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批现代、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迅速崛起。在有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发动机”美誉的河南省焦作市、农村经济发展走在了中西部的前列,涌现出近千个小康村,并且小康村的建设在逐步向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目前,全市907个小康村中.社会总产值超千万元的有439个,其中超亿元的29个。河南省命名的26个明星村中,焦作市占8个。小康村的创建与乡镇企业的兴旺是分不开的。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蔓延,小康村在向城市化进程迈进中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水库水体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柳  麻冰涓  周伟立  王力  职音  刘清伟  毛宇翔 《环境科学》2017,38(12):5032-5038
为了解三门峡水库水体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三门峡水库进行采样,分别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和蒸馏-乙基化衍生-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GC-CVAFS)测定水样中总汞、总甲基汞、溶解态总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的浓度.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水体中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浓度范围分别为1.65~9.65、0.80~3.16和0.70~7.81 ng·L~(-1),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一类水汞浓度标准限值;总甲基汞、溶解态甲基汞和颗粒态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05~0.36、0.02~0.14和ND~0.26 ng·L~(-1).三门峡水库水体总汞和甲基汞在季节和空间分布上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总汞和甲基汞与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差别不大,水库未受到明显的汞污染.丰、枯水期沉积物中总汞浓度分别为(92.96±10.65)ng·g~(-1)和(80.06±19.14)ng·g~(-1),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33±0.14)ng·g~(-1)和(0.50±0.19)ng·g~(-1).较低的甲基汞浓度说明在三门峡水库汞的迁移转化过程中,甲基化作用可能并非主要的过程,这可能与水体底层溶解氧浓度较高以及沉积物中有机质浓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综合毒性评估及鉴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利  陈文艳  万玉山  郑国娟  赵远  蔡强 《环境科学》2015,36(7):2604-2609
研究采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发光菌急性毒性、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和小球藻急性毒性),结合理化指标,通过毒性单位、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对不同工艺阶段印染及制革废水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PEEP能兼顾废水排放量与毒性效应,更为客观地表征了废水综合毒性,PEEP评价结果显示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毒性削减率分别达到36.8%和23.2%.最后,以发光菌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毒性鉴别.结果表明,印染废水中主要的致毒物质为非极性有机污染,其次为可滤性化合物,然后是重金属、氧化性物质以及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探析施氏矿物在不同温度、pH下的溶解行为,对其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重金属去除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实验,在0.16mol·L-1FeSO4·7H2O,初始pH为2.5的酸性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施氏矿物.考察了15℃与30℃,pH为2.0$6.0环境条件下矿物的溶解行为,及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酸性体系Cu2+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4h反应,施氏矿物合成体系pH从原始2.50降低至2.18,体系Fe2+氧化完全,27.3%的铁离子参与矿物的合成,矿物分子式可表示为Fe8O8(OH)4.22(SO4)1.89.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温度为15℃,pH分别为3.2、3.0、2.8、2.6、2.4、2.2与2.0液态体系中振荡72h,矿物溶解率分别为1.92%、3.34%、5.90%、13.09%、28.74%、44.53%与61.46%.在温度为30℃的上述酸度体系中,矿物溶解率在相应时间却达到2.04%、3.98%、8.34%、20.53%、43.50%、96.74%与99.92%.在pH≥3.5的不同温度液态体系中该矿物无溶解迹象.在15℃,pH为6.0、5.0、4.5、4.0与3.5,Cu2+浓度为40mg·g-1的液态体系中,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Cu2+的吸附量为(50.9±2.2)、(47.3±13.3)、(40.5±4.7)、(31.1±5.0)及(16.9±6.5)mg·g-1.体系酸度一定,施氏矿物在15℃与30℃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ACMD重金属去除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15.
30岁好不容易成了家,一家人望眼欲穿盼望着早日抱上孩子,然而三年过去了,老婆的肚子愣是平平的.医院的一纸检查单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老公的精子数量太少了,而且多是畸形的.原因不是疾病,不是遗传,而是"工作".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淮阳区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80年代末期,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该区工业污染源基本上实现了达标排放,环境污染得到明显遏制,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巩固治理成果,进一步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该区正式提出4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简称为“三城一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三废试行排放标准》(GBJ4-3)中,表3(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的“有机磷”指标,从执行情况来看,其含义、允许排放浓度值等方面,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有必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通常所谓的“有机磷”,是指所有含碳的磷酸衍生物和含碳的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正> 历次地震都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但遭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一些大城市。这些城市往往又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二十多个,其百分之七十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因此,制定大城市地震科学知识宣传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抚顺老虎台煤矿,依靠安全仪器治理瓦斯灾害,自1977年4月到今年4月,连续10年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 这个矿是全矿有名的高沼气矿井和瓦斯、煤岩突出矿井,历史上曾发生过重大瓦斯事故。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杜绝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自1977年以来,共花费上百万元巨款,先后购买了西德、波兰和国产的瓦斯遥测仪。根期瓦斯遥测仪的特点、性能,分别安装在入风道、回风道、煤岩采掘工作面、机械泵房和峒室里。目前己有120多个探头投入使用。实践证明,这种仪器性能良好、报警及时准确,因而有效地杜绝了多起瓦斯爆炸、瓦斯燃烧和瓦斯熏人事故。 为了充分发…  相似文献   
20.
万玉山  温馨  杨彦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4):1765-1775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斑马鱼(Zebrafish)作为受试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为效应指标,采用基准剂量(BMD)法推导四溴双酚A (TBBPA)和镉(Cd)单一及联合暴露对不同生物体的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剂量范围内,蚯蚓、斑马鱼TBBPA、Cd暴露剂量与死亡率、SOD、CAT活性效应指标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单一暴露下,CAT、SOD活性指标最敏感,蚯蚓和斑马鱼的TBBPA安全阈值分别为0.95,0.44mg/L,Cd安全阈值分别为71.17,0.42mg/L.联合暴露下安全阈值小于单一暴露.蚯蚓、斑马鱼TBBPA安全阈值分别为0.33,0.024mg/L,Cd为6.45,0.176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