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268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通过微核试验证明,给小鼠腹腔注射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导致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从整体水平证明了SO2是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2.
磷钨酸表面修饰TiO2光催化降解空气污染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磷钨酸水溶液湿法浸渍表面修饰TiO2制备了磷钨酸/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并进行了H2-TPR、BET比表面、TG-DTA、FTIR、UV-vis表征.以含甲醛、丙酮的模拟污染空气,研究其在复合光催化剂作用下的光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修饰剂磷钨酸含量为21.9%时,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效果最佳;该反应随修饰剂磷钨酸含量的增加,甲醛的部分还原产物甲醇含量增加,说明HPW与TiO2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改变了TiO2光催化反应历程,由此推导出可能的反应机理;修饰剂磷钨酸含量为21.9%时,光催化降解丙酮的效果也最好,去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3.
甲烷水合物是深埋海底和北极地区冻土带下的巨大能源矿藏,目前估计全球藏量1 0 5 0 0~4 2 0 0 0万亿m3,而天然气储量仅为36 8万亿m3。科学家估计甲烷水合物储量超过石油、煤和天然气的总和,只要有1 %甲烷水合物得到利用,即可缓解全球能源危机。但甲烷水合物是在低温和极高压力下形成于沉积物或砂石间,虽然总量很大,但分布较散,如何收集或运输成了难题。目前发达国家已每年投资75 0 0万美元用于甲烷水合物利用研究。据估计,美国海岸带储有1 0 2 0 0 tcm水合物,但大部分浓度仅2 %~3% ,无经济开发价值。为找到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水合物,美国能…  相似文献   
104.
自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上煤和石油的耗量剧增,使大气层中的CO_2含量明显增加,这就会影响地面辐射收支和热量得失,从而使气候发生变化。已有资料表明,从1958年到1980年,大气中CO_2浓度从315ppm增加到338ppm。如果人类社会保持过去一世纪来矿物燃料消耗的增长率,到下世纪中期,大气中CO_2浓度就可能增加到600 ppm以上。因此,有关CO_2浓度变化而影响气候变化的研究,成为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理论和实际问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  相似文献   
105.
为评估铝型包装箱的使用寿命,结合铝型包装箱的寿命剖面,给出了验证铝型包装箱使用寿命是否能够达到15年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案,并应用于某新型铝型包装箱的寿命评估,得出了铝型包装箱的使用寿命满足15年的使用要求,并给出了在置信度为80%情况下,铝型包装箱的使用寿命置信下限为9.32年的结论。此加速寿命试验方案能够大大缩短试验周期、节省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106.
海陆交互带土壤及河流沉积物中镉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镉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研究土壤中镉的空间分布可以用来评估对人类和环境构成的风险.通过分析海陆交互带不同埋深土壤中的重金属镉(Cd)含量及形态,揭示了土壤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州南沙区地表水中Cd质量浓度均低于0.0001 mg ·L-1,河流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以上横沥水道为界呈现空间差异,重金属Cd主要沉积在上横沥以北,总Cd均值为2.71mg ·kg-1,上横沥水道及以南河流沉积物总Cd为0.062~0.39mg ·kg-1,对海洋环境危害小;②土壤剖面Cd含量随土壤埋深增加逐渐减小,埋深0~20、20~50、50~90、90~140和140~200cm等5层剖面Cd含量中值依次为0.51、0.50、0.45、0.42和0.33mg ·kg-1,且离散程度随埋深增加逐渐减小,pH小于5的土壤中Cd在垂向上的迁移量及迁移深度显著增加;③土壤中残渣态Cd约占40%,随埋深变化趋势基本持平,弱酸提取态Cd占比中值与pH的变化一致,均随剖面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可还原态Cd占比中值与铁、锰含量的变化一致,随剖面埋深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结果对城市周边农田土壤Cd污染的区域防治、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用HPGe-γ谱分析方法测定了阳江核电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38U、226Ra、210Pb、228Th、228Ra、40K、137Cs、134Cs、110mAg、58Co和60Co共11种核素的比活度,238U、226Ra、210Pb、228Th、228Ra、40K、137Cs等7种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分别为75.2~102.0、32.6~38.6、86.9~148、54.3~71.3、40.9~70.6、580~660和 < 0.16~3.82 Bq/kg干重,平均值分别为82.4±5.2、35.5±2.0、121.7±14、60.2±3.1、57.1±3.1、621±29和2.21±0.31 Bq/kg干重,134Cs、110mAg、58Co和60Co等4种核素的比活度均低于检测限。