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而生物法是一项绿色处理技术.本实验选取3种VOCs(甲苯、邻二甲苯、二氯甲烷)作为模型污染物,利用甲苯、邻二甲苯降解菌Zoogloea resiniphila HJ1(菌株HJ1)及二氯甲烷降解菌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 H13(菌株H13)构建复合菌株,采用“专属菌+综合菌”模式以复合菌株和驯化污泥构建复合强化菌群.研究表明,复合菌株可完全降解400 mg·L-1甲苯、256 mg·L-1邻二甲苯、200 mg·L-1二氯甲烷,矿化率分别为74.3%、61.1%、82.7%.复合菌株可完全降解480 mg·L-1混合污染物(3种污染物浓度比为1∶1∶1),降解速率依次为甲苯>邻二甲苯>二氯甲烷.经过优化,菌株HJ1和菌株H13最佳配比被确定为1∶5.复合强化菌群不仅大幅提高了邻二甲苯、二氯甲烷降解速率,还提高了混合污染物矿化率.甲苯、邻二甲苯的存在对二氯甲烷降解产生明显抑制效应,而低浓度二氯甲烷(<240 mg·L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动荷载对水泥钙质砂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频率为1 Hz,振幅为1 mm,加载次数为1 000次的正弦波进行动荷载加载,对施加动荷载前后的水泥钙质砂分别进行静力三轴试验。考虑了4个水泥含量、2个龄期和4个围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水泥含量越大,水泥钙质砂的应变软化特性越明显,水泥增大了钙质砂的峰后脆性;(2)水泥钙质砂破坏偏应力随水泥含量、围压和龄期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以围压和水泥含量表示的破坏偏应力二元一次多项式模型;(3)经动荷载作用后,纯钙质砂的强度有所提高,水泥钙质砂的强度出现折减,建立了以水泥含量和龄期表示的强度折减率二元二次多项式模型;(4)水泥提高了钙质砂的粘聚力,对钙质砂的内摩擦角无影响,动荷载作用对水泥钙质砂的破坏也主要体现在对水泥胶结结构的破坏导致的粘聚力下降。研究结果为水泥固化钙质砂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动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2020年,嘉兴市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来,扎实推进五大类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仍需在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源头减量、建设收运体系、统筹处置能力方面进行完善,持续推动五大类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终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  相似文献   
44.
45.
生物滴滤降解氯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卿伟  朱润晔  胡俊  张丽丽  陈建孟 《环境科学》2011,32(12):3673-3679
采用定向驯化活性污泥接种生物滴滤塔(BTF)处理氯苯废气,考察BTF稳定运行阶段的运行性能、微生物平均代谢活性(AWCD)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当进口浓度低于0.6 g·m-3时,EBRT高于45 s时,BTF对氯苯总去除率维持在80%以上,因此,BTF在处理中低浓度(≤0.6 g·m-3)氯苯废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当进气负荷〉80 g·(m3·h)-1时,去除负荷趋于稳定,为70 g·(m3·h)-1左右;CO2的生成量与氯苯的去除负荷的比值为1.92,表明BTF对氯苯较高程度的矿化(考虑部分有机碳用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BTF对氯苯的降解行为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单位体积最大降解速率rmax为35.6g·(m3·h)-1·AWCD值分析表明塔内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物膜PCR-DGGE指纹图分析表明,在稳定运行阶段塔内微生物种群结构具有较高程度的稳定性和复杂性,而微生物种群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促进BTF对目标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和矿化.  相似文献   
46.
针对目前胞内微囊藻毒素提取方法步骤复杂且提取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快速提取藻胞内毒素的方法体系,采用对鲜藻进行匀浆超声后测定含水量,1.5 m L 75%甲醇溶液一次性、低温静置提取干重为2~5 mg藻样12 h的步骤。该方法测定胞内毒素MC-RR和MC-LR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4.1%和4.6%(n=9),检测方法的最低浓度可达0.03 mg/g;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和Harada方法、沸水浴方法对胞内藻毒素提取效率无差异显著性,但Harada方法操作过程繁琐、沸水浴提取方法对HPLC色谱柱有一定损伤,2种方法实际应用价值均不大。总之,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充分满足微囊藻胞内毒素含量的HPLC检测所需稳定性和精度的需要,适用于常规实验室进行大批量藻类样品的毒素快速提取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评价环境中五氯酚(PCP)和八氯代二苯并二嚼英(OCDD)对水环境以及鱼类的影响,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了PCP和OCDD对其胚胎发育的单一及复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CP单独暴露(浓度25μg·L-1~5mg·L-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可导致胚胎孵化率显著下降,死亡率、畸形率显著上升,而OCDD单独暴露(200、500μg·L-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没有明显的毒性效应;OCDD与环境浓度的PCP复合暴露(OCDD PCP1:250μg·L-1 25μg·L-1;OCDD PCP2:250μg·L-1 50μg·L-1)对斑马鱼胚胎的存活与发育等没有显著影响,对斑马鱼胚胎内CYP1A基因表达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力也没有显著影响,在实验浓度下二者共存没有明显的复合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某钢厂高炉喷吹煤粉的燃尽率,并实现混煤喷吹的配比最优化,采用热重分析和沉降炉试验研究方法,对单种煤的物化和燃烧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配比的配合煤进行燃烧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着火点最低和燃尽率最高的选取原则,配合煤的最佳优化配方为:52%混合无烟煤+40%烟煤+8%焦粉,燃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0.
河流“低等生物”指示河流水质英国河流管理局(NRA)的生物学家正在着手一项重要科研项目,调查河流和运河无脊推动物的生存量。1995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设立了7000个调查基地,其调查结果将有助于NRA的5年水质环境评价规划方案的实施。用来监测河流水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