多。其他自然灾害包括洪水、飓风、龙卷风和地震。美国人平均在其一生中有1/600的几率死于火灾,最高危人群则平均有1/65的几率。家庭火灾可能发生在下午5到8时。在全部家庭火灾中,因为烹调操作意外而引致的火灾导致22%的受伤事件发生,但只有9%的死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干旱现象在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时有发生,为了研究该区域大气-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碳水收支状况,2002年起在江西省千烟洲(26.7°N,115.1°E)人工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通量观测塔。2003年7月该人工林生态系统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高温少雨天气,本研究应用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的EALCO(Ecological Assimilation of Land and Climate Observation)模型及2003和2004年通量观测数据对该生态系统的水热通量进行了模拟,同时分析了干旱胁迫对它们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净辐射、显热和潜热通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的平方(R2)及标准差分别为0.99和8.05 W.m-2;0.81和41.02 W.m-2;0.90和31.49 W.m-2,模型可以解释87%的日蒸散量的变化。从模拟结果看,2003年7月下旬(发生较严重干旱胁迫)较2004年同期(干旱程度轻)相比,冠层及土壤水势下降约2倍,植物蒸腾的日变化形式改变,根系吸水滞后冠层蒸腾的时间缩短约半小时,冠层导度下降40%~60%。模拟与观测结果均表明,200...  相似文献   
15.
pH值对有机物(BSA)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哲  王磊  苗瑞  米娜  李松山  朱苗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2):3640-3645
选用BSA(牛血清蛋白)代表有机污染物,使用QCM-D技术考察了BSA在PVDF膜面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层结构随pH值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定量测定了相应pH值条件下PVDF-BSA及BSA-BSA之间作用力,结合膜污染试验,解析pH值对有机物污染膜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在BSA的等电点,PVDF-BSA及BSA-BSA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最小,导致BSA迅速吸附累积于膜面,形成密实的BSA污染层,引起超滤膜通量大幅度衰减.当pH值偏离BSA等电点后,BSA间静电排斥力的增强有效削弱了BSA在膜面的吸附量,相应BSA污染层松散度增大,膜污染减弱.在实际的水处理中,通过适当的pH值调节,针对性将超滤膜及污染物调整至带有相同电性、并增大二者所带净电荷量,是减缓超滤膜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沉积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自然水体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黄河沉积物对La3+,Ce3+,Nd3+,Sm3+等4种离子的吸附竞争及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初始浓度范围内(2~11mg·L-1),4种离子之间处于弱吸附竞争或无吸附竞争状态;当初始浓度较高,泥沙浓度较低时,4种离子之间的竞争吸附才得以体现,此时有Sm3+>Nd3+≥La3+>Ce3+的初步吸附竞争能力序列;黄河沉积物对4种离子的吸附受控于pH值,随pH的增加4种离子吸附量逐渐增大,但弱碱性或碱性更有利于吸附;当初始浓度较低(<11mg·L-1)时,主要环境因子对4种离子的吸附竞争影响均不明显;当初始浓度较高(>11mg·L-1)时,各环境因子对4种离子的吸附竞争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降低离子强度、去除有机质、减小颗粒物粒度,均使Sm3+,Nd3+,La3+等3种离子与Ce3+表现不同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米娜 《安防科技》2013,(4):42-42
  相似文献   
18.
吸烟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公害之一,可导致多种肺部疾病.现有研究表明,氧化损伤是吸烟引发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米娜 《安防科技》2013,(11):42-42
住宅火灾更容易在冬季发生,因为人们习惯性地使用壁炉、电暖器和电热毯等取暖。虽然住宅火灾大多发生于冬季,但夏季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威胁,即灌木林火灾。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严重的灌木林火灾包括2009年发生于维多利亚州的"黑色星期六"(死亡173人)火灾、1983年发生于南澳州和维多利亚州的"灰烬星期三"火灾(死亡76人)和1939年发生于维多利亚州的"黑色星期五"火灾(死亡71人)。澳大利亚的灌木林主要是由桉树组成。桉树叶可以释放出高度可燃的挥发气体,使得火势蔓延极快,难以控制和扑灭。澳大利亚温根村附近有一座"火山",其砂岩下的藏煤已经燃烧了数千年。该地区居民最初以为从地面下散发出的烟雾是火山爆发所致。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辽宁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GIS技术、气候倾向率以及突变分析方法对辽宁近50年热量资源相关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就区域平均值而言,除≥20℃积温以外,其它各界限温度积温都表现出极显著增多趋势,增幅在64~67℃•d /10a之间。≥0℃和≥5℃初日显著提前,≥10℃和≥15℃终日显著延后,持续日数都显著增多。≥0℃、≥5℃和≥10℃积温在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15℃和≥20℃积温气候突变发生在1998年前后;≥0℃、≥10℃、≥20℃初日,≥0℃、≥5℃、≥10℃、≥15℃持续日数以及≥20℃终日都发生气候突变。在空间上,近50年≥0℃和≥10℃积温:在辽西大部、中部平原以及大连大部地区极显著增多,且增幅最大,在60℃•d/10a以上;在1970年代减少,从1980年代开始不断增多。≥0℃持续日数在中部平原、辽西南部、东部山区南部和大连南部地区显著增多,其中高值区范围在1980年代减小,低值区范围年代间交替变化。≥10℃持续日数在环渤海部分地区、中部平原和辽北部分地区显著增多,在1970年代大部地区减少,从1980年代开始,大部地区持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