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解析法推导了球壳和柱壳等静压时采用的包套对等静压压力的屏蔽公式 ,结果表明包套屏蔽压力的大小与包套的壁厚和屈服应力成正比 ,对于同样厚度的包套 ,球壳包套屏蔽的压力比对柱壳包套屏蔽的压力略大 ,前者为后者的 3倍。  相似文献   
12.
甲:(自唱)红灯停,绿灯行,酒后开…车遇…到警察我绕…道行,绕…道行,绕…行。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原经济区内部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对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决策参考意义。基于中原经济区2000~2015年各市和各县人口和GDP数据,运用不均衡指数、地理集中度等方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分析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全局来看,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数值在逐渐增大,表明区域整体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规模向不均衡发展,区域内部差异在逐渐增大;②在局部空间上,集中度指数显示中原经济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呈现出中东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ESDA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在空间上趋于集聚分布,且两者空间相关性显著。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港口的发展对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港口体系演化研究一直是港口地理研究的热点。选取长三角14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以1990~2015年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港口数量为研究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偏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集散趋势和演化过程,重点凝练其演化模型并分析了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经历了分散和集中两种发展趋势,呈现出格局特点明显不同的4个发展阶段,并朝着区域化阶段发展。形成了“原始单核结构→极核枢纽结构→双核枢纽结构→多核协同发展结构”的演化模型。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过程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区域经济、政策和制度、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等,并且不同因素在各阶段对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化模型,并对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正> 湖北省人民政府于3月10至14日在武汉召开了全省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传达、贫彻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精神。各地、市、州、县的负责同志以及省直机关、工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有关领导和环保方面的专家教授共四百多人出席了大会。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宁夫、副省长田英、郭振乾、梁淑芬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一致强调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重大国策。我们决不能再干那种自毁家园,破坏生存条件的蠢事。要求各级领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度量,利用南京市2001年至2003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南京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足迹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能源消费生态足迹在近3年的生态足迹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南京目前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其他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仍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18.
江西武山铜矿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铜矿是由两件类型的铜矿体组成,即产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和产于花岗闪长班岩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矿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类型矿体的矿石和矿石矿物在稀土元素组成持征上具有明显区别.这为探讨武山铜矿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流域核心-边缘结构模式探讨——以赣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作为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域单元,其总体空间结构规律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在介绍与评价施坚雅流域核心 边缘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对赣江流域空间结构特征与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可分为核心区、过渡区、边缘区,体现出明显的核心 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山、江、湖,作为构成赣江流域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内在的时空耦合关系。具体而言,赣江流域最大的河流赣江纵贯流域南北,注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成为连结上游山区和下游湖区的纽带,山、江、湖彼此相连,息息相关,构成一个互相关联、互为依托的生态大系统。因此,有必要将山江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论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资源综合开发上,还是在工农业发展布局上,都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进行全面的、有步骤的综合开发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象山港(半封闭港湾)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其潮位、潮流、温度、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象山港海域的水动力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象山港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在上述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三维水质模型,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可以反映水质的变化趋势。利用验证后的水质模型,针对排污口的落潮排放、排放量减少和排污口整合3种排污策略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排污口对象山港水质变量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象山港水质环境受排污口影响明显,3种排污策略均可以直接降低港内DIN浓度,但不同的工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