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43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南四湖是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质安全的重要输水通道,对其水质保障综合控制方案阶段实施的输水干线水质改善进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SMS软件建立了南四湖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边界简化、网格划分、参数选取与设置、模型调试与检验等研究工作,确定了各计算方案的水力学和水质边界条件,模拟计算了南四湖上、下级湖调水期的二维流场和浓度场。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全面实施"治、用、保"流域综合治污体系,并发挥综合效益的控制方案4的水质最好,同一控制方案输水主航道的水质最好;上级湖控制方案4的调水出湖口CODCr为19.81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TP为0.053 4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河流)标准,但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湖泊)标准;下级湖各控制方案的调水出湖口CODCr和TP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湖泊)标准,且在相同工况下,下级湖水质优于上级湖;南四湖上、下级湖输水水质模拟计算结果与各水质保障综合控制方案的总排放量相一致,即总排放量大的控制方案其调水出湖口的污染物浓度也高。  相似文献   
163.
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镉的富集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Cd在表层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土地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中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60件、深层土壤样品7件、85件水稻样品和73件玉米样品(配套采集根系土样),分析了土壤及农作物中Cd的含量、土壤中TFe2O3、Mn、有机质(Corg)、Se等含量和土壤pH.基于地统计...  相似文献   
164.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刻剖析了2009年度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中有关技术层面的种种问题:技术路线不够完善,污染物核算方法不够灵活,产排污系数失真且使用随意,数据审核形同虚设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修正技术路线,调整污染物核算方法,动态更新产排污系数并约束使用,加强数据审核。技术问题的总结和解决为准确提供"十二五"减排基数和建立"十二五"环境统计技术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5.
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的构建对增进公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景观质量是其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定量评价景观要素的美景度是提升景观质量的基础。以福州福道为例,首先利用灰色统计分析法预选其景观要素,然后采用图像语义分割法和景观美景度评价法对福道的景观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最后通过偏相关分析,建立福道景观美景度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福道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PSPNet对植被和天空景观要素的识别精度分别达到88.61%和90.91%,说明图像语义分割法可实现对福道景观要素的有效量化;(2)景观美景度值分析结果显示,山体侧有植被步道区域的总体景观美景度评分最高,休憩亭廊区域的总体景观美景度评分最低;(3)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天空开阔度、绿视率、植物色彩丰富度、最远视线距离、可视区域面积和场景色彩丰富指数是决定福道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建立的福道景观美景度评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度和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冠顶式森林步道景观质量的定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6.
针对传统污泥法对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的问题,利用多级臭氧气浮中试实验系统(DOIF)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DOIF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DOIF工艺。为进一步确定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三维荧光(3D-EEM)和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气浮氧化脱色效果良好,臭氧投加量、PAC投加量和回流比分别为21 mg?L-1、9 mg?L-1和40%的情况下,废水脱色率和DOC去除率分别达到99.1%和25.2%。臭氧气浮降解活性红M-3BE的工艺中,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矿化起主要作用。其作用机理推测为,首先活性红M-3BE非对称断键为Ⅰ、Ⅱ和Ⅲ,其次Ⅰ分解为2种中间产物,并随后分解为萘和萘酚,Ⅱ分解为均三嗪,Ⅲ分解为苯环。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去除效果明显,为后续臭氧气浮技术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7.
倒置A2/O与常规A2/O工艺除磷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倒置A2/O工艺的沿程监测和工艺解析,分析明确了该工艺生物除磷效果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缺氧池反硝化不完全,厌氧池高浓度硝酸盐是抑制聚磷菌释磷的重要因素。当厌氧池内硝酸盐浓度大于4 mg/L时会明显抑制生物除磷效果。硝酸盐的浓度在1~4 mg/L时,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升高,释磷效果显著降低。为避免硝酸盐对聚磷菌的影响,需将厌氧池硝酸盐浓度控制在1 mg/L以下。硝酸盐对聚磷菌释磷的影响原因是生物脱氮除磷对碳源的竞争,以乙酸钠和原污水为碳源分析硝氮盐对释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易于生物降解的优质碳源更有利于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磷,倒置A2/O的前置式缺氧池首先将大量优质碳源用于反硝化,而造成后续厌氧池聚磷菌释磷效果差。针对这一研究结果,对该污水厂提出将倒置A2/O调整为常规A2/O的改造方案,改造后厌氧池硝酸盐浓度由3.57 mg/L降低至0.89 mg/L,聚磷菌释磷量提高1.8倍,系统除磷效果增强,出水总磷降低至0.66 mg/L,与倒置A2/O相比降低0.21 mg/L。  相似文献   
168.
单菌种和混合菌处理养殖污水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养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膜法技术,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酵母菌(Saccharomyces)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及其混合菌对养殖污水的净化能力。实验共进行35 d,设置了8个处理组,以添加无菌生理盐水的处理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了菌种的处理组,对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P4+-N和NO2--N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4个处理组对无机磷(TP)的去除能力要显著高于其他未接种该菌的处理组,TP的最终浓度维持在0.2 mg/L,而其他处理组在0.59 mg/L以上;添加菌种的各处理组对化学需氧量(CODMn)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3种菌混合的处理组去除率最高,达76.9%。在本实验条件下,混合菌处理污水的能力要优于单菌种,3种菌混合的处理组要优于菌种两两混合的处理组。  相似文献   
169.
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对转炉钢渣进行了固相氧化改质,并对改质后钢渣进行了磁选处理,分析对比了干式磁选和湿式磁选对改质钢渣的磁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氧化改质处理,能够使钢渣中无磁性铁氧化物向有磁性镁铁尖晶石发生转变,后者可通过磁选进行有效分离。原钢渣进行氧化改质的最佳加热温度和气体通入速率分别为1 100 ℃和7.5 L·min-1。钢渣通过固相改质后,更容易获得高回收率的高品位精矿,对钢渣的磁选宜为湿式弱磁选,实验范围内磁选工艺的最佳磁感应强度为0.102 T。在加热温度1 100 ℃,保温时间30 min,气体通入速率7.5 L·min-1的条件下,改质钢渣产率达到22%,铁品位达到62%,回收率达到64.95%。  相似文献   
170.
探究了臭氧混凝耦合体系(hybrid ozonation-coagulation,HOC)中H2O2对溴酸盐消毒副产物(BrO3)的抑制效能,明确了BrO3的主要生成途径和H2O2对BrO3生成的抑制原理。结果表明,当n(H2O2):n(O3)>0.5时,H2O2能有效延缓BrO3的生成。当臭氧投加量为4.5 mg·L−1n(H2O2):n(O3)=2时,能有效的将BrO3生成量控制在0.01 mg·L−1以下。通过对BrO3生成贡献率和Br消耗动力学的分析,臭氧直接氧化是HOC工艺中BrO3生成的主要途径,贡献率维持在80%以上。在H2O2抑制条件下,•OH间接氧化贡献率有所提高,但臭氧直接氧化仍然是HOC工艺中BrO3生成的主要途径,贡献率在60%以上。在H2O2抑制条件下,Br的消耗反应为先慢速后快速,前期慢速反应阶段Br的氧化过程被抑制,后期快速反应阶段中残余H2O2的存在减少了体系中活性氧物质的浓度,进而有效抑制了BrO3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