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酶法降解偶氮染料刚果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温度、pH、酶量、刚果红浓度和双氧水浓度显著影响。为研究各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刚果红降解影响,提高刚果红的降解率,分别使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刚果红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灰盖鬼伞过氧化物酶降解刚果红的最适条件为:pH 5.0、32℃、酶量4.98 U、双氧水0.1 mmol/L、刚果红20 mg/L,此时刚果红最高降解率为34.84%。然后选双氧水浓度、刚果红浓度和灰盖鬼伞过氧化物酶量作为3个因素,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用响应面法对刚果红降解进行优化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拟合度良好的二次多项方程模型(R2=0.990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刚果红浓度和酶量是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双氧水与酶以及染料与酶之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响应面分析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双氧水浓度0.15 mmol/L,刚果红浓度为27.21 mg/L,酶为2.0 7 U,在此条件下,刚果红降解率达58.13%。  相似文献   
92.
针对宁夏地区新建的河滨 220 kV 智能变电站中顺序控制功能的特点,按照 Q/GWD 383-2009标准中对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功能的要求,分析比较了变电站顺序控制的实现方式,介绍了河滨220 kV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逻辑及方案,对未来宁夏地区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发展应用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河滨220 kV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方案充分考虑了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特点,为 220 kV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3.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活性红X-3B染料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活性红X-3B染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废水电导率、脉冲电压、脉冲频率、针板间距以及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电导率为200μS/cm、脉冲电压为34kV、脉冲频率为60Hz、针板间距为15mm、曝气量为12L/h、处理时间为60m in时,活性红X-3B染料废水脱色率能达到98.6%。  相似文献   
94.
利用黑龙江省2003-2005年的交通事故资料,分析了事故的日、月、季变化特点,指出过渡季节的3-4月和10-11月为事故的多发期,雨、雪天气为事故多发的最不利的交通环境。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评定通安全的气象环境指数及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95.
以长武生态站水肥产量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模型预测的分析方法,揭示出黄土高原旱作塬区高产农田的水分环境效应在于过度消耗土壤水库,降低土壤含水量,使作物生长转而过度依靠年度降水,出现年际产量的高波动性。指出旱作高产高波动性具有可持续性,它是当前旱作农业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采用称量法制备瓶装1μmol/mol氮气中42个组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建立了选择离子模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对目标组分在气瓶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所选择的42种目标组分完全满足中国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4—2013)和美国环保署《使用特殊处理的采样罐/气相色谱仪检测环境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EPA TO—14A)这2个方法标准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有害成分的监测要求。将研制的气体标准物质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分别进行了比对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比对结果与国际等效度。结果表明,1μmol/mol氮气中42种组分VOCs标准物质的有效期为一年,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5.0%(包含因子k=2),并取得国家标准物质证书GBW(E)062231。  相似文献   
97.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梳理长三角地区工业园区实际发展现状,总结出了目前区域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土地开发粗放、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化工布局与人居环境存在冲突,整体规范化发展不足及个别开发模式下存在管理漏洞等问题,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提出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实体开发边界,加强工业用地挖潜提升,调优调绿区域化工石化产业,解决人居环境安全隐患,加强园区专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
微波辐射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行设计加工了微波热重实验装置,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菜籽粕热解过程特征及其产物产出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菜籽粕微波热解与电热热解产物产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菜籽粕微波热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反应区间为180 ~ 370℃,其转化率可以达到87.0%;纤维素的热解反应区间为370 ~ 550℃,其热解转化率32.8%.表明在微波作用下,纤维素的热稳定性远高于半纤维素.在菜籽粕的微波热解过程中,冷凝液的产生主要集中在100 ~400℃的温度范围内,热解得到的生物质油类主要是菜籽粕的半纤维素热解生成的.不凝气的产生主要集中在300 ~ 600℃的温度范围内,并且主要为纤维素与木质素的热解反应产生的.与电热方式相比,菜籽粕的微波热解升温速率较快,菜籽粕微波热解生物质炭的产出率较高,冷凝液产出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
针对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冬季处理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在处理系统中构建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及其吸附饱和后进行生物再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4 m3·m-2·d-1(COD:150~350mg·L-1、NH 4-N:10~30 mg·L-1、TP:1.0~4.5 mg·L-1)和蛭石层填充高度≥60cm的条件下,无植物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可至少在45d内保持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从而可基本满足人工湿地在植物换季时期的处理需要,而且,增加系统含氧量和蛭石用量可提高体系缓冲性能.在夏秋季温度较高的条件下(25~30℃),利用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和植物根系的吸收与复氧功能,可有效提高蛭石再吸附的能力,其中有植物的湿地单元90d后蛭石吸附容量的再生率可达88.2%~91.3%,生物再生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符合指数关系,植物种类、干湿交替时间和碳源对蛭石生物再生过程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客车超载频频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使客运超载成为亟待解决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在客车超载智能检测基础上,利用GPRS无线通讯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完成对客车超载、超速、路线等信息的实时记录和无线传输,实现对营运客车的远程、实时监控,满足了对客车超栽综合管理的要求.同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容易进行新业务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