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五里湖生态重建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简要介绍了五里湖的概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对五里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过程的调查,并从水文、水质、底质等方面分析了五里湖生态重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蠡湖新城建设规划及五里湖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即通过控源、利用生境修复措施创造生态恢复条件、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重建良性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同时,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2.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业碳足迹理论可以系统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是构建低碳农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低碳农业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足迹,本文基于河北吴桥县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研究方法,评价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大小为1 737.37±337.02 kgCe/hm2·a,生产1 kg粮食的碳成本是0.12±0.03 kgCe,其中冬小麦的碳足迹是1 101.31±251.91 kgCe/hm2·a,小麦的碳成本是0.16±0.04kgCe/kg,夏玉米的碳足迹是636.06±163.90 kgCe/hm2·a,玉米的碳成本是0.08±0.02 kgCe/kg.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组成中,化肥占总量的61.76%,电能占25.03%,柴油占7.44%,种子占4.75%,农药占1.02%.同时,发现N肥的施用量和电能消耗量均与碳足迹有正相关性,种植规模与碳成本有负相关性.因此,构建节肥、节水及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是实现华北平原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3.
乙酰甲胺磷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及细菌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斜生栅藻细胞数目,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对斜生栅藻的毒性作用,并通过藻类培养液中接种经过筛选得到的乙酰甲胺磷高效降解菌测定其对乙酰甲胺磷毒性的去除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中浓度(EC50)大于159 mg/L,急性毒性为低毒。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7 d后,EC50为174.68 mg/L,明显低于24 h的1 128.57 mg/L,存在亚慢性毒性。通过藻类培养液接种高效降解菌Y-6,乙酰甲胺磷对藻类的生长抑制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64.
古建筑雷击风险评估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彪  张华明  杨世刚 《灾害学》2009,24(4):77-80
通过对古建筑防雷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古建筑物的重要性、年预计雷击次数、自身结构、内部环境变化、雷击史是评估古建筑雷击风险的主要项目,并确定了各个项目的风险系数。根据风险系数给出了古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平衡振荡法研究了土壤吸附1,4-二氯苯的影响因素,用Freudlich和Langmuir经验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了土壤对1,4-二氯苯的吸附模型,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测定了吸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66.
对山西2006年的雷电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全年5-8月是雷电高发期;期间,每日14-18时为高发时段;强对流天气暴雨和大暴雨是造成雷灾主要原因。全省落雷高密区有3个,分别为忻州、太原和阳泉—运城一带。针对该省雷灾,提出了相应的防雷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67.
近日,四川达州市人民政府决定,组织市安监、市公安、市交通等部门,用一个月的时间,专门排查全市危险公路。排查的范围包括:2007年未完成整治的市、县级督办危险路段;近三年来曾经发生或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辖区内所有国省道、县乡道路曾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急弯、陡坡、连续下坡等险要路段;往年已排查治理的,但安全隐患尚未消除的危险路段。  相似文献   
168.
研究了一种从废印刷线路板(PCB)中回收金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反应时间,硝酸浓度,双氧水浓度。合适的反应条件是:固液比为1:2,反应时间9h,硝酸浓度2mol/L,双氧水浓度2mol/L。研究表明,硝酸-双氧水能够非常有效地从废印刷线路板中回收金。  相似文献   
169.
把握干旱区绿洲群乡村聚落空间规律,揭示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新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聚落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景观韵律指数及计量统计方法,研究塔里木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规模差异悬殊、微小型聚落数量居多、整体呈小规模—低密度—多核破碎化分布;(2)流域上游至下游,乡村聚落密度、规模、形状、破碎化程度分异明显,空间上呈现逐次递减态势,且大小绿洲、兵地聚落差异明显;(3)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767~1 746 m、坡度0° ~ 4°、距河流2 km以内。交通、经济、政策、兵地体制等人文因素是推动聚落空间演变及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塔里木河流域复杂的地势地貌及河流典型的内陆性质影响下,聚落的格局发展演变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强。  相似文献   
170.
“ 3S ”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应用“3S”技术是遥感监测向“业务化、定量化、系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3S”技术中的RS可进行实时火情动态监测、GPS可用于火点的快速查找和检验遥感监测的定位精度、GIS可用于制作精细化火情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对MODIS遥感资料的通道特性和光谱特征分析,指出“3S”技术可以作为秸秆焚烧动态监测资料的处理流程和量化判识指标。实例证明了2004年在关中地区进行的麦秸秆焚烧监测应用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