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垃圾渗滤液物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物化处理方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反应时间为1 h,进水的pH为7,出水的pH调至12,澄清后的pH调节到7~8,试验结果表明,COD的浓度从7452 mg/L降低到67 mg/L,去除率达到99.1%;TN的浓度从1055 mg/L降低到637 mg/L,去除率达到40%;TP的浓度从13.2 mg/L降低到未检出,去除率达到100%;色度从2048倍降低到1倍;除TN以外,COD、TP和色度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砷的有效性,砷的毒性及其与形态、价态的关系,砷的价态与溶解性的关系,砷的吸附解吸及其动力学,砷的迁移转化,砷对作物的影响及其危害等方面综述了土壤砷持染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3.
2000—2002年沙尘现象对北京大气中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北京地区大气中污染物粒子PM10主要有3个来源:本地区排放的PM10;北京周边地区排放的PM10经过输送扩散进入北京大气中;沙尘现象污染北京大气,尤其在强沙尘时造成北京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粒子皆为沙尘粒子。而北京部分地区受沙尘影响时,大气中污染物粒子既包含沙尘粒子也包含排放的污染物粒子。利用北京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资料、卫星遥感资料以及环境监测资料,采用月积分浓度和年积分浓度方法,对沙尘粒子与污染物粒子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沙尘粒子约占北京PM10的7%~19%。   相似文献   
34.
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溪流枯、丰水期的水质变化特征,结合流域和河岸缓冲带景观类型及其格局,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溪流水质的景观指数,利用逐步回归和冗余排序法定量描述景观格局与溪流水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溪流水质指标中氨氮和总磷浓度时空变化较大,其标准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69.8%~207.6%和52.0%~146.1%.景观类型中耕地和居民地是溪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两者在100m河岸缓冲带尺度上对氨氮的解释程度为58.6%,高于流域尺度;景观格局指数中蔓延度、林地和居民地斑块密度、林地和居民地最大斑块指数以及林地和耕地聚集度指数等显著影响溪流水质(P<0.05),流域尺度上各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对总氮和总磷的解释程度分别介于71.1%~81.6%和74.5%~83.8%,均高于100m河岸缓冲带尺度,其中蔓延度对总氮和总磷均有显著影响(P<0.05).无显著因子进入高锰酸盐指数模型中,其浓度变化是各景观指数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景观格局季节变化也显著影响溪流水质.枯水期景观指数能够更好的解释总氮和总磷变化,而丰水期对氨氮的解释程度要好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35.
为促进沿海合理营林和碳库平衡,基于对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尾巨桉、木麻黄、纹荚相思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56.08-482.68、431.89-464.90、472.93-505.10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和相同器官不同树种之间的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林分间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32.89 t/hm^2)〉纹荚相思(31.33 t/hm^2)〉尾巨桉(30.20 t/hm^2),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均以树干(10.92 t/hm^2、10.36 t/hm^2、15.00 t/hm^2)最大,分别占各自乔木层碳储量的33.20%、33.06%、49.67%;地被层(包括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表现为尾巨桉(6.42 t/hm^2)〉纹荚相思(6.19 t/hm^2)〉木麻黄(4.57 t/hm^2),其中凋落物层碳储量均远远大于草本层碳储量;土壤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8.02 t/hm^2)〉纹荚相思(7.31 t/hm^2)〉尾巨桉(6.42 t/hm^2).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木麻黄(45.48 t/hm^2)〉纹荚相思(44.83 t/hm^2)〉尾巨桉(43.04 t/hm^2),且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因此,滨海沙地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无显著差异,纹荚相思、尾巨桉和木麻黄都是很好的固碳树种.  相似文献   
36.
旅游发展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置换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值效应。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采用功能价值法,分析2005~2015年黄山风景区(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旅游发展的增值效应。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年际增长特征,2005~2015年黄山风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由23.59亿元增加至48.93亿元;(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空间分异特性,2005~2015年核心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0.45亿元增加至19.48亿元,而缓冲区则由13.14亿元增加至29.45亿元,核心区年均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为1.12元/(hm~2·a),显著高于缓冲区的0.55元/(hm~2·a);(3)旅游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增值效应,2005~2015年景区土地利用变化微小,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10年间变化率皆小于1%,对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影响很小。而旅游休闲服务价值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中占比均最高,2015年旅游休闲服务价值在核心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占比78.99%,在缓冲区中占比48.55%,旅游休闲服务价值的增加成为推动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值的最重要因素。该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但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利于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置换。  相似文献   
37.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河道污水,具有容积负荷大、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特点,但除磷效果差.为了提高曝气生物滤池除磷效果和去除COD、NH3-N和Ss的能力,本文利用贝壳、珊瑚和经过盐酸处理的铝硅酸盐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来处理河道污水.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中性的条件下,贝壳和珊瑚填料不能去除河道污水的磷酸盐,但经过盐酸处理后的铝硅酸盐填料对河道污水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到52.19%,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去除率提高了30%以上;贝壳填料对COD、NH3-N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52.73%、36.75%、53.04%,珊瑚填料去除率分别为57.29%、33.44%、51.03%,经过盐酸处理的铝硅酸盐填料去除率分别为49.29%、33.20%、64.94%;珊瑚填料处理COD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57.29%,这与该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有关;贝壳填料去除NH3-N效果最好,达到36.75%,但与珊瑚填料和铝硅酸盐填料相比,差异不大,最大极差仅3.55%;铝硅酸盐填料去除Ss的效果最好,达到64.94%,这可能与其颗粒小,比较致密有关.综合比较各种填料处理PO4-3-、COD、NH3-N和SS的能力,采用经过盐酸处理铝硅酸盐填料作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河道污水的填料是适宜的,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38.
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了HF熏气对小麦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MDA(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及HF熏气和氟污染防护剂抗坏血酸(Vc)对小麦体内应激乙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接触HF气体时细胞质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升高,体内乙烯量增加,增加幅度与HF的作用剂量有关,喷施防护剂Vc也引起乙烯量增加,Vc和HF在诱导乙烯生成上有协同效应,推测乙烯的增生可能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防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39.
将三维电极和电Fenton系统结合电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废水.制备了Fe3O4负载的氧化石墨烯粒子电极GO@Fe3O4(GF)和球形凝胶结构SA/GO@Fe3O4(SGF)粒子电极,对两种粒子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三维电极-电Fenton(3D-EF)系统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结合Box-Benhnken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建立响应面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模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技术研究甲基橙降解过程.结果表明,SGF粒子电极表面形成三维网络状褶皱结构.在初始pH=5,粒子电极投加量3.0g/L,反应时间90min,电流密度30mA/cm2,外加电压7V的反应条件下,SGF粒子电极体系的甲基橙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是98.8%和87.5%,均高于GF粒子电极体系的甲基橙色度去除率87.2%和COD去除率71.2%.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反应条件和甲基橙色度去除率和实验结果吻合.推测甲基橙降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断键氧化过程、开环过程和完全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