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综述了转基因作物根系分泌物和转基因作物残茬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方面:(1)对某些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有毒害作用;(2)为特定的微生物和土壤生物提供营养;(3)对土壤生物可能产生长期累积影响,但对此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讨重金属Cu、Zn对有机废弃物产甲烷的影响机制,研究了在55℃条件下添加外源Cu、Zn对猪粪和玉米秸秆质量比为2∶1混合物料厌氧发酵过程产甲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厌氧发酵液的NH_4~+-N含量低于706.7 mg·L-1时对厌氧发酵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厌氧发酵液中的VFA下降幅度与累积甲烷产生量呈正相关.随着混合物料中Cu、Zn浓度的增加,累积产甲烷量总体上均呈现降低趋势(除Zn100处理外),当Cu413.7 mg·kg-1或Zn500.6 mg·kg-1时,对厌氧发酵的影响不明显,当Cu513.7 mg·kg-1、Zn600.6 mg·kg-1时,对厌氧发酵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对厌氧发酵的抑制作用强于Zn.不同浓度Cu、Zn与发酵料液中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Cu处理发酵料液中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累积产甲烷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Zn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与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脲酶活性与其相关性不显著.表明Cu、Zn可能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对厌氧发酵过程和累积甲烷产生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3.
生物沥浸对自然干化污泥重金属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金属的去除是污泥农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摇瓶实验,将氧化硫硫杆菌为功能微生物的生物沥浸技术应用于干化污泥重金属的去除,对山西省不同污水处理厂11个干化污泥样品进行了为期15 d的生物沥浸处理.分析了生物沥浸体系p H及SO2-4的变化情况,并对生物沥浸前后污泥中Cu、Zn、As、Cd、Cr等重金属去除率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的损失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污泥直接进行生物沥浸过程较为缓慢,无机酸对体系的酸化能够快速启动干化污泥的生物沥浸过程.无机酸酸化后,体系S0的生物氧化率逐渐提高,酸化速率加快,且污泥重金属去除率随着p H的降低而提高,生物沥浸过程结束后,供试污泥样品Cu、Zn、As、Cd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23.69%~77.62%、89.67%~97.80%、30.24%~84.31%、18.18%~97.05%和28.55%~67.11%,而污泥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损失率分别为3%、1%、44%和8%,污泥剩余养分含量满足农用泥质标准(CJ/T309-2009)的限定值.Cu、Zn、As、Cd和Cr去除率与污泥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35、0.895、0.932、0.516、0.847,n=11).  相似文献   
114.
微生物促进剂(VB591和BiNutrix-ww)可不断释放营养素,以保证微生物的健康生长,有助于加快微生物矿物化过程,促进有机污染物分解,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在采集的油田废水中分别投加这两种微生物促进剂,与参照对比水样按相同条件进行了曝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促进剂能使废水中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大大提高,处理时间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15.
蒸汽凝结水硬度低、含热量高,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但由于在生产及回收过程中吸收了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再加上凝结水中存在的可溶性盐类,容易对锅炉及管道造成腐蚀。如果通过科学的监测及合理的排污、加入防腐药剂以及调整pH值等方法措施加强管理,不仅可以避免锅炉设备及管道的腐蚀,而且可以节约用水、降低能耗,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6.
近年来渤海湾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2004~2007年海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及分析获得渤海湾N、P、Si营养盐的数据资料。讨论了渤海湾N/P比、Si/P比、Si/N比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影响因素,以及N/P比与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 a来,渤海湾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盐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无机氮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磷酸盐含量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近年来营养盐污染有加重趋势,N/P比大致呈逐年增加趋势,P成为近年来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7.
目前硫酸盐还原菌汞甲基化的研究集中在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ND132菌株上,由于D.desulfuricans ND132并非商业化提供的菌株,使得国内很多实验室难以获得该菌株开展微生物汞甲基化的相关研究.本文收集了7株商业化的硫酸盐还原菌,通过系统研究探寻其中可用作替代的汞甲基化模式菌株.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通过对甲基化关键基因(hgcA和hgcB)、生长特性、汞的耐受性以及汞甲基化能力的测试,结果发现,Desulfomicrobium escambiense(CGMCC 1.3481)生长较快、具有较好的汞甲基化率(7.5%±0.7%),具备作为汞甲基化模式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8.
非点源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锦  郭太龙  廖义善  卓慕宁 《生态环境》2010,26(6):1459-1464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使社会得以进步、物质得以丰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工业点源、农业或城市非点源的污染问题,而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尽管非点源污染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考虑污染对环境质量本身的影响,而由非点源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非点源污染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及减缓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9.
充填体与围岩的相互力学作用,除了接触带表壁附近可以通过贴置电阻应变片的方式进行应变值测量外,接触面及接触带附近的损伤破坏情况不易监测。基于此,应用磁场理论,将磁粉加入到配比试样中,充磁之后进行加载试验。通过特斯拉计测量试样表壁在加载过程中的磁感应强度变化,建立由表及里的损伤破坏联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了磁粉的配比试样,在加载过程中各监测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值变化明显,特别是在内部裂纹扩展至临空面处的磁感应强度几乎减小至0.2 mT以下;而试样在加载过程中,各监测点的磁感应强度值随着压密破坏而变化;在未破坏时,不同区域有较一致的随试样内部压密相应磁感应强度增大的变化规律,而在试样加载破坏后,不同监测点磁感应强度变化起伏较大。  相似文献   
120.
模拟试验初探秋茄湿地系统中锌的分配与土壤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室中建立的含底泥、潮汐海水和1a生秋茄苗的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人工海水(CK)和不同Zn浓度的人工污水定时、定量进行持续1a的污灌,以研究Zn在模拟系统中各部分的分配和系统对Zn的承受能力.结果表明:加入系统的3种ρ(Zn)处理污水中的Zn主要存留在土壤中(45.80%~89.45%),植物和凋落物中的Zn共占加入量0.22%~1.48%.根据物质平衡模型计算得的系统使用寿命t至少为24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