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241.
近35 a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4 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 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 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 hm2增加到6.56×104 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升到2.00%。其中,1976-1988 年为缓慢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09%,1988-2006 年为快速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59%,2006-2011 年为急速增长期,年增长率达0.86%。耕地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减少则主要源于建设用地扩张。②耕地聚集度从下游到上游不断减少,其中拉萨市耕地聚集度最高但下降最快。耕地空间变化表现为中游以耕地增加为主,下游以耕地减少为主。中游的墨竹工卡县具有最高的耕地相对变化率,因而区域差异度最大。③耕地扩张不断向更高海拔和更大坡度的范围推进,其中4 000~4 200 m海拔高度和5°~10°坡度范围的耕地净增加量最多。  相似文献   
242.
北京地区暖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研究利用静态箱法在北京市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生长期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森林(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土壤进行了温室气体(CH4、CO2和N2O)排放规律的野外原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暖温带主要代表森林类型的土壤作为CH4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H4,同时作为CO2和N2O的源向大气排放.观测结果显示:不同的森林土壤类型其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范围各不相同,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通量范围分别是:42~103μg/(m2·h),15~344mg/(m2·h)和-61~101μg/(m2·h);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13~182 μg/(m2·h),23~380mg/(m2·h)和-15~183 μg/(m2·h);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12~128 μg/(m2·h),15~292mg/(m2·h) 和 -94~153 μg/(m2·h).观测期内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平均通量分别是:-66 μg/(m2·h),145mg/(m2·h)和22 μg/(m2·h);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67 μg/(m2·h),146mg/(m2·h)和45μg/(m2·h);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79 μg/(m2·h),150mg/(m2·h)和31μg/(m2·h).本研究估算了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不同的温室气体生长期内的排放总量,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排放总量分别是:-5.34kg/(hm2·a),13.9Mg/(hm2·a) 和2.58kg/(hm2·a); 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排放总量分别是:-6.20kg/(hm2·a), 14.07Mg/(hm2·a)和4.19kg/(hm2·a); 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排放总量分别是-6.85kg/(hm2·a), 15.71Mg/(hm2·a)和4.30kg/(hm2·a).  相似文献   
243.
镉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模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镉污染治理策略多以改造和净化环境、恢复土壤质量为宗旨。作者从有效利用污染农田的角度,提出了农业生态整治策略,即将污染农田作为一种特殊资源,通过发掘利用生物(植物)自身的耐(抗)镉基因,使污染土地在农业领域重新获得安全而高效的利用。介绍了对某铀矿区近40hm2镉污染农田进行治理利用的成功实践。通过采用桑蚕生产模式替代粮作生产模式,杜绝了污灌污染,消除了食物链中镉的危害,使土壤生产力得到恢复,农田年均产值比水稻模式提高2880元/hm2,比种玉米提高8880元/hm2,利税增加1980元/hm2,耕层土壤镉含量年平均下降1.33mg/kg。还论述了镉在桑树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桑树生长和蚕茧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4.
从吸附动力学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导得静态试验中,重金属离子的泥沙吸附量和水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进而导出重金属离子的泥沙平衡吸附量和水相平衡浓度随泥沙吸附特性、水相初始浓度(泥沙初始吸附量)和泥沙浓度变化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泥沙浓度不影响吸附特性参数如饱和吸附量b,解吸与吸附速率系数之比k及吸附速率系数k_1,而水相初始浓度对k_1有较大影响;对平衡吸附量而言,泥沙浓度和水相初始浓度均有较大影响,并可从质量守恒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45.
为研究煤样强度与冷加载周期、表面裂隙宽度和裂隙体积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液氮作为制冷剂,对水饱和煤样进行1~5周期循环浸泡冷加载,使煤样原生裂隙结构发生损伤,通过拟合多项式揭示周期、表面裂隙宽度和裂隙体积变化量作为损伤因子对裂隙结构的损伤规律,构建损伤判据。结果表明:煤样随着循环冷加载周期的增加,表面裂隙宽度由微观向细观和宏观演化;循环冷加载4个周期为煤样冻裂和抗压的强度极限,2个周期为煤样裂隙饱和水吸附能力极限;冷加载对煤样的原生裂隙结构作用显著,使裂隙在膨胀拉应力作用下发生扩展,同时水结冰体积膨胀,对裂隙结构损伤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6.
为了解湖南省典型金属冶炼与采选行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30家金属冶炼与采选行业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评价了土壤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6+)、铜(Cu)、镍(Ni)、锌...  相似文献   
247.
以彝良县角奎镇塘房村为例,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中相关环保措施的选择和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48.
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燃气已经成为城市能源中的重要一员,燃气管网破坏亦成为城市所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城市埋地燃气管网的破坏风险,往往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过分析常州市埋地燃气管网破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城市内涝、土壤腐蚀等4个风险评价因子。运用MATLAB中的人工神经网络工具,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计算,优化了模型网络结构,建立了常州市埋地燃气管网破坏风险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计算结果,并为常州市埋地燃气管网的安全防护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9.
水淹和水窜是油田在水驱开发时常见的安全问题,储层非均质性是引起水淹和水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于水淹水窜的作用,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法建立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关系式,并将其转化为水淹水窜风险概率,把水淹水窜风险概率进行分级,以此判断非均质性对于水淹水窜的作用。以BD油田阜二段第三砂层组为例进行水淹水窜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非均质性严重,水淹水窜风险概率均大于80%,储层非均性极容易导致油田在注水开发时发生水淹水窜。该区在注水开发时需要重视工艺设计与防护措施,以降低水淹水窜风险。  相似文献   
250.
山东半岛东北部地区干旱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7/02/27与2017/05/18两期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反演得到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构建LST-VI特征空间,并对建立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进行分级分析与差值变化监测。主要结论如下:(1)两期影像LST-VI特征空间整体上均近似呈现三角形,MSAVI指数拟合的干湿边方程结果均优于NDVI指数,平均R2为0.769 9。(2)研究区干旱等级变化整体呈现"三增两减"的特征,其中中度干旱面积增加3 694 km2,增幅高达225.76%,并且增加来源主要是轻度干旱等级。(3)研究区干旱等级差值检测以等级增加为主,增加总面积为5435.07 km2,但等级增加与等级降低均主要为变化一个等级。整体而言,研究区干旱等级逐渐增加,干旱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