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现在 ,电脑几乎是我们工作、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工具 ,许多人由于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 ,甚至整天整天地注视荧光屏 ,很容易引起眼疲劳 ,经常眼发酸、发胀、发干。因此 ,经常操作电脑的人要注意眼保健 ,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长时间连续性操作电脑 ,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 ,休息 5~ 1 0分钟。休息时可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2 )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 ,使双眼平视或向下注视荧光屏 ,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 ,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3)保持适当的工作距离。眼睛和电脑荧光屏的距离要保持在 60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52.
53.
在概述国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导值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体系,即:背景值标准、筛选值标准、有效态污染临界值标准,并据三级标准体系和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把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七个等级:清洁、轻度玷污、中度玷污、重度玷污、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用七种警示色来表示不同的污染程度,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为同步高效利用废弃蓝藻和产出活性光合细菌,研究了蓝藻基质中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生长潜势和碳氮磷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30℃,光照2000lx,蓝藻浓度>0.87g/L,即可促进R.palustris PUF1生长;蓝藻浓度3g/L,培养108h,PUF1OD650虽低于ATYP培养基,但细菌叶绿素a(Bchl a)浓度与ATYP基质相当,表明蓝藻基质可能促进了PUF1光合色素的合成.在细菌对数期后期补加小分子有机酸显著促进蓝藻基质中PUF1再生长,252,444h OD650分别是培养108h的191.75%和269.24%,Bchl a分别是108h的206.68%和276.17%.444h蓝藻基质中OD650和Bchl a分别是ATYP基质中的130.88%和160.62%,表明长期培养条件下应用天然蓝藻基质更适宜活性PUF1培育.通过分析干物质和藻液中的碳氮磷含量和浓度发现,蓝藻基质中可供给PUF1直接利用的溶解性碳氮磷浓度不平衡,表现为氮充足,碳少量,磷限制.提高蓝藻基质中生物可利用碳浓度对强化光合细菌生长和碳氮磷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分析总结了德国在法律体系、监管机制、科学技术、技术中介机构及宣传培训等方面推行清洁生产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对我国如何推进开展清洁生产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清洁生产推广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咨询机构管理,培育良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6.
从山东东营胜利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原油降解菌Z1a-B,依据形态和培养特征,初步鉴定Z1a-B菌株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血和排油活性,说明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较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菌株能基本降解C12~C34的正构烷烃,对烷基苯、菲、甲基菲、萘也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固体培养基配比以麸皮2 g、鸡粪40 g、草炭52.5 g、生石灰1.5g,或麸皮2 g、大米20 g、黄豆粉28 g、生石灰1.5 g较佳,在这2种配比培养基中链霉菌生长快,长势好,产孢子量多。经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当土壤中w(原油)=10%时,经Z1a-B菌株处理(35℃,pH 6.5)50 d,土壤原油降解率为67.5%。  相似文献   
57.
电芬顿氧化法处理酸性橙Ⅱ模拟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酸性橙Ⅱ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电芬顿氧化法处理质量浓度为300mg/L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电芬顿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模拟废水ρ(CODCr)由377.8 mg/L快速降至276.9 mg/L时,消耗的电量分别为300 C(10.0 mA/cm2)、810 C(7.5 mA/cm2)、2 190 C(5.0mA/cm2)和1 710 C(2.5 mA/cm2),说明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电芬顿反应器能够高效快速地分解酸性橙Ⅱ,同时消耗最低的电量.电芬顿系统处理出水的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较高电流密度(7.5 mA/cm2)条件下,电芬顿系统仅需要10 min就能够基本完全分解酸性橙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键和萘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58.
废弃铅锌冶炼厂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某废弃铅锌冶炼厂区进行布点采样、监测分析,选取Cu、Pb、Zn、Cd、Cr、As六种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对污染场地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指数评价法表明厂区污染状况为废渣>>建筑垃圾>土壤,Cd >Zn >As >Pb >Cu> Cr,土壤受到中度污染,废渣和建筑垃圾受到重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法表明土壤、废渣和建筑垃圾的危害商分别为2.032、13.891、2.975,非致癌危害废渣>>建筑垃圾>土壤;Cu、Zn、Cr、Cd、As的危害商分别为0.053、0.118、0.184、7.001、11.542,非致癌危害As >Cd >Cr>Zn >Cu.土壤、废渣和建筑垃圾的致癌风险分别为5.387E-04、7.954E-04、2.455E-04,致癌危害废渣>土壤>建筑垃圾;As、Cd、Cr的致癌风险分别为5233E-04、2.400E-05、1.032E-03,致癌危害Cr>As >Cd.综上,人体健康危害废渣>建筑垃圾>土壤,主要危害元素为As、Cd、Cr.  相似文献   
59.
为解决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液处理的难题,研究采用混凝沉淀-气浮-间歇曝气MBR组合工艺对餐厨垃圾发酵沼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混凝沉淀-气浮预处理,COD、TP、SS、动植物油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5.3%,98.7%,99.4%和99.4%;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分别为49.96%和52.63%。进一步考察了间歇曝气MBR在不同C/N比下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综合考虑工艺运行的技术经济合理性,C/N比为3为最优运行条件,COD、氨氮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7.63%、98.40%和96.67%。经混凝沉淀-气浮-间歇曝气MBR组合工艺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0.
伴随长江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及高密度的人口产业布局严重影响了长江流域的水环境。本文以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8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8年连续统计和计算数据为支撑,研究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入江量,结果表明:(1)2003-2018年,长三角安徽8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涨,以“十二五”为节点,2011-2018年,8市GDP年均增长率明显减缓;(2)相比常住人口,三产占比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合肥市和铜陵市的GDP年均增长率均较高(;3)“十五”至“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安徽8市COD、氨氮、TP入江量大多存在波动,“十三五”以来,三项污染物入江总量均逐年下降;(4)污染物地区差异显著,安徽省长江北部城市污染物入江量高于南部城市。本文通过分析8市的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特征,为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