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磁混凝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分体式反应器,通过曝气调控与生物强化促进部分亚硝化反应的稳定进行,并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进行深度脱氮.近100d的运行结果表明,在生物强化和间歇曝气的控制条件下,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了89.93%;提高亚硝化反应器中曝气阶段溶解氧浓度(从0.6~0.8mg/L升高至1.0~1.2mg/L)有利于氨氮与总氮去除.该系统最高能够去除95.45%的氨氮和86.28%的总氮,实现了稳定、高效脱氮;磁混凝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在亚硝化反应器中,间歇曝气条件促进了残留的溶解性有机物为反硝化提供碳源,COD总去除率达到64.65%~74.42%,并且亚硝化反应器出水与系统最终出水的有机物组分相似,主要为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92.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通过对荒野保护思想源起、发展历程和实践的梳理,阐述了荒野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再野化理论中的“3C”模型、营养级再野化和“TSD”模型,并运用NVivo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征求意见稿)》进行政策文本分析。《规划》较好地体现了荒野保护思想,符合再野化理念,营养级再野化特征较为显著,但人工干预色彩浓厚,生态再野化特征突出。关注荒野与再野化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必然要求,国家公园应持续进行再野化实践,为荒野科学与工程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外来植物是否导致生境的明显改变,定期测定了珠海淇澳岛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本地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中的若干生态因子及植物叶片叶绿度,并检验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叶片叶绿度互花米草(47.37)<桐花树(58.92)<无瓣海桑(65.35)。表土上部的pH,互花米草湿地(6.33)显著低于桐花树湿地(6.71)。覆盖水与表土下部的氧化还原电位(Eh),互花米草湿地差异不显著,其它3种类型湿地则是覆盖水Eh显著低于表土下部;互花米草湿地表土上部Eh(39.16mV)显著高于桐花树湿地(24.04mV)。互花米草湿地覆盖水电导率(7.96ms/cm)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6.92ms/cm)、表土下部电导率(4.4ms/cm)显著高于无瓣海桑湿地(3.26ms/cm)。因此,作为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生长已显著改变了生境中的某些因子,如导致表土上部pH显著下降;覆盖水与表土下部之间Eh差异的消减,表土上部Eh显著高于本地种桐花树湿地;覆盖水电导率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等,为此应严格控制互花米草,至于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生态影响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
上海市城区VOCs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活性组分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2010年在上海市城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采用自动在线GC-FID方法定量测试了大气中56个VOCs物种的浓度.结果发现,上海市城区大气VOCs的全年小时体积分数为(2.47~301.48)×10-9,平均体积分数为(26.45±23.36)×10-9,其中,烷烃占46.72%,芳香烃占33.18%,烯烃占11.33%,乙炔占8.76%.T/B(甲苯/苯)为3.51±2.40,表明气团除受机动车影响外,受溶剂、油气和LPG挥发等其他VOCs排放的影响也比较突出;E/E(乙烷/乙炔)为0.98±0.68,表明气团存在老化现象,且春冬季节气团光化学年龄相对较短,夏秋季节光化学年龄相对较长.VOCs的浓度水平和组成在不同风向风速影响下存在一定差异,西南部石化和化工企业排放的VOCs对城区的影响明显,其主要物种为芳香烃和烯烃;该地区气团的OH消耗速率常数(KOH)为8.05×10-12 cm3·分子-1·s-1,平均VOCs最大O3增量反应活性(4.00 mol·mol-1)与乙烯相当,平均反应活性较强;对OH消耗速率(LOH)贡献率最大的是烯烃(42.21%)和芳香烃(40.83%),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率最大的是芳香烃(62.75%)和烯烃(21.70%),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是二甲苯、甲苯、乙苯、乙烯、丙烯、反-2-丁烯及异戊二烯.  相似文献   
95.
