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 通过测试不同厚度冷轧塑变304不锈钢试样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腐蚀速率随位错密度、马氏体含量、残余压应力的变化规律.方法 试样板材原始厚度为5 mm,制备的冷轧试样的厚度分别为4.5、4.0、3、2.5、2.0、1.0 mm.采用Х射线衍射法测量不同厚度试样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再求差值,得到马氏体体积分数.通过 Х 射线应力测定仪测量不同厚度试样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利用IM6ex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不同厚度试样的极化曲线、阻抗谱和电化学噪声,电化学噪声采用不相关的三电极电解池体系.通过电化学测试,对不同厚度冷轧塑变试样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随着冷轧厚度的递减,马氏体含量和残余压应力增加,冷轧试样马氏体含量最大值在45%左右,残余压应力最大值接近600 MPa.经电化学测试,随着冷轧厚度递减,腐蚀速率先是增加,随后又降低,腐蚀速率峰值为7.7×10?4 A/cm2,最小值为3.2×10?4 A/cm2.对冷轧厚度为4.0、3.0、1.0 mm的无塑变试样进行电化学噪声时域曲线、频域曲线测试分析,腐蚀速率变化趋势与极化曲线、阻抗谱测试结果一致.结论 随着冷轧厚度递减,位错密度增大,马氏体含量增加,加速了冷轧塑变试样的腐蚀.冷轧厚度很薄时,较高残余压应力与晶体取向削弱了位错密度、马氏体含量对腐蚀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132.
133.
文章为了达到精准预测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目的,应用小波分解变换(wavelet transform)和长短期神经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Wavelet-LSTM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对北京市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研究首先通过小波分解变换将日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历史时间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并重新组合为高维训练数据集合;其次使用高维数据集训练LSTM预测模型,重复试验调整参数,获得最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对于污染物浓度预测比传统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4.
以AZM(阿奇霉素)、STZ(磺胺噻唑)、IBU(布洛芬)、DCF(双氯芬酸)、PRC(扑热息痛)、ATL(阿替洛尔)、CLF(氯贝酸)、CBM(卡马西平)和CAF(咖啡因)共9种WWMPs(wastewater-marking pharmaceuticals,污水印记药物)为目标物,采用HPLC-MS/MS检测方法,通过室内河流模拟系统,研究3种挺水植物组合(旱伞草+灯芯草、菖蒲+灯芯草、旱伞草+菖蒲)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不同介质(水相、泥相、水生植物)中WWMPs的变化特性及对常规污染物(如CODCr、NH3-N、TP、TN)的去除效果,并运用物料衡算等手段计算目标物的实际去除率.结果表明:3种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4种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CODCr、NH3-N、TP、TN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9.7%~47.8%、88.2%~99.4%、39.1%~58.1%和49.1%~58.5%;与无植物系统相比,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水相中药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尤其是对CBM、IBU和DCF,最大去除率均在54.0%以上;旱伞草+菖蒲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水相中CAF、CBM、CLF、DCF、IBU和STZ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51.6%~87.7%;3种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泥相中WWMPs的去除效果大小依次为菖蒲+灯芯草>旱伞草+菖蒲>旱伞草+灯芯草;不同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WWMPs的富集特性不同,9种WWMPs吸收效果大小依次为CBM > CLF > CAF > IBU > DCF > ATL > PRC > AZM > STZ;3种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对WWMPs的实际总去除率大小依次为菖蒲+灯芯草>旱伞草+菖蒲>旱伞草+灯芯草.研究显示,挺水植物组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城市河流中WWMPs及常规污染物,能作为净化水质、改善城市河流水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分析了PM2.5与臭氧成因的关联性及其相互影响,阐明了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的污染形势及二者的关联性,梳理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中已采取的重要举措,论述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在科学与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推进我国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工作的相关建议:①加快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精准性;③加快构建VOCs与NOx治理技术体系;④加大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力度,保障减排方案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6.
<正>一、海洋倾废管理起源海洋倾废在国际上最早起源于工业革命和海上贸易发展,以向海上倾倒城市垃圾和港口疏浚物为主,以及少量破船残骸。由于当时海洋倾废数量较小,基本能被海洋环境稀释,因此直到20世纪70年代,海洋倾废活动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既没有专门机构管理,也没有专门立法,倾倒点也是随意设置。随着海洋  相似文献   
137.
邯郸市大气PM_(2.5)成分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卫  马笑  王丽涛  马思萌  魏哲  张城瑜 《环境工程》2017,35(10):105-109
为研究邯郸市2015年PM_(2.5)的污染状况,采用河北工程大学监测站全年PM_(2.5)浓度和气象在线监测数据以及4个代表月4个站点离线采样成分数据,分析了PM_(2.5)的浓度水平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及其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PM_(2.5)的年均浓度为91.14μg/m~3,最高达到706.56μg/m~3;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PM_(2.5)浓度对邯郸地区能见度有较大影响。此外,邯郸静风频率较大,全年东南风风速较小,PM_(2.5)污染相对更加严重;PM_(2.5)中主要化学成分为SO_4~(2-)、NO_3~-和NH_4~+、OC和EC,4个站点采样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以大连南海域三类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对倾倒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浅地层调查技术中的单/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底探测和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倾倒使得海底地形发生明显变化,且相比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更能准确获取海底地形特征,推荐使用;由于倾倒造成微地貌与底质组成变化,侧扫声呐海底探测能明确识别出倾倒物质分布区域;而由于倾倒物质为与该海域沉积物组成差异不大的疏浚物,且近年倾倒量微小,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无法辨识倾倒物内部的期次分层,在该类倾倒区的监测中意义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分析西部某气田天然气管路球阀发生开裂泄漏事故的原因。方法对球阀的化学成分、断口、金相组织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球阀裂纹起源于阀体内表面,裂纹沿晶界扩展,晶界未发现贫铬现象,不存在晶间腐蚀;阀体材料存在沿晶铸造缺陷和枝晶露头,水淬激冷过程中形成沿晶微裂纹,承压状态下裂纹沿晶扩展;球阀螺纹根部最薄且应力集中,裂纹由内向外扩展,最终沿螺纹根部环向断裂,断口形貌为沿晶断裂。结论导气球阀失效原因是螺纹根部存在应力集中和铸造阀体存在缺陷。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阀体承压状态下沿晶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0.
中石油东部炼油企业设备腐蚀与控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原油炼化过程中对设备与管道造成的腐蚀破坏作用,分析了主要腐蚀性介质单质硫、硫化氢、环烷酸及HCl+H_2S+H_2O体系的来源、形成机制、腐蚀机理,介绍了中石油东部七个石化企业所加工原油的含硫、含盐和含酸情况,依据炼油流程分别对比阐述了这些企业的原油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和其他流程中主要设备和管道的腐蚀与控制现状,并提出了中石油炼化企业和相关的研究机构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