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逐渐加剧,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文章基于1990—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发展趋势,从粮食可用性、可获得性、可利用性、稳定性4个维度构建粮食安全指标体系,利用极差标准化法、变异系数赋权法、雷达图面积模型计算法测算粮食安全指数,实证验证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积温和降水两大气候因子皆对粮食安全具有抑制作用。积温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粮食安全具有负向影响,降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2)农业技术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削弱了积温对粮食安全的抑制作用,但对降水影响粮食安全的调节效果并不明显。(3)分区域看,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的负向影响最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安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农业技术在粮食主产区发挥的调节作用最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发挥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为保障粮食安全,应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逐步完善粮食储备管理机制,践行“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因地制宜调整粮食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培育优良作物品种,推进现代...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历年13个省份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和Global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各省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①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能源使用量逐年上升,各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存在波动,且易受外部环境影响。②农业能源效率提升与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紧密相关,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影响农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实证结果,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能源效率仍存在改善空间,为推进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应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推广节能技术,并全面激活资本、科技创新等要素。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消费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在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通过践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以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总结和讨论的重要议题。在系统梳理可持续消费概念、必备条件以及可持续消费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综述了消费与人类福利的关系以及水足迹视角下消费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通过阐释人类福利、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消费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中,缺少系统、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有效的“战略指导”和“战略引导”;(2)缺少对可持续消费状态的系统评估和评判标准;(3)虽明确了可持续消费模式优化的方向,但个人实践可持续消费的潜在行为能力仍有待评估;(4)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或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可持续消费实践研究相对缺位;(5)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研究较为缺乏。最终反思提出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1)明确可持续消费的战略定位,完善顶层设计;(2)深化对可持续消费的系统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消费评估指标体系;(3)加强个人实践在可持续消费中潜在行为能力的测度;(4)深入研究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以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实践发展;(5)深入研究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达成脱贫与长期福利的双赢红利。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淀山湖地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持续发展思想重新审视了上海市淀山湖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识别农户能源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引导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基于陕南秦巴山区2020年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了收入多样性对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并根据农户生计策略的不同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中,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生物质能源占重要地位,清洁能源消费则有待提高。②收入多样性对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消费有促进作用,对生物质能源的消费有抑制作用,且这一趋势在非农型农户家庭中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可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完善并改进现有能源政策等方式实现陕南秦巴山区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