浙江三门湾湿地遥感时间序列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湿地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对明晰海湾资源环境基底、了解综合开发潜力,促进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三门湾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84—2019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基于湿地地物光谱指数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对三门湾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三门湾湿地面积变化显著,主要位于宁海县南部、三门县东北部以及象山县西南部地区;从海湾面积变化趋势看,1984—2002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03—2009年呈加速下降趋势,2010—2019年则呈平稳发展趋势。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导致海湾形态变化显著,海岸带管理政策的供给过程变化成为海湾湿地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可为后围填海时代湾区建设与海湾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有机负荷率(OLR)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及互营丙酸降解菌群的响应,以稀释的制糖废水为底物,考察了OLR升高对UASB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了互营丙酸降解菌群随OLR提高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在OLR为6.0~54.0kgCOD/(m3·d)的范围内,UASB处理制糖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COD去除率为92.0%以上.qPCR检测结果表明,至少有3种已鉴定的丙酸氧化菌(Pelotomaculum schinkii,P.propionicum和Syntrophobacter sulfatireducens)存在于UASB反应器中.其中,S.sulfatireducens是主要的丙酸氧化菌,其数量为126~1.2×103 16S rRNA基因拷贝数/ng DNA,约占检测到丙酸氧化菌总数的47.9%~58.6%.OLR从6.0提高至54.0kgCOD/(m3·d)导致所有丙酸氧化菌数量显著减少.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和Methanosaeta concilii是该UASB系统中的主要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与丙酸氧化菌的变化趋势相反,这两种产甲烷菌的数量均随OLR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并在OLR54.0kgCOD/(m3·d)条件下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7.
液化场地桩基动力响应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研究液化场地桩基动力响应有效的方法包括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鉴于此,针对已完成的振动台试验,采用 FLAC3D有限差分计算程序,建立了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振动台试验数值模型。在数值模拟中,承台采用实体单元,桩采用桩单元,柱墩采用梁单元, 考虑液化效应的饱和砂土采用 Finn 模型,粘土采用 Mohr?Coulomb 模型。模型边界采用自由场边界,采用弹簧?滑块?裂缝单元模拟桩?土界面。通过对比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差分数值模型能够再现结构和地基的动力响应,进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引起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对类似布置的桩?土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8.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的方法对胶州湾水域春季NH4-N吸附量、硝化效率、平均硝化速率与颗粒物的关系以及硝化作用对NH4-N的周转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硝化作用对NH4-N的周转时间为0.10~3.33 d,平均1.65 d,且存在中西部和湾口附近海域周转时间短.在湾的东北部海域周转时间长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
基于OMI卫星遥感反演的对流层甲醛柱浓度资料,对2005—2016年四川盆地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年间甲醛柱浓度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7%.12年间甲醛柱浓度具有波动性,年均最低值和年均最高值分别出现于2005年和2012年.2005—2008年四川盆地甲醛柱浓度相对较低;2011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达到最大且高值区范围最大,2012年后浓度逐渐降低.四川盆地甲醛柱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一年之中,月均甲醛柱浓度最小值基本出现在每年的11—12月,最大值则出现在6—8月.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内西南部的成都平原地区,低值区则多处于人为源排放较低的重庆东北部山区.能源消耗、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与对流层甲醛柱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源、居民源和交通源排放对甲醛柱浓度具有重要贡献.四川盆地独特的地形及区域内风场对甲醛的扩散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基于B/S和C/S架构和Web数据模式,包括数据管理、高后果区管理、风险管理、完整性评价、维修管理与效能评价等6个核心模块,用户管理、知识库与业务活动等3个辅助模块和内检测评价与维修决策、内检测数据校验与对齐等2个专业软件,开发了可配置完整性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在国内某成品油管道工程应用表明,系统具备专业分析与评价功能,还可实现核心业务数据、作业流程、审批流程的统一规范管理,系统快速稳定,结果可靠,可实现管道完整性的动态闭环管理与分析决策评价,评价结果可直接指导管道维修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