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北京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对象,考察了余氯对再生水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0.2 mg·l~(-1)以上的余氯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在培养第2天达60%-80%,第8天达99%,抑制效果持续60d.再生水中的氨氮浓度越高,余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越差.氯的不同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效果不同,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优于氯胺.  相似文献   
72.
污水处理厂中磺胺类抗生素、抗性菌、抗性基因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抗生素滥用引起抗性菌的扩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从某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分离磺胺类抗性菌,检测其对抗生素耐受性及磺胺类抗生素浓度、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中磺胺类抗生素检测出5种磺胺类抗生素,但浓度较低,3种磺胺类抗生素未检出;磺胺类抗性菌含量为3.18×102~2.24×104CFU/m L,分离的抗性菌对9种抗生素具有抗性,最高耐受力为512 mg/m L,其中,对氯霉素耐受能力最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耐受力次之,对利福平耐受力最弱;抗性基因的绝对含量较低,其中最高含量sul1为105.648~106.956。该研究为STPs抗生素污染的风险评估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3.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途径与技术研究发展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工业废水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废水处理技术及水质安全评价与管理技术是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分析工业废水特点和阐述废水污染治理基本策略与途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工业废水处理特性评价、工艺优选方法、水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废水污染治理思路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指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应实现以下5个方面的转变和发展,即处理模式从不同种类废水混合收集集中处理向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优先转变;研究开发从重视废水处理单一技术研发向同时重视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处理工艺优化方法研究转变;水质有机污染评价从重视综合浓度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有机物特征指标”转变;废水排放控制指标从重视常规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水质安全和综合生物毒性指标转变;工艺设计理念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转变.   相似文献   
74.
海州香薷对铜的蓄积及铜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研究了不同浓度铜对海州香薷的毒性及海州香薷对铜的蓄积结果表明0.5 mmol/kg的铜能促进海州香薷的生长,使其生物量增大.低浓度的Cu2+使叶绿素a含量上升,而高浓度Cu2+则使叶绿素a下降,但Cu2+对叶绿素b的影响并不明显.反映到a/b上则表现为低浓度下Cu2+处理会提高a/b值.海州香薷的蓄铜浓度随土壤中铜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达1500mg/kg,达到了超量积累植物的标准.铜对SOD、POD活性的影响也表现为低浓度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最高值出现在0.5 mol/kg.  相似文献   
75.
细脉浮萍和紫背浮萍在污水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浮萍类植物是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中吸收转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植物类群.氮磷是浮萍生长所必需的主要结构组成物质,因此浮萍生物量的增长速率决定了其对氮磷吸收转化的能力.本研究采用序批式培养和连续式培养2种方式探讨了细脉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 和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 在污水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利用单种种群增长的Logistic模型对生物量的增长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萍的鲜生物量和干重随时间变化的增长曲线具有"S"型特点,在特定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浮萍生物量的增长受密度的制约.Logistic拟合的结果表明浮萍生物量的增长符合种群的Logistic增长规律,浮萍在有限环境中生物量有最大值:最大承载量,当密度达到最大承载量一半时,其生物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实验结果及模型分析结果均表明2种浮萍在氨氮人工培养液中的生长速率比在硝酸氮培养液中低.细脉浮萍生长速率及含水率均高于紫背浮萍.本文还探讨了浮萍的Logistic增长规律在浮萍生物量收获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冬季运行及升温强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张建  邵文生  何苗  胡洪营  高宝玉 《环境科学》2006,27(8):1560-1564
考察了冬季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结果表明,水温15℃左右时,水力负荷由30cm/d降低到15cm/d后,氨氮转化率由14%上升到39%,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0%上升到31%,水温的降低对氨氮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湿地表面覆盖塑料地膜能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覆盖地膜后,氨氮平均去除率由29.4%上升到67.6%,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9.0%提高到46.6%,脲酶活性由0.025 mg/(g·d)上升到0.037 mg/(g·d),脱氢酶的活性由0.17μL/(d·g)上升到4.54μL/(d·g).微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覆盖地膜后系统温度的升高能提高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植物污染物质释放试验表明,冬季地表植物腐烂会向水中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影响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秋季应对湿地植物及时进行收割.  相似文献   
77.
化感物质对小球藻抗氧化体系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李锋民  胡洪营  门玉洁  洪喻  郭美婷 《环境科学》2006,27(10):2091-2094
利用水生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抑制有害藻类是1种藻类控制新技术.研究了选择性抑藻化感物质EMA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抗氧化酶体系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化感物质浓度为0.25 mg/L时,2种藻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高于对照组.但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升高,蛋白核小球藻3种酶活性都逐渐下降,当化感物质浓度为4 mg/L时,SOD活性为0;而普通小球藻的酶活性随着化感物质浓度升高持续升高,都达到对照组的3~4倍.  相似文献   
78.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评价原则、评价步骤和影响 VOCs 控制技术评价的因素,从技术、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初步构建了 VOCs 控制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介绍了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VOCs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和筛选 VOCs 控制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王斌  余刚  黄俊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07,28(8):1774-1778
应用种间相关估算(ICE)方法预测50种硝基芳烃缺失的生物毒性数据,对通过ICE计算获得的各种生物毒性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计算综合毒性因子(ITI),进行综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除了黄瓜种子发芽抑制毒性以外,其他各种生物毒性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硝基芳烃的这些生物毒性机制基本相似,因此应用ICE方法预测其毒性数据是可行的.QSAR分析表明,ITI与分子最低未占轨道能Elumo有显著的相关性,r=0.869,表明亲电反应性是硝基芳烃的各种生物毒性所综合反映的主要致毒机理.基于ICE和PCA方法计算得到的ITI与基于QSAR和PCA方法计算得到的ITI的大小趋势具有一致性,ICE与PCA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成功地评价和预测硝基芳烃的综合毒性.  相似文献   
80.
河岸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年的时间里在现场利用混合植物河岸带、无植物空白带对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对COD、NH 4、TP、浊度和水温进行了监测,并比较了不同季节里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混合植物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混合植物带在夏季对COD、NH4 -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7.01%、69.21%、62.45%和99.17%,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混合植物带可以降低河水温度及河水早晚温差,起到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混合植物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表明植物对去除水中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