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21.
长兴岛海岸线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及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6个时相的卫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通过人工目视解译获取了30多年来大连市长兴岛海岸线的变化信息,计算了时间序列上海岸线分形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30多年来长兴岛海岸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步增大,人类活动影响和改变海岸线的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在1995年之前的近20 a内,以原始淤泥质岸线被垦为人工养殖岸线为主导类...  相似文献   
522.
硫酸对乌江中上游段岩溶水化学及δ13 CDI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乌江中上游段地表和地下水水化学、溶解无机碳(DIC)同位素组成(δ13CDIC)进行了测试,探讨流域水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化学计量法对硫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比例及对HCO-3离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乌江上游段地表和地下水优势阳离子均为Ca2+,分别占全部阳离子的50%以上,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两者占总阴离子的85%以上,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部分为HCO3·SO4-Ca型,反映出部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可能受到人类源的SO2-4影响;2地下水和地表水的δ13CDIC值介于-12.98‰~-6.36‰,且[Ca2++Mg2+]/[HCO-3]当量比值介于1.11~1.90,H2SO4对流域水化学和δ13CDIC具有重要影响;3硫酸溶解碳酸盐岩对地下水(Ca2++Mg2+)和HCO-3的贡献变化分别介于20.59%~92.87%(平均贡献率为51.50%)和11.47%~86.69%(平均贡献率为36.90%);对地表水(Ca2++Mg2+)和HCO-3的贡献变化分别介于56.14%~94.55%(平均贡献率为76.89%)和39.02%~89.66%(平均贡献率为64.24%),显示硫酸显著地影响到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乌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岩溶碳循环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23.
2019年对沈阳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了为期l a的观测,并对得到的53种物种进行浓度特征以及反应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沈阳市VOCs平均浓度为65.33 μg·m-3,烷烃、烯烃和芳香烃质量分数分别为62.44%、16.52%和19.32%.浓度排名前10的物种主要是C3~C5的烷烃、烯烃和部分芳香烃,累计占VOCs总浓度的64.13%.大气中烷烃、烯烃和芳香烃浓度均表现为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06:00~08:00和19:00~20:00,最低点出现在14:00~15:00;月变化上,该地ρ(VOCs)分别在12月和5月达到最高值(136.44μg.m-3)和最低值(35.61 μg·m-3);VOCs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秋季>夏季>春季,且烷烃、烯烃和芳香烃均随季节表现出增加趋势.通过特征值甲苯/苯(T/B)研究发现,沈阳春季VOCs主要来源于交通源和采暖源,夏季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以及溶剂挥发,秋冬季主要受生物质燃烧和煤燃烧等排放源的影响.通过对反应活性分析,燃烧源是沈阳市控制臭氧污染的关键,丙烯、乙烯和1-己烯是沈阳市大气VOCs中反应活性最高的物种.  相似文献   
524.
采用废弃PVC作为氯化剂,通过氯化焙烧与低温水浸复合,有效提高了废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中钴和锂的浸出效率。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氯化剂与正极材料LiCoO2物料比、焙烧时间等参数对钴和锂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00℃、物料比5∶1、焙烧时间120 min条件下,再经60℃水浸后,钴的浸出率达到95%以上,锂的浸出率高达99%。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焙烧前后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以及元素化合价变化,阐明了氯化焙烧LiCoO2过程中钴和锂的物相间转化机制与动力学机理。与传统的湿法、火法和生物冶金相比,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技术拥有更低的能源强度和更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5.
对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2014—2018年的主要温室气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大气中CO_2和CH_4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东森林及高山区域CO_2背景浓度为414.1×10~(-6)(摩尔分数,下同),5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 CH_4背景浓度为1 977×10~(-9),2014—2016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2018年保持稳定;两者均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和月变化特征,CO_2还具有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但季节变化幅度、月平均浓度振幅和日变化幅度均较小,具有区域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526.
近年来中国城市O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地面O3已成为沈阳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基于沈阳市2019年近地面臭氧(O3)及其前体物(VOCs和NO2)的逐时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2019年沈阳大气O3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VOCs和NO2以及气象条件对O3生成的影响;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估算了沈阳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了沈阳夏季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沈阳市O3平均质量浓度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四季O3日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单峰型,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谷值出现在07:00左右。沈阳市O3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01,P=0.005),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05);当温度达到30.0℃以上,O3质量...  相似文献   
527.
平原典型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固体废弃物的增加,垃圾焚烧逐步成为城市垃圾处理应用一个较为理想可行的选择。垃圾焚烧不仅可以回收能源,且相对其他处理方式其减量效果显著。垃圾焚烧厂排出的尾气中的某些特定重金属可以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进入土壤。采用XRF 荧光光谱仪、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测汞仪测定了杭嘉湖平原的嘉兴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74个土壤样品中Cr、Mn、Cu、Pb、Fe五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垃圾焚烧厂周边表层土壤上述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依次为174.05、707.76、47.68、41.95、39057.89 mg·kg-1。表层富集因子分析表明表层土壤中Cu和Pb的含量受到人为影响。因子分析将5种重金属分成3类,并揭示了3类金属在该区域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Cr、Mn、Fe以土壤地球化学作用(37.88%方差贡献)为主导影响因素,Cu、Pb分别以农药施用作用为主(22.06%)、垃圾焚烧源尾气排放(22.74%)为主导影响因素。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最大污染贡献来自于Pb(单因子污染指数高达2.16),厂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存在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28.
529.
对于处理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民警来说,最轻松的时刻莫过于结案的那一瞬间。可是,安溪县交警大队民警在面对2月20日逃逸案件货车司机的自首,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事情还得从这起交通事故说起。 2008年2月20日2时许,安溪县交警大队值班民警接到报警,在魁斗镇蓬诞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报案人称“肇事现场有一个人趴在路上,流了很多血,不知是死是活。”  相似文献   
530.
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重金属质量评价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黎塘研究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土壤以Mn含量最高,其次为Cr,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和泥盆系中统东岗岭阶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白垩系下统小店组和第四系全新统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泥盆系中统东岗岭阶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为Ni、As、Cr,综合质量级别为中等;石炭系下统岩关阶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为Ni、As、Cr、Cu,综合质量级别为很坏;白垩系下统土壤污染因子为Cr,综合质量级别为警戒级;第四系全新统土壤重金属质量级别均为好,综合质量级别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