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对国际商业银团贷款合同中包税条款在中国法律项下是否具备合法性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国家有关税收法规及国家税务机关的具体解释,提出了在实践中应如何针对包税条款出具法律意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2.
<正> 1976年唐山大震后的虚报和1984年南黄海6.2级地震震后的正确处理对南通来说是两件影响大且效果截然不同的地震事件。 1976年唐山大震造成的巨大伤亡和毁灭性的破坏给南通党政军民造成强烈印象,当时,除建立防震机构外,全民进行防震,8月19日地方政府发出临震预报,南通市据此进行城乡总动员,纷纷搭建防震棚,散居室外。8月24日深夜,甚至鸣枪、打锣、广播、拉警报预告当晚地震。这段时间,机关户外办公、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群众露宿室外,结果属虚报。全市普遍停工两天,不少工厂停工十多天,影响持续几个月。8月工业总产值与1975年同期相比减少2959万元。全市整个防震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仅对如东、如皋、海安粗略统计,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4500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113.
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罗伦兹曲线、重心模型等G IS技术,利用1980 s和2000年两期覆盖全国跨度10多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造耕地指数、耕地变化指数对中国耕地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变化格局进行分析。主要结论:①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黑、川、蒙、豫、鲁等北部和中部省份,其中苏、粤、冀、鲁、浙等19个省份的耕地有所减少,黑、蒙、吉、新等13个省份的耕地有所增加;②胡焕庸线之东南4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全国88%的耕地;西北60%的国土面积分布着全国12%的耕地,中国耕地空间分布可划分为高度稀疏区、低度稀疏区、一般过渡区、低度集聚、高度集聚区等5种类型;③中国耕地变化区域类型可适度划分为高度增长区、中度增长区、低度增长区、基本不变区、低度减少区、中度减少区、高度减少区等7大类型。顾及耕地质量背景下的中国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等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4.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生物碳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差异,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两种林分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18、28 a生杨桦天然次生林总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7.33、35.77、46.13 t/hm2,9、13、3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为21.97、34.14、55.62 t/hm2; 0~13 a,14~18 a,19~28 a杨桦林生物总碳贮量的年碳积累速率分别为2.10、1.69、1.04 t/hm2, 0~9 a,10~13 a,14~30 a落叶松林分别为2.44、3.04、1.34 t/hm2;华北落叶松单木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白桦和山杨,在10~25 a的年龄段,落叶松生长速度是白桦、山杨的1.63~5.83、2.26~7.87倍;华北落叶松的BCEF(生物量转化和扩展因子)和BEF(生物量扩展因子)随年龄和胸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白桦和山杨的两个参数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在燕山北部山地,与杨桦天然次生林相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表现出更强的碳吸存能力,该地区大面积的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同时,使用生物量碳计量参数时应考虑树种、林龄和胸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5.
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地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辨析全球变化、适应性等相关概念,梳理适应性研究的发展进程和侧重点,将其归纳为依附脆弱性研究和独立研究两大类。其中,依附脆弱性研究将脆弱性看作是适应能力的函数,研究主要集中在脆弱性评价下的适应指数研究、影响子因素分层研究与策略研究等几大部分;而独立适应性研究,通过构建完整的体系,研究集中在以指标评价法为代表的适应能力研究和以情景模拟法为代表的适应策略预测分析上。地学研究强调适应性的尺度问题,未来需加强对不同尺度规模适应性研究的定量分析,建立跨尺度适应性研究框架;深入研究城市适应全球变化的能力与策略;同时加强适应性研究相关技术和工具的开发,以提高适应能力评估的准确性及适应策略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6.
用玉米油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0.01,0.1,1mg/(kg·d)体重]对新生雄性Wistar大鼠连续5d注射染毒.至大鼠出生后第49d,检测其血清睾酮,细胞色素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细胞色素P450 17-α脱羟基酶(Cyp17)这3种睾酮合成关键酶mRNA表达及脏器系数.结果表明,大鼠血清睾酮随DBTD剂量升高呈上升趋势,1mg/(kg·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450scc和3β-HSD mRNA相对表达无显著性变化,Cyp17在0.1mg/(kg·d)组的相对表达有显著性升高;1mg/(kg·d)组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有显著性升高,而各DBTD处理组附睾和肝脏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7.
稻虾共作快速发展背景下潜江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快速发展,探索虾稻共作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对于科学调控虾稻田发展、确保粮食和生态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虾稻共作模式发源地——湖北潜江市为研究区域,利用空间分析和破碎度指数方法,分析虾稻共作模式快速推广下潜江市农业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近20年来,耕地时空格局变化过程是以园林办事处(主城区)为中心的建设用地向西至广华镇、南至杨市镇不断扩张,耕地转为新增建设用地达28.64 km2,约18.59 km2耕地转换为水域;(2)耕地格局呈现破碎化,主要由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以及虾稻田快速发展后造成;(3)虾稻田主要由水田转换而来,部分旱地及水域也转换为虾稻田。虾稻田的不断扩张,特别是旱地和水域转换为虾稻田,一定程度上带来耕地破碎化。因此,在我国农业劳动力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和种地积极性不强等因素下,未来虾稻田种植模式对耕地利用具有较好的潜力和空间,但也需要重点关注虾稻共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基于水田发展虾稻田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8.
119.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和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以受TCE等氯代烃严重污染的地下泥样为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硫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100、500、2 500 mg/L时.硫酸盐对TCE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盐更有利于TCE的降解;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通过添加2-溴乙基磺酸钠抑制产甲烷菌.发现产甲烷菌在TCE的降解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硫酸盐浓度变化与TCE降解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0.
光源和溶剂对十溴联苯醚光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光源和溶剂对十溴联苯醚(DecaBDE)光降解特性的影响,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所试光源和溶剂条件下,DecaBDE均有一定程度的光降解,且都近似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同一光源下,不同溶剂对DecaBDE降解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在太阳光照射下,DecaBDE降解速率为甲苯>甲醇>正己烷>正己烷/丙酮>甲醇/水>乙醇/水;在模拟光源照射下,DecaBDE降解速率为甲苯>甲醇>甲醇/水>乙醇/水>正己烷>正己烷/丙酮;在紫外光照射下,DecaBDE降解速率为甲苯>甲醇>正己烷/丙酮>正己烷>甲醇/水>乙醇/水.同一溶剂中,DecaBDE降解速率均为紫外光>太阳光>模拟光源.尽管光源和溶剂对DecaBDE降解速率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降解途径基本一致,均为DecaBDE经光解脱溴产生低溴联苯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