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399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74篇
综合类   803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三维室内场景漫游动画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图形图像技术,将现实中存在或不存在的场景构建出来,然后利用虚拟摄影机模拟人的视角直观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该文以制作三维室内场景漫游动画实例为基础,探讨了基于3DS MAX、Premiere Pro等软件实现三维室内场景漫游动画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揭示了首先利用3DMax建模工具,将场景建模并配合各种复杂的纹理贴图技术制作出逼真的室内场景,然后为其添加光照与摄影机,最后利用v-ray渲染器渲输出图像,导入premiere Pro内进行后期合成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922.
徐芳芳  黄满红  陈亮  柿井一男 《环境化学》2012,31(12):1840-1848
比较了弱酸性条件下Cu(Ⅱ)、Fe(Ⅲ)和Cr(Ⅲ)单独或加入抗坏血酸(L-AscA)对大肠杆菌(E.coli)的毒性,深入分析了Cu(Ⅱ)/L-AscA体系的特性;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定量分析羟基自由基(.OH)浓度以分析其毒性机理.结果表明,pH 4.0下L-AscA促进了Cu(Ⅱ)、Fe(Ⅲ)而非Cr(Ⅲ)的毒性,三者毒性Cu(Ⅱ)>Cr(Ⅲ)>Fe(Ⅲ).通常被认为无毒的Cr(Ⅲ)却在0.2 mmol.L-1,pH 4.0时表现出了很高的杀菌率.与0.01%L-AscA共存时,Cu(Ⅱ)为200、20μmol.L-1和2、0.2μmol.L-1下,E.coli的存活率分别在30 min和2 h内迅速降至零,且该体系对自然水体中分离所得的其它7种菌株同样具有明显的制御作用.ESR结果表明L-AscA的加入使200μmol.L-1Cu(Ⅱ)反应体系的.OH浓度约提高两倍,.OH浓度呈Cu(Ⅱ)浓度依赖.但在Fe(Ⅲ)、Cr(Ⅲ)/L-AscA体系中未检测到.OH,表明三者对细胞的致毒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23.
pH及无机氮化合物对小浮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浮萍科植物吸收转化污水中的无机氮磷正在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我国常见的小浮萍(Lemna minor L.)为研究对象,在完全培养液的基础上模拟生活污水的NH4+-N、NO3--N浓度和pH范围,研究了培养条件对小浮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对小浮萍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小浮萍对pH耐受的低限在5~6之间,在6~9的pH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水中非离子态的NH3和NH+4都会对小浮萍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前者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在NN4+-N为唯一氮源的条件下,非离子态的NH3浓度大于0.2mg/L时就会对小浮萍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大于2mg/L时,小浮萍基本上不能生长.NO3-在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对小浮萍的生长没有影响,NH4+-N和NO3--N浓度的增加可使小浮萍的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另外在相同氮的浓度下,由于生长受抑制,NH4+-N中生长的小浮萍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NO3--N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924.
四川省天然源VOCs排放量的估算和时空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资料,对四川省天然源VOCs的排放情况和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了四川省天然源VOCs的排放清单.2012年四川省天然源VOCs的排放量为1413.74kt.其中异戊二烯占29.4%,为415.53kt,单萜烯占30.2%,为427kt,其他VOCs占40.4%,为571.215kt.排放量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典型特征,夏季占全年排放量的44%,冬季占9%.天然源VOCs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林地密集和日照时间长的达州、巴中、广元、绵阳、乐山、眉山、攀枝花等地.研究表明,四川省天然源臭氧潜势为6134kt, 二次气溶胶的生成潜势为136kt.这说明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25.
为了解高寒草甸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结合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群落数量特征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高寒草甸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杂类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矮嵩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小嵩草草甸;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群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性.生态位宽度以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明显,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杂类草和矮嵩草草甸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嵩草和藏嵩草分别在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最大,且生态位越大与其他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但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类型所占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说明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在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资源的异质性是导致群落组成不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26.
927.
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墨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考察了NaCl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溶液初始pH以及铁碳投加量对废水中橙黄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比了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与电化学混凝和内电解单独使用时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电化学混凝-内电解耦合法对橙黄G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高于电化学混凝法和内电解法,其中COD去除率高于后两者之和,说明两者的耦合是协同作用。FeSO4·7H2O的加入在提高脱色效果的同时,也改善了混凝沉降的作用,有助于后续泥水分离过程的顺利进行。最佳运行条件下橙黄G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8.3%和66.7%。  相似文献   
928.
美人蕉根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培养物中添加美人蕉(Canna indica)种植水的方式,研究了美人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①以蒸馏水培养3 d收集获得的美人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20 d后,美人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4.4%,对照组铜绿微囊藻中ρ(Chla)是种植水的1.98倍. ②美人蕉种植水(根系分泌物)中有乳酸、己二酸、棕榈酸、乙二醇和硬脂酸等10种脂肪酸,其根系提取物中有乳酸、3-儿茶酚乳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等19种物质. ③美人蕉种植水和根系提取物中乳酸含量均最高,美人蕉根系提取物中化合物种类多于种植水,美人蕉种植水中绝大部分化合物在其根系提取物中均可找到. 推断美人蕉自身代谢产生的化感物质释放于水体中,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29.
本文介绍定量RBl分析方法在某石化公司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风险评估中的实施过程,对装置中的容器和管道进行风险分析,并基于其潜在的损伤机理和风险等级给出适宜的大修检验策略。在保证检验有效性的前提下,优化检验资源,降低运行风险,以满足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30.
<正>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实施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还是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笔者通过近10年的工作实践和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机制的研究,对目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浅显见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生产一、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