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根据阿维菌素废水水质的特性.采用高负荷UBF厌氧处理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进出水COD浓度的变化情况及有机负荷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测定了UBF的产沼气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温(37±1)℃条件下,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为7500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18h时,UBF的COD有机容积负荷达到11.5kg/(m^3·d),出水p(COD)约为2000mg/L,COD去除率可达到75%左右,每去除1kgCOD平均可产生0.6m^3沼气,且反应器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02.
采用大孔树脂D001交换吸附Pd2+、Fe2+并在厌氧条件下以硼氢化钠溶液还原吸附的钯铁离子制备成负载纳米Pd/Fe双金属树脂。利用该树脂对2,2',4,4'-四溴联苯醚(BDE-47)进行脱溴反应,探讨了该法的可行性和特性。结果表明:当大孔树脂D001、氯化钯、硫酸亚铁用量分别为0.75 g、2μg和0.2 g时所制备的双金属树脂脱溴水-乙醇溶液中的BDE-47效果最佳,反应遵循准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k约为0.161 d-1,半减期为1.21 d。负载Pd/Fe的D001连续3次脱溴反应都有较好的效果,水-乙醇溶液中超过90%以上的BDE-47在反应6 d后被降解。负载Pd/Fe双金属的树脂可以重复活化再生,但再生2次后其脱溴效率变差,反应6 d只有47.3%的BDE-47被降解。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离子色谱仪跟踪Pd/Fe双金属树脂脱溴BDE-47反应,可知产物包括溴离子、三溴联苯醚、二溴联苯醚、一溴联苯醚和联苯醚。  相似文献   
203.
用气-质联用仪(GC-MS)监测厌氧条件下溶液中3,3’,4,4’-四氯联苯(BZ#77)被纳米级零价铁、Ni/Fe和Co/Fe双金属脱氯的情况,并尝试了用纳米级Co/Fe脱氯污染沙土中的四氯联苯,GC-MS结果表明:在3,3’,4,4’-四氯联苯浓度为10mg·l-1的乙醇/水体系中,纳米级Fe,Ni/Fe,Co/Fe的脱氯率分别为23.4%,68.6%和74.2%,其中,Co/Fe效果最好.溶液初始pH值为酸性时,纳米Co/Fe完全脱氯溶液中的3,3’,4,4’-四氯联苯可在几小时内实现,而溶液的离子强度对脱氯反应影响不大.对于模拟污染沙土含量为100mg·kg^-1的3,3’,4,4’-四氯联苯,10d后约11%的四氯联苯被纳米Co/Fe脱氯,添加乙醇可使脱氯率增加到25%,但不能完全脱氯.同位素实验证明,纳米Co/Fe脱氯3,3’,4,4’-四氯联苯是逐步进行的,氢取代苯环上的氯,氢原子源自反应介质中的水,最终脱氯产物为联苯.  相似文献   
204.
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旋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地温的影响存在"双重效应";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三者之间存在凸面关系;秸秆还田后耕作措施对土壤0~10和10~20 cm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但均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能够加快秸秆中的有机碳向土壤有机质的转化速率;土壤微生物量碳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生产力状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5.
郭月峰  姚云峰  秦富仓  祁伟 《生态环境》2013,(10):1665-1670
选择燕山典型流域6个林龄序列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5个林龄序列的山杏(Prunus sibirica)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替代空间样地测量法量化退牧还林后生物量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同时以各组成碳库-林龄序列中的最大碳储量之和作为生态系统饱和碳储量,以未退牧的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作为初始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分析总结了退牧还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牧还林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储量、凋落物碳储量基本随退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碳储量随退牧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9、15、18、22及29 a生小叶杨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147.45、7461.67、7509.895、8468.375及8247.85 g·m^-2,9、15、18、22及26 a生山杏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695.44、6700.82、8011.86、8001.92及7981.92 g·m^-2;9、15、18、22、29及36 a生小叶杨林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分别为757.08、1071.3、1119.53、2078.01、1857.48及1312.21 g·m^-2,9、15、18、22及26 a生山杏林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分别为310.45、1621.49、1611.55、1591.55及757.08 g·m^-2。长期来看,研究区退牧还林对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可观的、积极的。研究结果对提高造林对碳汇影响的估测能力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政府参与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和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206.
平文  佰胜  孙勇 《环境保护》2006,(16):55-58
近年来,莱西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因地制宜、高起点重实施,着力于高点亮点强点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打造"湖河相连、绿水环绕、湖城河一体"的特色城市,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207.
为了探究西双版纳州2000—2030年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提升区域碳储量的估算精度和准确度,采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预测了2030年不同情景下西双版纳的土地覆被情况以及不同土地类型下的碳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 PLUS模型在西双版纳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2000年模拟2010年、2010年模拟2020年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0、0.81。(2) 2000—2020年,林地、草地、灌木地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在不断扩张,20年间城镇用地增加了172.37 km2,至2030年,建设用地进一步扩张,面积达到了381.18 km2,林地和草地转移成一部分转换成耕地,另一部分转换成建设用地。(3) InVEST模型计算出来的2000—2030年西双版纳碳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存在着呈块状和条状交错分布的特点。2000年、2010年、2020年西双版纳州的碳储量分别为4.94×107t、4.82×107t、4.76×107t...  相似文献   
208.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其复发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 COX2)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几乎不表达,但持续高表达的COX2常见于各种恶性肿瘤和癌前状态,并参与诸多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如血管生成、免疫抑制、迁移侵袭以及化疗抵抗等。二噁英类污染物作为一级致癌物,但目前有关二噁英对GBM发展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二噁英暴露影响GBM发展的分子机制。以COX2为标志物,明确二噁英类污染物中毒性最强的2,3,7,8-二苯并-p-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TCDD)对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中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在之中的作用,并借助转录组测序进一步探究TCDD暴露后U87细胞中COX2参与的生物过程。实验结果显示,TCDD以AhR依赖的方式上调U87细胞中COX2基因表达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TCDD暴露显著改变了U87细胞中细胞黏附、胞外刺激检测以及膜...  相似文献   
209.
蚯蚓堆制处理牛粪的腐熟度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适湿度、接种密度和20℃的室内培养条件下,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处理未腐熟牛粪,蚯蚓堆制产物的多种生物学和化学指标及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数、脲酶活性、NH+4 N、NO-3 N/NH+4 N可作为反映蚯蚓堆制处理腐熟度的优选指标;NO-3 N、磷酸酶活性可作为一般性指标;蔗糖酶活性,水溶性碳、氮和挥发性固体不宜作为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10.
厚层橡胶支座稳定的竖向性能有利于实现竖向隔震(振),为量化材性及尺寸变异性对厚层铅芯橡胶支座(TLRB)竖向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PDEM)的分析框架。建立数值模型并试验验证,以三类平面尺寸的支座为对象,考虑第一形状系数(S1)、第二形状系数(S2)影响,采用GF 偏差选点策略进行竖向刚度的敏感性分析,结合我国现行规范的误差规定,基于PDEM 开展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S1是影响竖向性能敏感性的关键因素,而S2的影响可忽略,基于敏感性结果提出了支座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参数;S1是影响竖向性能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支座非线性压缩过程会加剧竖向性能的不确定性,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拟合了参数变异性与竖向刚度置信区间的定量经验关系;支座平面尺寸效应对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可为TLRB的加工制造过程与竖向隔震(振)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