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254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777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进行野外观测试验,测定了土壤呼吸及相应的环境、植被、土壤因子,分析了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这些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土壤呼吸速率在1.82~7.46μmol·(m2.s)-1范围内,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5.62μmol·(m2.s)-1.在本研究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作用大于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性的关键因子,在所有观测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描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与观测地点树木胸径(DBH)之间的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描述.胸径大小体现了树木生长时间的长短.综合土壤有机碳含量(C,%)、有效磷含量(AP,g·kg-1)及胸径(DBH,cm)这3个因子的模型可模拟森林土壤呼吸(Rs)92.8%的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982.
983.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场域,文化景观基因作为地方文脉延续和区域特色呈现的核心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更新过程中不断得到生产。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采取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景观基因—空间生产”的分析框架开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研究发现:(1)皇都村侗族大歌的生产可分为原型生成、结构重组和意义修复三个阶段,文化景观基因呈现出从遵循原真价值认知到满足旅游消费转型,最后顺应文化身份认同的变化过程。(2)文化景观基因生产呈现出“外壳—中介—内核”的结构机制,政府和市场在时空尺度的资本循环作为外壳推动空间表征,精英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行为作为中介支撑表征空间,本地村民作为村落主体承载着生产的内核实现文化原真实践的表达。(3)资本在生产中通过资源资本化、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实现其三重循环;权力在精英群体作用下,通过话语表征、技能规训和身份认同完成行为逻辑的建构;村民主体通过内生行动的实践表达,从最初代际传承下的简单参与到旅游消费下的抵制抗议,最终在遗产保护号召下发挥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984.
黄进  张方敏  胡正华 《灾害学》2022,(2):111-116
基于安徽省77个气象站点1973—2017年件暴雨事件的雨量、频次、强度、贡献率、持续性等特征,通过与实际灾情比对构建了的多指标综合降水指数,以此探求了研究区暴雨灾害的时空演变。主要结果表明:鉴于大暴雨累积量、暴雨最长持续日数、最大过程降水量与实际雨涝灾情统计数据的线性关联最好,由其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风险评估的暴雨灾害指数(RDI);基于RDI空间分布的年代际变化,安徽省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地区、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沿淮地区的西部;安徽省暴雨灾害呈现出一定的增强趋势,特别是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的站点主要集中在沿淮地区;暴雨灾害等级与环流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时滞相关性,特别是前冬期西半球暖池指数的数值偏高表征着来年汛期安徽省高危害的暴雨灾害。  相似文献   
985.
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是衡量污水对外界环境的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悬浮物即"不可滤残渣"是指将水过滤后留在过滤材料上的物质.针对引起比对分析监测结果中采样环节误差的原因,从理化概念入手,分析了环境样品随沉降时间不同引起的CODcr值的变化,以及CODcr值与SS值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COD在线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使其更好地发挥COD在线监测仪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为污染减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6.
以小流域为单元布置各项石漠化治理工程,是国家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主体内容。研究基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念,厘定石漠化小流域概念体系。首先,运用数字高层模型数据,在Arc GIS水文模型的支持下,划分几何小流域;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石漠化综合治理实践经验,结合岩溶地下流域,生成实体小流域。根据小流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对实体小流域进行聚类,得到4种小流域类型,针对每种类型分别推广适宜的石漠化治理模式;最后,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需要,从实体小流域中选择出少数适宜安排治理工程的治理小流域,并将结果应用于天等县和环江县等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  相似文献   
987.
研究河口感潮沼泽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和CH_4浓度日动态对于揭示河口湿地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于2010年的4月4~5日和9月2~3日(小潮日)和4月14~15日和9月9~10日(大潮日),对闽江河口鳝鱼滩中部中高潮滩过渡区分布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的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和CH_4浓度进行24 h连续监测,并同步测定了原位土壤温度、电导率及NH+4-N等参数.结果表明:14月与9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日变化范围分别介于88.20~190.74、53.42~141.24、16.27~81.89和44.90~88.53μmol·L~(-1),其中4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均呈现昼低夜高特征(P0.05),而9月大、小潮日呈现相反的日变化趋势(P0.05);29月大、小潮日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浓度日变化范围分别介于19.33~40.1μmol·L~(-1)和9.69~29.96μmol·L~(-1),均呈现昼低夜高特征(P0.01);3涨潮期间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O_2浓度均要低于涨潮前与落潮后,而涨潮期间土壤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高于涨潮前和落潮后.  相似文献   
988.
