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49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构建无机还原剂硫化钨(WS2)强化Fe2+活化高碘酸盐(PI)体系,以典型有机染料酸性橙7(AO7)为模拟污染物,探究了Fe2+浓度、PI浓度、WS2浓度、p H值及水体常见共存阴离子对AO7去除过程的影响,并基于自由基淬灭与捕获实验(EPR)分析了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活性氧化物种及其生成机制.结果表明:WS2/Fe2+/PI体系氧化去除AO7的效率远高于同等条件下单一Fe2+/PI活化过程;在[Fe2+]0=0.1 mmol·L-1、[PI]0=0.5mmol·L-1、[WS2]0=0.3 g·L-1、初始p H为2.6条件下,AO7去除率在12 min内达到93.0%.实验中Fe2+浓度、WS2浓度与AO7去除率呈正相...  相似文献   
552.
系统研究中稻镉(Cd)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推导相应土壤风险阈值是安全利用Cd污染稻田的有效手段.以湖南攸县中稻田为例,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正定矩阵因子法(PMF)明晰研究区土壤Cd污染来源.同时,结合Freundlich回归方程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不同场景下稻米Cd超标风险并推导土壤Cd风险阈值.结果显示,大气沉降和灌溉用水是区域中稻田土壤Cd污染的主要来源.区域稻米Cd超标率为78.9%,土壤pH、无定形锰(Mnox)和土壤Zn是影响稻米Cd富集的关键因子,Freundlich回归方程对中稻Cd富集因子(BCF-Cd)的解释率为48.0%.区域中稻田土壤Cd风险阈值呈动态变化且随土壤pH和Mn含量升高而升高,在土壤酸化严重且Mn含量较低区域稻米Cd超标风险较高.综合考虑区域土壤因子动态变化,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有助于稻田Cd污染风险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553.
准确迅速地评价应急救援作业质量对于高质量开展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作业至关重要。基于运维作业动态记录,从事故量、事故影响、作业效果和道路属性4个方面构建应急作业质量快速评价体系,采用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法客观赋权结合VIKOR(VI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法构建评价算法,以Moran’s I分析的指标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作业部门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与路网信息分析应急救援作业的服务可达性与效果的可视化情况。结果表明:指标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事故占道时长及事故处置时长呈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多数地区可实现1 h全覆盖,其中以珠三角地区最优。研究方法可为提升应急救援作业质量和作业队伍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4.
目的 研究涂层在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下性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再现涂层在自然环境下的环境效应和损伤过程,进而验证该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根据涂层在舰船、舰载机等装备上热带海洋大气实际服役环境的分析,通过对热带海洋大气环境温度、湿度、盐雾、太阳辐射环境因素的组合,综合设计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的试验流程,开展3种涂层在海南万宁为期1 a和实验室总周期为7循环的对比试验。结果 3种涂层在自然环境试验和实验室模拟环境试验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其性能变化趋势相似,失光率和色差增大,附着力明显降低,交流阻抗值减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老化机理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以光泽和色差为基准的平均秩相关系数为0.87,为极强相关。结论 本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试验方法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5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32条明确在环境侵权中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惩罚性赔偿,但具体适用的规定不足。通过梳理文献以及结合我国首例适用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条款的案例,可知惩罚性赔偿在司法适用中存在请求权主体不明、赔偿数额不定以及赔偿归属者含糊等问题。为使民法在承担环境公益保护功能同时,减少滥诉、过分阻遏或重复赔偿等问题,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