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介绍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的进展、方法、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分析气候变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结果,同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2.
采用透明圈法筛选出具有半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霉菌2株及细菌1株,并用于处理粗木质素样品。实验结果表明,三株菌对木质素均无降解能力。这对于具有LCC(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结构的粗木质素的提纯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3.
茅草添加与温度变化对餐厨垃圾厌氧水解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茅草添加在温度变化条件下对餐厨垃圾厌氧水解过程小分子有机酸产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餐厨垃圾的资源化方式。研究结果显示,餐厨垃圾在55℃条件下厌氧水解主要产物为乳酸,达到25.7 g/L,其干物质转化率可以达到32.1% (g TS),而餐厨+茅草处理在同样条件下的乳酸产量为20.1 g/L,干物质转化率为25.1%。温度下降为37℃后继续进行的的厌氧水解,得到的主要产物是乙酸、丙酸和丁酸,餐厨处理和餐厨+茅草处理这两者的峰值分别为6.5、2.8、8.0和6.1 g/L、2.7 g/L和5.9 g/L。结果显示茅草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解产物的比例,而温度变化可以调控小分子有机酸的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水解是一种有潜力的小分子有机酸生产与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并预防防灾中单灾种分离对综合防灾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不利影响,提出一套基于建筑本质安全设计理念的建筑综合防灾技术体系。体系分为防灾基础设施设计、防灾廊道空间设计和防灾避难疏散空间设计3个子系统,从"点、线、面"3个方面阐述了建筑综合防灾设计应考虑的问题,体现了防灾研究发展特点,即从单灾种防御向多灾种综合防御转化和从以致灾因子研究和工程防御研究为主向全面降低系统脆弱性研究转化。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避免建筑单灾种防灾过程中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5.
以某废弃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无患子皂苷与柠檬酸(CA)协同洗脱污染土壤中的Cd和Pb.以无患子果皮投加量为20 g/L所得水浸提液和浓度为0.3 mol/L的CA配制复配淋洗剂.在浸提液中添加CA后,能有效提高对土壤中Pb的去除率.在浸提液和CA的体积比为1:3、淋洗剂pH为5、淋洗时间为12.0 h...  相似文献   
76.
为寻找储罐池火灾救援中的最佳灭火位置,选择最优化的应急演练方案,通过Mudan模型,分析池火灾燃烧特性,计算大型池火灾不同条件下的热辐射范围和强度;以某化工园区的真实储罐数据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完成池火灾燃烧过程中动态热辐射演化三维仿真效果。结果表明:在有风条件下,火焰会朝下风向偏移,火灾热辐射危害范围也会受到风力影响,对于上风向区域,火灾热辐射危害范围受到风力影响减小;对于下风向区域,火灾热辐射危害范围受到风力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77.
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元素组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3年4—5月在主城6区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颗粒物样品,利用ICP-MS分析其中的22种元素浓度。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城区Ca、Fe元素在各粒径颗粒物中含量都较高,PM2.5中的S、K含量较高,PM10和TSP中Mg、Al的浓度相对较高。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尘、道路尘和建筑尘,TSP、PM10和PM2.5具有较好的统计相关性和同源性。  相似文献   
78.
于2004—2010年5月对西苕溪流域20个参照点,5个中度干扰点以及2个重度干扰点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74科190属226个种;受干扰后,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EPT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BI指数显著下降,BI指数显著升高。CCA分析结果表明,参照、中度和重点干扰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明显。城镇化引起的溪流水温上升、营养盐升高、泥沙输入量增多和堤岸固化是导致溪流底栖动物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掌握土壤质量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中紫色土区典型小流域276样点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了川中紫色土区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1)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氮(STN)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90-1.30g·kg~(-1);土壤总磷(STP)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48-0.78 g·kg~(-1);土壤有机质(SOM)质量分数均值介于9.90-19.73 g·kg~(-1)。(2)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且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第一主成分(铵态氮与物理性质),水田水旱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第二主成分(STN和SOM),水田水旱轮作田林地果园旱地;第三主成分(STP和硝态氮),水旱轮作田旱地水田林地果园。(3)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的变化能较好地响应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且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与土地利用方式的CCA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改变的重要驱动力,这将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提高紫色土区土壤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特别是减轻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正上海市针对自身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三年综合治理行动,积极构建"源头管控、过程管理、末端治理、整体提升"为核心的危险化学品精细精准管控体系,尤其是组织实施了"储存动态定置管理"和"电子标签应用"安全管控措施,提升了危险化学品精细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