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1987年一景Landsat5 TM数据及2005年一景CBERS-02星CCD数据对双台子河口湿地进行了景观格局变化研究.通过对两期图像进行景观类型分类,计算获取了两个时期的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5年间,研究区湿地景观类型变化比较显著,大量天然湿地在人类活动干扰下演变为人工湿地.该区域湿地景观异质程度上升,整体景观类型呈现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也表明,中巴资源卫星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2.
景观指标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景观格局提供了一种直接度量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覆盖改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监测人类活动改变土地覆盖的数量和空间格局,而土地覆盖及其格局变化与海岸带侵蚀、滨海湿地非点源污染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等生态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综述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的理化、生物、水文和物理生境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景观指标来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并对比分析了景观指标与其它常用评价指标的优劣,提出景观指标也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3.
厦门海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丽珍 《福建环境》2002,19(5):35-37
介绍了厦门海域目前的基本状况,对海域发展的三个可行的方面进行了解析,并提出海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64.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气象局1961~2000年间355个站点的沙尘暴资料,发现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呈正态分布关系(lgN=a-bt).计算不同站的b值,还发现b值较小的站主要出现在沙漠、沙地或其附近.利用实测风洞风速信号,用数值实验的方法证实沙尘暴阈值风速的存在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可以利用其中的b值来计算沙尘暴的阈值风速.  相似文献   
65.
高速公路桥头差异沉降综合处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台背路堤和桥台两者形成差异沉降,桥头跳车成为普遍且复杂的问题,对这一特殊路堤病害的成功处治尚不多见。近年来.加筋土结构的柔性桥台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这种结构有可能从根本上防止桥头跳车的产生。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桥头路基易产生差异沉降这一普遍现象,从理论与施工的角度进行探讨,并结合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工程建设的实际,介绍了防止桥头跳车不良影响而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经实践检验,综合处治对策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6.
基于遥感的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滩涂生态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已列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滩涂作为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的优势资源,其生态承载力评价是海洋生态承载力整体评估中重要的一部分。采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构建基于遥感的滩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滩涂面积保有率和典型生境植被覆盖度变化率来反映滩涂生态系统变化状况,进而综合分析滩涂生态承载力。结果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滩涂生态承载力分为超载、临界超载和可载3个类型区,占比分别为44%、28%和28%,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承载能力超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承载力评价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7.
河南省由于农业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增长迅速,人口素质和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水及其它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且污染比较严重,对河南省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要改善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促进河南省农业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从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保护农业资源;发展综合养殖生态工程,合理回收利用生物质资源;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监控力度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8.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冬小麦和果树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而且由于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长日照型品种,发育期提前导致日长缩短,对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增温的影响,因此果树春季各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比冬小麦明显。就果树而言,梨树春季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又比苹果树明显。结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9.
餐厨垃圾自然升温堆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餐厨垃圾发酵生产有机肥的可行性,优化堆肥发酵工艺,对堆体C/N、辅料、翻堆频率、粒径和pH值等可变因素进行了堆肥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堆肥发酵的最佳条件为:C/N 20~27,以粒径<5 mm的稻草为辅料,含水率(65±5)%,翻堆频率1次/d(以保持堆体温度不超过70℃),一个堆肥周期内翻堆15~20次,堆肥周期为20 d左右。产品理化指标检测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且堆肥工艺重复性好,生产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增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机动车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仅要从汽车生产技术上进行控制,在政策层面上也需要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限制。文章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的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和政策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