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面对环境保护资金不足的现状,很多学者从增加财政支出,提高环境服务价格,引入市场供给等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认为解决环保资金不足的关键在于界定干系人对于环境物品的供给责任,为环境保护资金的分担提供依据。通过对公共物品理论、污染者付费原则和财政理论的研究,本文认为政府与消费者环境责任的划分取决于公共物品的属性,纯公共物品应由政府负担,准公共物品可以部分地消费者负担;政府与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划分应依据污染者付费原则,企业对污染治理负主要责任;政府供给模式与私人部门供给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供给效率,在市场成熟的领域不妨将具体任务外包给私人部门。  相似文献   
72.
采用燃油烟气模拟热电厂烟气,实验研究了深度脱水印染污泥的滚筒干化特性,分析了滚筒转速、烟气流速及滚筒长度对污泥干化效果、干燥效率的影响规律,同时也探讨了进口温度对干化尾气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转速对深度脱水印染污泥在滚筒中的停留时间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出口污泥含水率的最主要因素,而烟气流速则是影响干燥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燥容积传热系数为0.361~1.168 k J/(m3·s·℃),烟气流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而滚筒转速对其的影响很小。干化尾气中除NH3和臭气浓度高于恶臭污染物厂界3级标准值外,其他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为抑制污泥中NH3、H2S及苯系物的释放,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化的烟气温度应控制在190℃以内。  相似文献   
73.
为了改善现有喷雾降尘技术的防尘效果,提高喷雾沉降粉尘的能力,针对焦煤更难与清水结合沉降的问题,以脂肪醇硫酸钠盐(SD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椰油酰氨基丙基甜菜碱(CAB-35)为原料,以三交河煤矿焦煤为试验煤样,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剂单体溶液的沉降试验,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复配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再利用两两复配原则,对复配溶液的表面张力、成膜时间及抗蒸发性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沉降试验,最终确定了AES与CAB-35两种试剂组成的高效喷雾用化学降尘剂,其表面张力为22.4 mN/m,成膜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与在喷雾系统中未添加该降尘剂相比,其平均降尘率提高了16%以上。  相似文献   
74.
以一株高絮凝活性的丝状真菌菌株——糙刺篮状菌(Talaromyces sp.CC-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提取法、离心沉淀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NaOH-超声法等4种方法对该菌株胞外多聚物(ECP)的提取效果,结合细胞破坏程度(核酸含量)、ECP的提取效率、化学组成分析对这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alaromyces sp.CC-1产生的ECP的化学组成以多糖为主,4种方法中多糖分别占ECP总量的中97%、73%、72%、67%.其中,热提取法既能提高ECP的提取效率(提取量为940 mg·L-1),又不会在提取过程中对菌株细胞造成破坏(核酸仅占ECP总量1%,为离心沉淀法、树脂法和NaOH-超声法的0.06、0.04、0.03倍),是较适宜的ECP提取方法.红外光谱(FI-IR)对热提取的ECP的进一步分析表明,ECP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羧基、羟基、氨基等絮凝活性基团,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显示,ECP的分子量分布为1.7×105—3.4×106Da之间,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ECP的单糖组成,发现ECP中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半乳糖等单糖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95.7∶5.8∶1.8∶1).  相似文献   
75.
首先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并优化了其制备条件,将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协同电动技术对土壤中的重金属(Cu、Cr)进行了修复.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制备的优化条件为:m(壳聚糖CS)/m(聚乙烯醇PVA)为20:80,乙酸质量浓度为20%,混合溶液质量分数为8%;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平均直径为37.11nm,对金属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h.单一的电动修复来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效率较低,Cu和Cr的去除效率仅为34.9%和11.7%;采用电动技术协同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能显著提高重金属的去除效率,二者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82%和91%.  相似文献   
76.
铁炭微电解预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铁炭微电解系统对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研究了不同进水pH对铁炭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铁炭微电解系统分解转化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作用,分别建立了活性炭对照试验和海绵铁对照试验. 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系统能高效分解转化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废水的ρ(BOD5)/ρ(CODCr)由0.32提高到0.6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不同进水pH对铁炭微电解系统处理该废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保障铁炭微电解高处理效率的前提下,为了降低铁屑的消耗速率,提高铁炭微电解的使用寿命,降低其运行成本,最佳进水pH为4~6.   相似文献   
77.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滆湖沉积物有机磷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滆湖湖区3处生态类型不同的代表性沉积物柱状样,采用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31P NMR)研究不同形态有机磷的垂直分布,并研究有机质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滆湖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明显呈由表层至底层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有机质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渔业养殖区、入湖河口区和草型湖区。沉积物可提取有机磷形态含量大小依次为残渣态磷、钙结合态有机磷(HCl-Po)、铁铝结合态有机磷(Na OH-Po)和弱吸附态有机磷(Na HCO3-Po),Na HCO3-Po和Na OH-Po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有机质与有机磷存在显著相关性(P0. 05),表明绝大部分有机磷来源于有机质组分。31P-NMR分析表明,沉积物中以正磷酸盐为主,磷酸单酯在有机磷中占比最大,磷酸二酯含量随不同生态类型湖区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78.
何苗  刘桂建  吴蕾  齐翠翠 《环境科学》2021,42(11):5346-5354
探究了巢湖流域丰水期湖区及10条环湖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V、Cr、Mn、Ni、Cu、Zn、Pb、Cd、Fe和Sb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巢湖西部和西北部4条环湖河流中的重金属元素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金属元素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u、Ni、Zn、Pb和Cd元素质量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5种元素间存在相似的空间规律.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10条环湖河流中Cr各点位均符合地表水Ⅰ类水标准;Pb符合Ⅰ~Ⅱ类水标准;Cu和Zn符合Ⅰ~Ⅴ类水标准;Fe、V和Sb均远低于水标准限值;Ni在南淝河的部分点位轻微超标;Mn在十五里河和派河的部分点位轻微超标;Cd在南淝河的部分点位严重超标;塘西河一个点位中Mn除外,V、Cr、Ni、Cu、Zn、Pb和Fe均小于1,为清洁和无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发现,西北部环湖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相比西南部、中部与东部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9.
改性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重金属离子有很高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剂,文章对天然海带进行化学处理,研究了改性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天然海带、HCl处理后的海带及NaOH处理后的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59.3,38.6和88.0mg/g。化学改性提高了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在废水处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贵州省毕节市威奢乡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贵州省毕节市威奢乡耕作土壤环境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果:威奢乡现代耕作土壤总体呈弱酸性,pH值介于5.10~7.38之间,平均值为6.12;有机质含量丰富,介于3.29%~12.06%之间,平均值为5.85%;土壤全氮含量介于1735~6325mg/kg之间,平均值为3722 mg/kg;全磷含量介于667.2~1579.69 mg/kg之间,平均值为1161.4 mg/kg;全钾含量介于5016.06~15063.03 mg/kg之间,平均值为9186.2 mg/kg,对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研究区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为一级,无需补充,但全钾含量为五级,应适量施加含钾元素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研究区Ca、Mg元素含量均低于贵州省表层土壤平均值,应注意适量补充Ca、Mg元素;有害重金属元素Cr、Cd、As、Pb含量具有CrPbAsCd的区域特征,且Cr、Cd含量均高于贵州省表层土壤平均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农耕土壤Cd已经明显污染,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污染物。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土壤已达到严重污染程度(P综3)。其中,重金属Cd、Zn主要来源于外源污染,且大部分富集在土壤表层,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