模拟酸雨对次生林土壤呼吸及异养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书涛  孙鹭  桑琳  胡正华 《环境科学》2017,38(3):1235-1244
为研究模拟酸雨对次生林土壤呼吸及异养呼吸的影响,进行野外定位试验.设置裂区试验,分4个区组,每个区组中主区为不断根和挖沟断根小区,每个主区内设置对照(CK)、pH 4.0(A1)、pH 3.0(A2)、pH 2.0(A3)共4个模拟酸雨处理水平.观测不断根小区的土壤呼吸和断根小区的异养呼吸,同时观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结果表明,在不断根小区,CK、A1、A2、A3处理的土壤呼吸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异趋势;与不断根小区类似,断根小区的异养呼吸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异趋势.断根小区的异养呼吸明显低于不断根小区的土壤呼吸.CK、A1、A2、A3处理的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47±0.31)、(2.52±0.22)、(2.38±0.17)、(2.43±0.22)μmol·(m~2·s)~(-1);断根小区CK、A1、A2、A3处理的年平均异养呼吸速率分别为(1.55±0.10)、(1.65±0.22)、(1.77±0.08)、(1.78±0.27)μmol·(m~2·s)~(-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断根小区不同模拟酸雨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以及断根小区不同模拟酸雨处理的异养呼吸速率均无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不断根小区的土壤呼吸与断根小区的异养呼吸之间存在极显著(P0.001)的正比例函数关系,模拟酸雨的添加降低了土壤呼吸与异养呼吸之比.土壤温度是决定不断根小区土壤呼吸和断根小区异养呼吸季节变异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的季节变异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以位于青海南部高原高寒草原区的兴海盆地作为研究区,选取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植被盖度、坡度、坡向、海拔等因素作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取标准化值赋权重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冻融侵蚀强度指数,以等间隔方法对冻融侵蚀强度指数进行分级,获得了研究区冻融侵蚀强度等级类型,并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冻融侵蚀发生的总面积是4784.34 km~2,其中,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居多,分别占冻融侵蚀总面积的32.07%和40.06%;微度侵蚀、强烈侵蚀和极强烈侵蚀占少部分,分别占冻融侵蚀总面积的7.39%、16.08%和4.39%;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不同的海拔与坡度等级下,4000—4800 m与5—35°冻融侵蚀最集中,其主要发生在高寒草甸、草原,低覆盖草地上冻融侵蚀尤为严重。研究区冻融侵蚀在各个坡向的波动较小,坡向对其影响亦较小。降水量330—455 mm和年较差24.85—26.04℃冻融侵蚀分布最集中。  相似文献   
990.
轻型汽油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多集中于重型柴油车,对于轻型汽油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喷射(PFI)汽车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测试,并利用两台不同检测下限的颗粒物冷凝生长计数器(CPC)对轻型汽油车颗粒物实际排放水平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GD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数浓度高于PFI汽车一个数量级,冷启动下颗粒物主要在测试循环前200 s大量产生,GDI汽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与工况速度变化关系密切,而PFI汽车变化相对较小.GDI与PF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具有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两个特征峰,核模态颗粒物峰值粒径约为20~27 nm,积聚模态约为80~95 nm.粒径检测下限为2.5 nm的UCPC测得的颗粒物数浓度比法规使用的粒径测量下限为23 nm的CPC测量结果分别高出35.0%(GDI)和50.4%(PFI).表明喷油技术是影响颗粒物数量排放水平的关键因素,法规测试会低估轻型汽油车实际颗粒物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