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7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采用1978-2005年长江三角洲16市GDP数据,首先计算分析区域GDP增加的总量与速度,定量描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而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定量表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GDP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长速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沿宁沪杭甬铁路呈"Z"型分布:发展速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及两翼地区;上海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有所减小;区域GDP重心整体上表现出缓慢、定向的向西南移动趋势,表明区域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82.
83.
为了研究高级氧化技术对含黑索今(RDX)的炸药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本文采用O3、O3/H2O2、O3/H2O2/UV 3种氧化工艺分别对废水中的RDX进行了降解试验,并对比分析了3种工艺的处理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O3/H2O2、O3/H2O2/UV工艺对RDX的去除率明显优于O3工艺;提高体系的pH值将有利于RDX的降解;随着RDX初始浓度的增加,RDX的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投加H2O2和UV照射可提高臭氧的利用率,且O3/H2O2/UV工艺催化臭氧分解的能力比O3/H2O2工艺强。  相似文献   
84.
“实现‘三强一富一美’陕西,承载着三秦百姓的热切企盼。全力推进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三强一富一美’陕西奋斗目标的具体行动。”王成文对记者说这番话时,言辞凝练中肯,脸上写满自信。  相似文献   
85.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部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经典引入、全面推进,在生态省市县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08年,环保部在全国筛选了六个市(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其中广东省韶关市是唯一一个欠发达试点地区。韶关地处广东北部,位于粤湘赣三省交界,  相似文献   
86.
87.
安康“83.8”洪水灾害及防汛工作简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来天成  郝宗刚 《灾害学》1991,6(3):55-60
本文对安康“83.8”洪水灾害形成的机理及人为因素进行论述,并对洪水造成的灾害和灾后的教训及作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8.
由于秸秆、粪污污染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成为流域污染治理的重要难题.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废弃物协同消纳循环,能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美国、荷兰、丹麦等优势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展种养平衡综述研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指出我国种养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区域适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种养废弃物污染防控与高质利用衔接不足等瓶颈问题,并提出顶层设计流域内种植与养殖污染协同控制体系、科学计算种植养殖比例和规模、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种养废弃物绿色循环市场化应用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种养循环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对连续流间歇生物反应器(CIBR)污泥吸附生活污水低浓度氨氮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CIBR工艺好氧段和缺氧段活性污泥和灭活污泥的氨氮吸附能力均较差,但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强于灭活污泥; CIBR缺氧初期活性污泥对不同进水浓度的氨氮的吸附率只有10%左右,且吸附量与吸附率呈负相关,并通过缺氧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实验证实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存在饱和吸附容量为1. 02 mg NH4+-N/g VSS;污泥对氨氮的吸附遵循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表明污泥对氨氮的吸附以多分子层的不均匀吸附模式为主;好氧/缺氧/厌氧污泥环境变化对污泥吸附生活污水中低浓度氨氮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平均吸附率为8. 6%。  相似文献   
90.
利用2017~2019年晋城市和长治市冬季PM2.5逐时浓度资料、地面风场数据等,结合HYSPLIT轨迹模型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4.2分析了晋东南地区冬季PM2.5污染的特征和传输特点.结果表明,晋城市冬季PM2.5污染程度高于长治市.受地形影响,晋城市地面盛行偏南风、偏北风和西北风,污染方向主要为偏南风和偏北风;长治市近地面盛行偏南风,该风向污染频率最高.影响晋城市和长治市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偏西、东北和东南方向,偏西气流来自陕西省中部,东北气流来自河北省西南部,东南气流来自河南省中东部.污染经过晋东南地区主要影响山西省中南部和北京南部.通过数值模拟流场,结合潜在源区和影响区域的分析结果,在均压场或高压后部的天气形势下,晋东南地区污染输送路径包括来自东北方向(河北省西南部一带)的气流,沿长治市东北部的滏口陉向晋东南地区输送污染物及沿太行山东麓向南在晋豫交界处的太行陉发生转折向晋东南地区输送污染物;来自东南方向(河南北部及东部)的气流输送和来自偏西方向(陕西中南部)的气流输送.污染物经过晋东南地区向北输送至山西省中南部,部分经过山西省中东部的井陉输送至北京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