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空气质量的变化受人为排放与气象因素的双重影响,但这2个因素的相对贡献并不明确。该研究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分析了2020年中国武汉市、南京市和石家庄市人为因素和气象因素对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与没有封控的情境相比,封控时期人为活动减少导致污染物排放的降低,使1-2月大气中PM2.5、PM10、NO2、CO和SO2的浓度降低27%以上,在4月解除了各个城市封控行动后,各污染物浓度逐渐回升。相反,在封控时期3市O3浓度上升23%~29%。同时,基于2020年实际气象数据和2015-2019年的平均气象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仅冬季石家庄和南京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除O3外各污染物产生一定影响,总体而言气象因素对于3市全年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2.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外源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外条件下采用正交盆栽试验设计,以污染水平、细菌接种量、真菌接种量和有机肥添加量为调控因子,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外源专性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接种对土壤中矿物油和美国EPA 16种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150d)各处理土壤中的细菌总量、真菌总量、PAH-降解细菌和PAH-降解真菌数量不受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初始接种量的影响(p>0.05);有机肥促进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其添加量与土壤细菌总量、真菌总量和PAH-降解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实验结束时矿物油的去除率为58.8%~88.3%,PAHs的去除率为91.7%~97.8%,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的接种对矿物油和PAHs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为解决除碘吸附剂吸附效率较低的问题,开发出排除吸附剂脱附干扰的新型二级逆流吸附工艺。采用烧杯实验考察吸附剂对自来水中I~-的吸附特性,初始I~-浓度为2.00 mg·L~(-1),90 min达到吸附平衡,且较好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这种吸附剂吸附I~-后会发生显著的脱附。基于吸附剂的特性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设计出新型二级逆流吸附工艺,并提出该工艺的计算模型,用于预测该工艺出水I~-的浓度。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提高模拟放射性废水中I~-的去除效率,其出水I~-的平均浓度为0.150 mg·L~(-1),去除率达到92.5%。计算出水I~-浓度为0.124 mg·L~(-1),去除率为93.8%,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接近。与常规单级吸附工艺相比,在相同的吸附剂投加量下,I~-去除率由78.0%提高至92.5%。  相似文献   
104.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是国家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而制定的法规。为检验“水十条”的政策影响效应,文章利用2012—2017年全国269个地级市的数据,结合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人口规模、水资源禀赋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水十条”政策实施是否有助于减轻工业水污染强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原因,工业水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水十条”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工业水污染强度。通过改变政策实施时间、剔除中心城市、增加控制变量以及剔除严重污染等方式进行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稳健性。进一步分析中,文章研究了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第一产业比重显著降低,而第三产业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并且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加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创新均为“水十条”政策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有效途径。在空间异质性方面,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水十条”政策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地区却呈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水污染情况原本较好,因此污染强度降低幅度较小。因此,文章认为“水十条”政策能够显著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并且加上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手段的辅助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文章的发现为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5.
南京市北郊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市北郊2014年7月11日至2014年9月10日近地面O3浓度的连续观测数据,结合相应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近地面O3浓度的逐日变化、日变化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同时对青奥会时段以及非青奥会时段O3浓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O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O3浓度日均值为75.55μg/m3,青奥会时段日均值为66.47μg/m3,非青奥会时段为79.74μg/m3,随着青奥会的临近,O3浓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 O3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的特点,夜间变化平缓,白天变化剧烈。3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阴天、雨天的O3浓度的日均值分别为102.23、63.66、63.86μg/m3,日变化最强烈的是晴天,阴天和雨天日变化较为平缓。4O3浓度的日均值出现的频率主要集中在40~80μg/m3之间,占总日数的59.02%。5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气温、风向、风速影响O3浓度的变化,其中O3浓度与气温及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6.
介绍市政污泥的现状及氧化钙在污泥脱水处理中的应用,对氧化钙和污泥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并例举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07.
善待人类的伙伴──浅淡生物多样性保护馨圃人类自诞生以来,多种多样的生物就一直与人类相生相伴。我们的祖先曾有“水土之治在维系生灵,恩泽万民;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虫蛇众”等朴素的生态意识。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先秦思想家苟子在《王制》中就写道:“草木荣华滋...  相似文献   
108.
<正> 1964年,作者提出伊利诺斯-肯塔基区的萤石矿床的成矿溶液来源于密西西比河湾地区。自那以后,有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资料,作者为了得到切合这一概念的资料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讨论海洋环境中变性水团的划分,着重介绍水团的椭圆拟合法和曲面拟合法,通过实例进行拟合,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10.
信任     
笔直的路,黄色的双实线,车辆川流不息。一辆红色“的士”忽左忽右,不时变换车道,将其他车一辆辆甩在后头。一会儿前方又出现两辆车,“的士”猛然加速,绕过双实线,迎面而来的小货车被迫紧急停车,“的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