沉积物中226Ra/238U、210Pb/226Ra和228Th/228Ra比值的范围分别为0.35~0.48,2.63~4.17和0.96~1.36,平均值分别为0.43、3.43和1.06。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6Ra相对于238U亏损,而228Th与228Ra基本平衡;沉积物中γ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与粒度分布、离岸距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nTiO2(纳米二氧化钛)可作为其吸附污染物的运输载体而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累积与毒性,为明晰nTiO2吸附As(Ⅲ)(三价砷)后作为As的运输载体对水生物体内As累积与毒性的影响,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nTiO2浓度、As(Ⅲ)不同暴露水平相互作用下蚤体中As与Ti的累积含量、毒性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TiO2可在30 min内吸附As(Ⅲ)至平衡,其中2、20 mg/L的nTiO2对75 μg/L As(Ⅲ)的吸附率分别可达31.38%、51.84%,蚤体内As的累积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9和3.8倍,表明nTiO2可作为运输载体提高As(Ⅲ)在大型蚤体内的累积;但不同As暴露水平下蚤体As和Ti含量的相关关系表明,nTiO2作为载体的运输作用可能会因As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减弱.另外,nTiO2虽然作为运输载体提高了As(Ⅲ)在大型蚤体内的累积,但并未增加As(Ⅲ)对大型蚤的毒性.添加2、20 mg/L的nTiO2后,As(Ⅲ)对大型蚤的24 h IC50(半抑制浓度)分别从0.93 mg/L增至2.53和2.97 mg/L,表明nTiO2降低了As(Ⅲ)对大型蚤的毒性.研究显示,nTiO2虽增加了As(Ⅲ)在大型蚤体内的累积,但却降低了As(Ⅲ)对大型蚤的毒性,这有利于对nTiO2及其复合重金属污染风险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09.
基于AERMOD线源模式的城市路网一次PM2.5排放扩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PM_(2.5))易在城市交通密集区域和高峰时段扩散积累,形成高浓度的排放热点区域,对人体健康影响显著.本研究基于本地化机动车路网排放清单,应用AERMOD扩散模型对北京市六环内区域进行线源扩散模拟,探讨城市路网一次PM_(2.5)扩散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排放特征、气象条件和临时控制措施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典型工作日的排放水平下,冬季工作日的机动车源一次PM_(2.5)模拟浓度日均值为2.94μg·m-3,夏季工作日为1.95μg·m-3.两季24 h浓度变化均呈夜间浓度高于日间的特点,但两季峰值在气象条件和排放强度的双重作用下又有所区别.冬季早晚高峰峰值浓度分别为日均浓度的2.3和1.7倍,而夏季早晚高峰由于扩散条件相对较好并未明显形成一次PM_(2.5)峰值.研究还以APEC峰会为例,评估峰会期间临时交通管控措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似的季节气象条件下,APEC峰会期间机动车源一次PM_(2.5)模拟浓度日均值较峰会前削减50.1%,凌晨5:00达到小时最大削减率66.6%.冬夏季工作日机动车源一次PM_(2.5)扩散浓度的空间分布呈偏态分布,65%的浓度集中在30%的网格面积上.以冬季工作日为例,高浓度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各环路快速路、易拥堵主干道及省道、国道和高速路上,以上道路应成为排放控制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10.
邯郸市PM_(1.0)、PM_(2.5)污染特征及在线水溶性离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4年12月—2015年2月邯郸市大气中PM_(1.0)、PM_(2.5)以及PM_(2.5)中的硝酸根(NO-3)、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硫酸根(SO2-4)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PM_(1.0)中干性成分(PM_(1.0)_DRY)和包含水分的PM_(1.0)(PM_(1.0)_WET)分别占PM_(2.5)的74.0%和81.4%,PM_(1.0)为PM_(2.5)中的主要组成。利用锯齿型方法估算本地源和区域源对PM_(1.0)、PM_(1.0)~2.5、PM_(2.5)的贡献,得出区域源对PM_(1.0)的贡献为40.6%,明显高于对PM_(1.0)~2.5与PM_(2.5)贡献的32.3%和37.7%,因为PM_(1.0)直径小,在大气中存在时间较长、传输距离远。根据NO-3、WSOC、SO2-4与PM_(1.0)、PM_(1.0)~2.5的相关系数,推断NO-3、WSOC可能在PM_(1.0)生成,而SO2-4可能在PM_(1.0)~2.5中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