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打磨废水含有较多的难降解高分子打磨剂,废水可生化性很差。采用混凝-缺氧-SBR新工艺处理深圳某电子厂的打 磨废水,当原水CPDcr在2000~4000mg/L之间时,处理后出水CODcr<90mg/L,达到国家和广东省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研究 成果为该类废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2.
利用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北京、广州和南京三市6种污染物浓度(PM_(2.5)、PM_(10)、SO_2、CO、NO_2、O_3)的日平均数据,统计分析了三市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3个城市中,广州空气质量最好,南京次之,北京最差。广州优、良出现的天数最多,分别为98和222天,占全年的26.8%和60.8%,没有出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现象。北京优出现的天数为55天,高于南京的29天,但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要高于南京,分别为61、34和8天;南京则为30、14和0天,南京没有出现过严重污染。(2)整个1年间,北京PM_(2.5)、PM_(10)、SO_2、NO_2、O_3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0.5、112.9、16.8、53.4和57.3μg/m~3,广州平均浓度分别为45.9、67.2、16.6、45.7和47.9μg/m~3,南京平均浓度分别为70.6、120.1、21.5、50.3和54.9μg/m~3,北京、广州和南京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2、1.0和0.9mg/m~3。(3)上述三个城市PM_(2.5)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42.7%、7.9%和38.4%,而PM_(10)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23.0%、1.6%和25.2%,NO_2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14.0%、3.8%和7.1%,CO浓度仅北京超标,超标率为1.4%,3个城市SO_2无超标现象。(4)3个城市SO_2和NO_2均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风速对广州CO浓度影响不大,而北京和南京CO浓度则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风速越大,南京PM_(2.5)和PM_(10)浓度越小,但当风速≥4m/s时,北京PM_(10)和广州PM_(2.5)与PM_(10)浓度增加。此外,风向对污染物的传输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3.
采用“气浮-多面球-膜”集成装置处理高藻、低浊、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某微污染湖泊水,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小试试验,重点关注该集成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处理效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和藻类,对浊度、色度、嗅味、COD、氨氮、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8%、81.7%、71.4%、71.9%、61.4%和94.6%。膜单元对浊度的去除发挥主要作用,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56.7%。气浮单元对藻类、色度和嗅味的去除均发挥重要作用,对上述3项水质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5%、45.3%和50.1%。气浮和多面球生物处理单元对COD和氨氮的去除均发挥重要作用,气浮单元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29.5%,多面球生物处理单元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8%、25.2%。  相似文献   
94.
95.
分别从北京、太原、石家庄和济南地区采集了深度为0-5和5-20cm的土壤样品,进行了~(239,240)Pu、~(241)Am、~(137)Cs、~(40)K以及天然铀、钍系放射性核素的测定.估计了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水平和分布.结果表明,~(239,240)Pu、~(241)Am和~(137)Cs 的平均累积沉降量分别为24+13、10±5和1230±700MBq/km~2.~(239,240)Pu/~(137)Cs活度比为0.016—0.026(平均值0.020±0.004),~(214)Am/~(239,240)Pu活度比为0.35—0.49(平均值0.43±0.05).还讨论了这些核素与土壤中“过剩”~(210)Pb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在中国东南湿润季风区,近十几年来采用树轮宽度进行气候变化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气候限制因子不明确的整轮宽度年表,通过把整轮宽度分割为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分别建立早材宽度年表和晚材宽度年表,从中抽取出了可靠的气候信号。但是对于气候限制因子明确的整轮宽度年表,它们的早晚材宽度年表包含怎样的气候信息却没有开展过研究工作。选用对气候响应非常敏感的江西三清山高海拔黄山松树轮样本进行早晚材宽度的气候响应研究,该样本整轮宽度主要受上年4~7月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样点黄山松早材和晚材宽度年表在共同可靠时段(1800~2013年)的相关系数为0.67(p<0.01),早材和晚材宽度的主导气候因素与整轮一致,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无论是高频信号,还是低频信号,该关系都成立,这一研究工作很好地解释了东南降水丰沛的高海拔地区黄山松整轮宽度年表对气候响应非常敏感的原因所在。研究工作还表明,早晚材宽度年表包含的气候信号是否一致,对采用整轮宽度年表重建气候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为弥补传统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的缺陷,提高人因失误概率(HEP)的计算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证据推理(ER)的改进CREAM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来分别计算共同绩效条件(CPC)的相关性权重和重要性权重;然后利用组合赋权法将两种权重线性组合,获得CPC的综合...  相似文献   
98.
针对天然蛭石的吸附能力,开发了天然蛭石组合工艺,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并分析其处理效果.通过对生活污水的浊度、CODcr、TN和TP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对于初始ρ(CODcr)低于500.0 mg·L-1的污水,处理后其浊度、ρ(CODcr)和ρ(TN)分别下降了86.6%、80.3%和70.7%,出水可达到污水二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同时,组合工艺也能有效降低生活污水的ρ(TP),获得了49.0%的下降效果.另外,在曝气强度为10.0 m3·m-3·h-1和投加有效微生物菌群时,均能提高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与众多地理因子一样,钉螺的空间自相关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在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典型洲垸型草洲选择一块50 m×50 m的试验样地,采用推扫式全覆盖方法进行了钉螺普查。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 I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散点图和局部Moran’s I指数,进行了钉螺分布空间自相关的样点尺寸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点尺寸钉螺数目的全局Moran’s I均为极显著空间正相关(P0.001);不同样点尺寸下的钉螺样点在局部自相关Moran散点图上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象限1和象限3内,表明试验样地的钉螺呈空间聚集分布;钉螺样点尺寸越小,用局部Moran’s I指数对单个钉螺样点附近的空间自相关表现得越细微,表明全局Moran’s I指标会掩盖实际存在的局部空间自相关与全局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0.
文章以生姜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优化材料最佳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氮气吸附物理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形貌结构以及化学组成等进行分析,并考察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对其吸附亚甲基蓝(MB)染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最佳制备条件为氯化锌与生姜秸秆质量比2∶1、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 h。制备活性炭具有大量的孔径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基团,对MB吸附效果明显,吸附量最高可达565.0 mg/g。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研究制备的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材料结构和吸附性能优良,可作为优质吸附剂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同时为生姜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