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安全科学   31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755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长江武汉段水质重金属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武汉段水质中19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连续3年(2009-2011年)调查研究,并应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流域内的水体经饮水途径、皮肤接触途径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水平小于10-8a-1,因此可忽略由非致癌物所致的个人年风险。化学致癌物质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砷>镉,且化学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在1.41×10-5~2.42×10-5a-1之间,远大于非致癌物,但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推荐值(5×10-5a-1和1×10-4a-1)。此外,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要远大于通过皮肤接触途径所致的风险。  相似文献   
82.
轻型汽油车CH4和N2O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立强  宋敬浩  胡京南  解淑霞  祖雷 《环境科学》2014,35(12):4489-4494
我国的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多集中于CO2排放,而CH4和N2O排放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依据欧美开发的模型进行的,缺乏CH4和N2O实车测试的研究.本研究选取22辆轻型汽油车,利用底盘测功机开展了整车台架测试和采样分析,获得了车辆在NEDC工况下的CH4和N2O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国Ⅰ~国Ⅳ阶段轻型汽油车CH4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048、0.048、0.038和0.028 g·km-1,N2O则分别为0.045、0.039、0.026和0.021 g·km-1.在轻型汽油车单车排放的CO2、CH4和N2O三类温室气体(以CO2当量计)中,CH4和N2O排放的分担率均随排放标准的加严而逐渐降低,其中CH4排放在温室气体排放中不足0.5%,N2O排放分担率在3.03%~6.35%之间.因此,排放标准的加严可以有效减少CH4和N2O的排放,以减缓机动车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83.
谢燕  陈曦  胡正华  陈书涛  张寒  凌慧  申双和 《环境科学》2016,37(4):1499-1506
通过田间试验,在大豆和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常规翻耕(conventional tillage,T)、免耕(no-tillage with no straw cover,NT)、常规翻耕+秸秆(conventional tillage with straw cover,TS)、免耕+秸秆(no-till with straw cover,NTS)4种耕作措施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作物系统CO_2和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季,与T相比,NTS在开花-结荚期显著增加了CO_2累积排放量(P=0.045),增幅达27.9%;NT在鼓粒-成熟期显著降低了CO_2累积排放量(P=0.043),降幅达28.9%.与T相比,NT在鼓粒-成熟期的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8.3%(P=0.042).在冬小麦生长季,与T相比,TS、NT在拔节-孕穗期使CO_2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4.3%(P=0.032)和36.0%(P=0.041),在成熟期降低了26.8%(P=0.027)和33.1%(P=0.038).在返青期,NT、NTS、TS的N_2O累积排放量与T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NTS比NT的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了42.0%(P=0.035).可见,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较大,对N2O排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4.
土壤中异味污染物的风险管控已成为我国农药化工等行业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为筛查土壤优先控制异味污染物,研究基于土壤中挥发性异味污染物的迁移、暴露过程和危害效应的系统量化与分析,建立了污染地块异味污染物优先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评价权重,分析了异味污染物优先度的影响因素,并选取3个农药类案例地块进行验证性评价。结果表明,构成地块异味污染物优先度排序指标体系第二层次的4个准则中,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为:危害性、迁移性、防护性与暴露性;第三层次15个要素主客观综合权重范围为0.033 6~0.149 6,其中嗅阈值权重最高。案例地块异味污染物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优先度评价等级与基于实测数据通过异味活度值和健康风险影响评价的等级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异味污染地块优先控制异味污染物的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对具有代表性的系统优化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选用动态规划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的最优决策,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考察了输入功率、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气体湿度、停留时间、脉冲频率等因素对苯乙烯降解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苯乙烯降解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苯乙烯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30 W、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464 mg/m3、气体相对湿度30%、停留时间0.18 s、脉冲频率200 Hz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苯乙烯降解率为62.20%,能量效率为36.10 g/(k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109 4 m3/(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主要通过活性物种e-、·O、·OH和NO2·等对苯乙烯进行氧化。与单独DBD等离子体工艺相比,在相同输入功率下,DBD协同催化工艺能有效提高苯乙烯降解率和矿化率,降低反应器出口O3浓度。  相似文献   
87.
正由于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装备需求多样复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企业签订协议,吸纳企业参与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保障,是整合社会装备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应急救援装备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8.
预测地层破裂压力是地下流体注入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地测资料,岩石的抗拉强度会随着围压产生变化,然而目前常见的地层破裂压预测模型均未考虑该因素。基于厚壁圆筒法,针对2种砂岩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砂岩致裂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组试验中试样的抗拉强度,并拟合围压与岩石抗拉强度的关系函数。研究岩石抗拉强度随围压变化的规律,提出能在实际地层中表征该规律的参数,基于该参数对现有的地层破裂压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实测数据验证修正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的抗拉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加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低围压下,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随着围压增加,二者的差异逐渐增大,说明选取的特征参数在低围压下能较好地描述抗拉强度受围压的影响效应,而高围压下参数的取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这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从网络建设、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支撑评价排名、服务精准治污、有序衔接新职能、建设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应用、深化综合评价、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提升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0.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减排形势严峻,减少碳排放需要生产者、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世界各国的携手合作。科学合理的碳排放责任评价方法辅以针对性的减碳政策可以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促进各方采取减碳行动,同时也有利于各利益相关方接受并承担自身相应的减排义务促进国家之间的减排合作,是推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基础。基于上述出发点,并借鉴已有的环境责任核算研究,碳排放责任应同时符合标准化原则、一致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以实现尽可能有效促进多方碳减排行动的目标。目前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主要有生产者责任法、消费者责任法和各类责任分摊法,但这些方法均尚存争议,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原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在对已有的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排放责任分摊的新方法“基于基准值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法”。新方法基于产品碳排放基准值划分排放责任,在能耗与材耗的问题上统一了核算边界,并且在使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其排放责任与可采取的减排行动相对应,形成了核算生产和消费各环节碳排放责任的框架体系。在这一框架下,生产者追求生产时的节材与高效,而终端消费者则追求减少非生产能耗和高碳产品的消费。同时,通过管控消费领域的碳排放责任即可实现对全社会直接碳排放的控制,避免了碳排放配额对生产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新方法为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促进中国生产和消费两侧的碳减排行动,也为国际社会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