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6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为探究稀土元素铈(Ce)对锌(Zn)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30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Ce对500 μmol·L-1 Zn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Zn积累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μmol·L-1 Zn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积累,使得幼苗根系变短变粗、侧根减少,同时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Ce降低了根系对Zn的吸收和转运,缓解了Zn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效应,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升高;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MDA质量摩尔浓度;降低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的损伤,最终表现为小麦幼苗根系和茎叶干物质量的增加.外源Ce可通过提高Zn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光合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方式,降低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程度,缓解Zn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52.
富营养化和有害藻类水华暴发是全世界淡水湖泊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巢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其富营养化水平和蓝藻水华暴发面积常年居高不下,且在各湖区表现为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为认识和了解不同阶段巢湖蓝藻水华发生和发展基本规律,利用巢湖水上综合观测平台和卫星遥感等多源数据,获得2015~2020年水体中藻密度和水华面积的时空分布信息,并采用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机器学习算法,定量评估不同阶段各环境因子对蓝藻水华影响的重要程度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①巢湖蓝藻水华表现出较大的季节变化特征,蓝藻细胞在春季开始复苏,主要在巢湖西半湖和沿岸地区形成轻度水华,水体藻密度在夏、秋季达到最大,该季节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水华频率较高.②非暴发期间,巢湖藻密度变化受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较大,二者对解释藻密度方差变化的贡献率可达80.3%,水体中高浓度溶解氧、弱碱性pH值(7.2~7.6)和适宜水温(3℃)是藻类细胞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条件,巢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一般在气温稳定通过7℃初日11 d前后出现.③暴发期内,巢湖蓝藻水华发生主要受藻类生物量和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气温、藻密度、日照时数和风速的累计贡献率为95%,各因子均存在一个有利于蓝藻水华发生的最适区间.多因子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水体藻密度大、气温适宜和微风的综合作用下,巢湖蓝藻水华发生概率较高.上述研究成果分析和揭示了不同阶段巢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可为巢湖蓝藻水华防控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3.
如今,有机废弃物在厌氧发酵方面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形成的发酵液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氨氮(NH4+-N)积累,这对于碳延长微生物厌氧生产高附加值产物的工艺来说是一个未知的挑战.因此本文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H4+-N对Megasphaera hexanoica(己酸巨球菌)厌氧发酵过程中代谢活性和己酸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 g·L-1)的NH4+-N诱导了菌株的最大己酸产量从41 mmol·L-1增加至55 mmol·L-1,生物量也从800.15 mg·L-1提升至992.74 mg·L-1.不仅如此,低浓度的NH4+-N促进了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其中与电子转移相关的蛋白分泌量从81 mg·L-1增加至117 mg·L-1,电子传递系统活性也从0.19 ...  相似文献   
454.
以中药渣(HR)、小麦秸秆(WS)和稻壳(RH)为辅料工业化生产的鸡粪堆肥中的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为研究对象,系统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堆肥腐殖质(HSs)的光谱特性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3类堆肥中HA的芳香性均高于FA,HR和RH堆肥中HA和FA的芳香化程度均高于WS堆肥。三维荧光区域体积积分结果显示,HA的类腐殖质含量(Ⅲ+Ⅴ,86%~91%)高于FA(56%~64%),而FA的类蛋白物质(Ⅰ+Ⅱ,28%~37%)远高于HA(5%~9%),表明HA具有更高的腐殖化程度和分子量特征;其次,RH和WS堆肥中FA分别含有更多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而HR堆肥中FA的类络氨酸组分更多。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FA比HA含有更多的酰胺和羧酸,其中HR、WS和RH堆肥中FA分别富含芳香族羧酸、酰胺和多糖结构。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与FA相比,堆肥HA具有较高的C/N比和较低的O/C比,表明HA具有更多的不饱和结构,而FA具有更多的含氧官能团。添加不同辅料的堆肥中,WS堆肥HSs的脂肪化程度最高。高效体积排阻色谱结果显示,HA比FA具有更宽的高分子量分布(>2×104  相似文献   
455.
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络合作用,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EEM-PARAFAC)结合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方法,系统解析蘑菇渣堆肥(MRC)及水稻秸秆堆肥(RSC)中DOM与Cu2+的络合机制。EEM-PARAFAC结果表明,MRC-DOM和RSC-DOM主要由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蛋白质(C3)组成,各组分分别占MRC-DOM总荧光强度的43%、32%和25%,占RSC-DOM的39%、29%和32%。2种堆肥DOM与Cu2+作用过程中,3类组分荧光强度均呈不断降低趋势,表明它们均与Cu2+发生了显著的络合作用。2种堆肥中不同荧光组分(C1~C3)与Cu2+的有效猝灭常数(lg K)在4.54~4.76之间,均表现为C3>C1>C2,表明类蛋白组分(C3)与Cu2+结合能力最强,其次为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最低。2DCOS结果显示,堆肥DOM中类蛋白荧光组分与Cu...  相似文献   
456.
室内装修中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氨是影响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室内空气中的氨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本文通过对新建小区内18户居民装修前后室内空气中氨的跟踪监测,探讨室内装修中氨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室内氨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7.
近十年来,我国居住场所火灾事故居高不下,居民居住环境的消防安全形势渐趋严峻。为了更好解决居民居住消防安全问题,本方案将通过借助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技术手段,为居民打造更安全的火灾防控数字化安全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458.
为研究攀登作业建筑工人生理疲劳状态的评测指标,提出1种基于生理指标的建筑工人攀登作业疲劳测度实验方法。首先,设计实验测量建筑工人的心率、皮肤温度、舒张压、收缩压4项生理指标,结合Brog’s RPE主观疲劳程度量表研究建筑工人生理疲劳的变化;其次,提取上述4项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生理指标特征值,利用静息状态下生理指标特征值和疲劳状态下生理指标特征值进行方差分析、球形检验、T检验筛选出与疲劳相关的特征值;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疲劳检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8项生理指标特征值与攀登作业工人疲劳具有显著相关性,疲劳检测模型的准确率为96.875%,研究结果可对攀登作业人员疲劳评估和疲劳预警具有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459.
一、引言 100 M~3系留探空气艇,是我院于1986年用90多万元从日本购买的。它是目前国际上体积最大的一个系留探空气艇,其探测高度可达1000米。它的悬浮重量为90公斤。它携带的主要探空仪器有超声风速仪、气压计、温度计,以及大气污染物探测装置。污染物  相似文献   
460.
瓦氏呼吸仪对硝基苯类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李燕  严莲荷  周申范 《环境工程》2004,22(5):83-84,90
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 ,对硝基苯类污染物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废水浓度以及污泥驯化对提高硝基苯类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有重要的意义。经铁碳内电解絮凝后的硝基苯类废水可生化性有明显提高 ,经驯化后的污泥能改善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硝基苯可生化性的抑制浓度为 2 0 0~ 4 0 0mg L。实验证明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硝基苯类废水可生化性具有直接、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