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己烯雌酚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生物蓄积及毒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正花  朱琳  宫知远 《环境科学》2009,30(2):522-526
采用HPLC和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测定了己烯雌酚(DES)在标准模式种斑马鱼胚胎体内的蓄积规律及胚胎毒性效应,并利用定量活性-结构分析(QSAR)和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了DES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在0.2 mg/L DES中暴露24、 48和72 h后,胚胎体内的DES含量分别为(25.78±4.95)、(54.88±7.10)和(71.93±10.55)μg/g;不同起始染毒时间(0 hpf和8 hpf)条件下,亚致死最敏感指标均为72 h孵化率抑制,EC50分别为(0.14±0.09)和(0.33±0.14) mg/L,说明胚胎在发育囊胚期(发育8 h)前对DES暴露更为敏感.QSAR研究发现,DES相对其它酚类类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较高的毒性,这与它具有较高的TE值(51.121 7 eV)相关;基因芯片研究发现,5 μg/L DES暴露21 d后能导致斑马鱼成鱼部分基因表达异常.DES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遗传毒性,而生化反应是致毒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32.
为更好地判断人工纳米材料(富勒烯,C60)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健康危害,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剂量C60(0.04~1.0 mg·L-1)长期(32 d)暴露对鲫鱼的氧化伤害.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中鲫鱼幼鱼脑、肝脏、鳃组织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发生显著降低(p<0.05),其中1 mg·L-1 nC60,aq的暴露对鳃组织GSH含量的抑制率为14.3%,高于对鱼脑、肝脏组织中的抑制率;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鳃组织中Na -K -ATP酶活性均被显著激活,其最大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21.34%(0.04 mg·L-1暴露组)、114.80%(0.04 mg·L-1暴露组)和348.59%(0.20mg·L-1暴露组).实验结果揭示,长期暴露引起机体组织的氧化应激可能是水环境中C60的致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3.
家居甲醛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家居室内空气而言,甲醛污染主要来源自室内装潢材料以及新购买的家居。甲醛污染随着室内装潢的兴起,对人身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4部法律对民用建筑物的甲醛含量进行了规定,但还不尽健全。甲醛的危害可以从完善法律、增强环境意识等方面进行预防,必要时使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134.
针对风电场并网变电站电压波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无功补偿的策略。结果表明:在风电场并网变电站装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有效改善风电接入电网系统的电压质量,达到电压综合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对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的调查和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19科405属70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117科403属706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99科312属548种,单子叶植物18科91属158种。其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河岸带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2.01%,而木本植物中落叶成分占到71.67%,体现了河岸带特殊的生境特点。赣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属具有优势,分别占总科、属的39.50%、15.31%,使河岸带植被具有隐域性的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复杂,Temp值为1.02,体现了其植物区系地带性过渡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公式拟合和主成分分析几种方法研究赣江河岸带与几个区系的关系,结果表明,赣江河岸带处于典型湿地与典型山地之间,区系组成具有水陆交汇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6.
用元分析对国内外组织安全支持与个体安全行为的关系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符合元分析研究标准的文献共31篇,样本文献调查对象总量为16 237。出版偏误检验结果反映元分析受到出版偏误影响的可能性极小;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元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更加合适;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组织安全支持与个体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显著。组织安全支持促进了个体安全行为的产生。最后基于员工、企业、政府和社会提出改善煤矿行业安全行为的对策建议和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37.
基于2019年8月四川盆地内国控站臭氧(O3)浓度观测数据,选取了3次不同程度的区域性持续性O3过程,利用再分析资料对3次过程的O3浓度垂直变化时空差异及其气象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次过程O3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呈先增后减的相似特征,在900~850 hPa达到极值;对流层O3集中在500 hPa甚至700 hPa以下,且随着O3浓度等级的增加,垂直向上的扩散更加明显.(2)3次过程温度和相对湿度有明显的差异,温度与O3浓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高温低湿更有利于O3生成.(3)Ⅰ~Ⅱ级过程盆地内地面以东北风或偏北风为主,出现气旋性环流及风向辐合,容易造成风向下游地区O3污染积聚;Ⅲ级过程地面多偏南风或东南风,使污染物易向盆地内西北侧传输.(4)垂直运动的强弱是造成3次过程O3浓度差异的重要原因,Ⅰ级过程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