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土壤镉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约150km2范围内土壤重金属Cd元素的含量分布和潜在来源情况. 并利用主成份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Cd的来源, 结果表明土壤中Cd的来源以源1为主(来源分担率为:源167%、源28%、源316%,其他源9%).同时利用该受体模型得到了在每个采样点的源贡献量, 并用地统计学方法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 Cd各个源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 其中最大源1的高贡献值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 结合PCA分析和源贡献量空间分布状况, 初步推断源1可能为电子工业源,源2为城市大气沉降,源3应为成土母质. 研究结果表明, 将PCA/APCS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土壤重金属隐性污染源进行定性识别及定量解析.  相似文献   
72.
采用纳米Fe0还原水溶液中的Cr(Ⅵ),考察纳米Fe0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有机酸等因素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0对Cr(Ⅵ)的还原效果明显,其对Cr(Ⅵ)的还原率分别是铁粉和铁屑的7和13倍.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1、Fe0投加量为5g·L-1条件下,反应24 h时纳米Fe0对Cr(Ⅵ)的还原率达82.7%.溶液低pH值可以促进Fe0的腐蚀速度,提高反应速率,当pH值为3.0时还原效果最好.草酸、丙二酸和丁二酸对纳米Fe0还原Cr(Ⅵ)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种有机酸对Cr(Ⅵ)还原率的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草酸、丙二酸和丁二酸.  相似文献   
73.
对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中采样管网进行优化设计是提高其探测性能的重要手段。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管网内气体运动数学模型,给出各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分析常见管网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吸气式采样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案:视每个采样孔为1个点型感烟探测器,采样孔间距基本一致,调整孔径使各采样孔进气量相同,孔数较多时,可增设末端孔,以缩短气体样本传输时间。从理论上分析管网参数对探测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luent 6.3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样本传输时间与管长、管径、开孔数成正比,与总流量和末端孔孔径成反比。  相似文献   
74.
紫茎泽兰茎秆厌氧发酵产甲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不同原料处理下,紫茎泽兰的茎通过池外厌氧堆沤后传代试验发酵情况。传代试验结果表明:干燥与厌氧堆沤能降低原料中毒素对沼气发酵的影响,传代产气总量最高为6 015 mL,产甲烷率最高为64.22%。以上述两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TS、VS值发酵前后变化,探究了温度对沼气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对发酵系统的原料利用程度,40~45℃是微生物发酵的不利温度。从原料有效利用与实际操作角度考虑,中温条件最适合沼气发酵,粉状原料30℃时产气与产甲烷为最佳,TS与VS产气率与产甲烷效率分别为152.8 L/kg、74.3 L/kg。  相似文献   
75.
新兴污染物(ECs)释放到水体中能够对野生物种和人群健康构成潜在隐患.天然有机质(NOM)含有羟基、氨基、羧基和醌基等活性官能团,可参与水体中天然酶介导的酶催化氧化腐殖化反应(ECOHRs),并通过自由基耦合机制与ECs形成共价结合产物.该过程不仅降低了ECs的生态毒性,也增加了水体中有机碳、氮储备.然而,如何分析和鉴定ECOHRs中ECs和NOM分子之间形成的共价结合产物已经成为限制研究者阐明ECs在天然水体中迁移和转化机理的瓶颈.本文综述了天然水体中ECs的来源、污染现状、分布特征和生态毒理学效应,明确了ECOHRs对ECs生物有效性和转化行为的影响,重点利用高分辨质谱(HRMS)结合~(13)C-同位素比值技术分析和鉴定了ECs和NOM分子之间形成的共价结合产物.该方法主要通过精确的分子量、同位素标记差值和相对强度比值,从水环境中筛选出ECs和NOM分子之间所有可能存在的共价结合产物,为深入阐明ECs在天然酶介导ECOHRs中的归趋和转化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6.
除草剂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在8种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苄嘧磺隆有很强的吸附性,且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其吸附性呈明显变化.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在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393*和0.7751*,p<0.05),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r=0.7068*,p<0.05).苄嘧磺隆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1.45—13.38KJ/mol,表明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的开发优势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该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8.
二级Fenton氧化高浓度有机硅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级Fenton氧化技术对可生化性差的高浓度有机硅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对比了一级氧化和二级氧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对于COD为9 600 mg/L的高浓度有机硅废水,pH为3,[H2O2]/[Fe2+]=2∶1为最佳的反应条件,COD去除率随着H2O2的投加量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每200 mL水样中先投加20%的硫酸亚铁12 mL,然后分2次投加30%的H2O2各4 mL,氧化完成后调整pH值为7~8静止沉淀,COD去除率达89.2%。对于某绝缘电器厂的生产废水经二级Fenton氧化处理后,出水有机物浓度显著降低,可生化性提高,Fenton二级氧化可以作为高浓度有机硅废水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9.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元素毒性的大小进行权重赋值,对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进行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城市中,成都、乐山、眉山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处于一级清洁级别;眉山、雅安的大气环境质量处于二级安全级别;德阳的大气环境质量已经处于三级警戒级。不同地区中,绵阳和眉山的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处于一级清洁级别;德阳和雅安处于二级安全级别,成都和乐山处于三级警戒级。  相似文献   
80.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及其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型资料分析、长河段一维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和预测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水沙与冲淤影响,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出口水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湖区防洪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30 a末,荆江三口年均分流量和分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少43%和73%,三口分流道的河床相应发生冲淤变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受荆江三口分流比减少影响,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显著减少,对增强洞庭湖区调蓄功能、延长洞庭湖寿命有利;受三峡水库调度运用与长江干流河道冲刷影响,洞庭湖出口水位以下降为主,汛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防洪有利,而枯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