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针对重金属膨胀土现有技术浸水稳定性不足、重金属浸出率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文章采用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SSH新型土壤固化剂对重金属Pb、Cd污染膨胀土进行改良,以满足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及重金属浸出阈值。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养护龄期等因素对自由膨胀率、抗压强度、浸水稳定性和重金属固化效率的影响。通过XPS、SEM等方法对样品中物质存在形式和表面形貌变化进行表征,研究了重金属膨胀土改良的过程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掺量配比为:膨胀土∶SSH∶石灰=92%∶4%∶4%时,自由膨胀率由62.87%降低至6.46%,抗压强度提高2.46倍,浸水稳定性明显提升,重金属固化效率均达到90%以上。表征结果显示,SSH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及包裹保护等作用进一步提高土粒聚集性和重金属固化效果,明显改善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能,同时重金属Pb、Cd固化后主要以PbSiO3和CdSiO3等沉淀形式存在于体系中。研究结果可为解决重金属污染膨胀土的改良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82.
论述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就功能区的划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具体方面,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3.
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_3-TiO_2/AC光催化降解刚果红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3-TiO2/AC光催化剂,以偶氮染料刚果红为目标降解物,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刚果红废水的降解条件,并对其光催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刚果红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10 g/L,pH=7,H2O2用量为3.5 mL/L.在最佳条件下,当刚果红废水起始浓度为40 mg/L时,反应120 min后,刚果红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5.21%,较相同条件下TiO2/AC对刚果红染料的降解率提高了19.57%.光催化剂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  相似文献   
284.
造纸污泥的电渗透脱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渗透脱水技术对经过带式压滤后的制浆造纸混合污泥进行深度脱水,考察了机械压力、电压梯度和污泥厚度对污泥电渗透脱水效果与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压力从25 kPa升至76 kPa时,脱水效果也会随之提高,但是继续增大机械压力对脱水效果的提高作用就会变得不明显;随着电压梯度的增加,脱水效果会有明显的升高,但是能耗也会相应地增加;电压梯度恒定为30 V/cm且污泥厚度从0.35 cm增加到1.40 cm时,脱水效果和能耗都会相应地增加。对于所有的电脱水实验,当污泥的含水率从74.85%降至60%时所需要的能耗均在0.14~0.28 kWh/kg去除水之间。综合考虑脱水效果和能耗,可认为最优脱水条件是:机械压力为76 kPa,电压梯度为30 V/cm,污泥厚度为0.7 cm。  相似文献   
28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聚驱采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驱采油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情况下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以含油量、COD和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污染物处理指标,分别考察了MB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溶解氧(DO)对MBR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BR处理聚驱采油废水的最佳条件为:HRT 10 h,温度30℃,DO 2.0~4.0 mg/L,此时,膜出水中含油量平均去除率为96.7%,COD平均去除率为78.9%,HPAM平均去除率为75.0%.在最佳条件下连续运行30 d,MBR内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可达98.8%以上,且膜出水悬浮物粒径中值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94)中A1级回注水的规定值,聚驱采油废水得到理想的处理.  相似文献   
286.
郝静  李建明  陈志  董国光  黄莹 《安全》2008,29(5):16-18
对于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高校,应根据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人员应急救援方案,选择与规划紧急避难场地。本文以四川大学一个学生宿舍园区为例,规划该园区的地震逃生路线和紧急避难所,并论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87.
海岸带是人地关系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带.浙江乐清湾海岸带地区在著名的"温州模式"的熏陶下,其城镇发展具有典型的乡村城市化的特征.本文选取乐清海沿岸的乐清市、玉环县和温岭的23个建制乡镇为研究范围,在阐述乐清湾海岸带地区乡村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从隐性机制和显性机制两方面探讨了研究区以市场推导为主动力的"自下而上"的乡村城市化发展机制.隐性机制,包括农村内部的推动力、城市的拉动力和农民主体观念的转变;显性机制,包括市场激励、政策环境、资金因素、政府作用和交通发展.最后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调控对策,即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培育优势城镇等.  相似文献   
288.
程海水质变动特征与水安全预警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S定位,在程海湖设置了3个断面9个采样点,对程海水质进行了为期1 a的研究,分析了水质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辨识出影响程海水质时空变动的主要因素,提出水质安全预警级别与阈值判定建议.结果表明:2009年10月-2010年9月程海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其中有半年(1月、4月、5月、8月、9月、12月)水质类别为Ⅳ类,不能达到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另半年水质类别为Ⅲ类,达到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超标项目有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溶解氧(DO),超标率分别为35.2%、14.8%、10.2%和9 3%,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10倍、0.95倍、1.83倍和0.03倍,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46 mg/L、5.15 mg/L、0.773 mg/L和7.51mg/L.水平变化特征为:湖南部—湖中部—湖北部水质逐渐下降;湖东部—湖中部—湖西部水质逐渐变差,湖东南角水质最好,湖西北角水质最差,湖中心水质并不明显优于湖周水质,其差异性多因TP、TN的差异引起.垂向分布上则比较均匀,但CODMn、TN、TP在湖底层明显升高,其原因相对复杂.辨识出影响程海水质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a(Chl.a)、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提出了水环境安全预警体系中5项指标的水质安全预警级别与判定阈值,建议三级黄色预警值分别是0.020 mg/L、0.60 mg/L、0.030 mg/L、3.5 mg/L和3.0 m.  相似文献   
289.
从引射除尘技术的机理出发,研制了放煤口引射除尘器,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降除尘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90.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遥感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法,以2 a为一研究时段,定量分析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后植被覆盖变化。结果表明:输水11 a来,Ⅳ级低覆盖植被、Ⅴ级裸地及沙地仍是研究区主要地类。与2000年相比,2010年Ⅰ级极高覆盖植被、Ⅱ级高覆盖植被、Ⅲ级中覆盖植被、Ⅳ级低覆盖植被均呈现逐级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了986.76、 681.84、 1 091.88、 8 641.89 hm2;Ⅴ级裸地、沙地减少了11 420.37 hm2。整个研究时段,Ⅲ级与Ⅳ级间、Ⅳ级与Ⅴ级间的转化为研究区主要转化类型。随着输水次数和年输水量的稳步增加,研究区植被覆盖类型将向覆盖度、面积稳步增长的平衡态发展,而随着输水量的减少,植被覆盖又转向类型变化频繁的非平衡态。植被覆盖度的增减变化客观反映了输水状况(输水量、输水持续时间),持续、稳定的输水是植被覆盖(覆盖度、面积)稳步增长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