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外加碳源的反硝化脱氮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人工配水条件下水解酸化液反硝化处理的适宜COD/NO3--N比范围,在适宜COD/NO3--N比条件下与甲醇、乙酸钠的反硝化效果进行对比,并验证了水解酸化液对于生活污水的反硝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配水条件下利用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适宜COD/NO3--N比为4.9~6.0,反硝化速率最高可达25.0mg NO3--N/(gVSS·h).反应过程存在2个不同的硝态氮去除速率阶段,并出现了亚硝氮积累.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为含多种VFA成分的混合物,其反应过程中硝态氮的去除速率比甲醇、乙酸钠等纯物质做碳源时的硝态氮去除速率快.将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用于生活污水脱氮处理,当COD/NO3--N比为6时,水中的硝态氮以及亚硝氮均能够得到较为彻底的去除.  相似文献   
62.
粪渣污泥上清液和填埋场渗滤液混合处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深圳市的情况,提出将粪渣污泥脱水上清液和玉龙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混合处理的工程方案。经过比较,推荐上清液和渗滤液混合废水的处理采用UASB和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脱水粪渣和剩余污泥的处理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案,使排放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下,做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和运行管理方面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3.
渗滤液回灌量对其特性及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4座规模为42m3的模拟实验柱,1号、2号和3号实验柱每周分别回灌填埋垃圾量5.3%,2.7%和0.67%的渗滤液,4号实验柱每周回灌填埋垃圾量0.33%的清水作为控制柱进行对比研究回灌量对渗滤液特性和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3%的渗滤液回灌比能更大程度地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使有机物在更短的时间内释放,减小产甲烷的迟滞时间.采用2.7%回灌比的实验柱能形成更好的微生物环境,反应器温度保持在35℃,对渗滤液有最好的处理效果,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和88%,同时还具有最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填埋场设计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渗滤液回灌量.  相似文献   
64.
调理剂和通风方式对污泥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了自主设计的污泥生物干化实验室模拟系统,研究了调理剂、物料配比和通风方式等实验条件对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锯末相比,秸秆有利于反应物料温度的上升,含水率下降程度更大;利用秸秆调节污泥初始含水率在60%和65%的实验条件下时,物料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下降了7%和6%,当初始含水率65%时,生物堆体的温度和含水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与连续通风相比较,间歇通风的实验条件有利于生物堆体的温度的升高和干化效果;在该实验中,最佳的生物干化条件是以秸秆为调理剂,初始含水率调至65%以下,以间歇方式进行通风。  相似文献   
65.
深圳下坪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垃圾填埋渗滤液产生量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选择经验-合理式模型作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模型。综合下坪垃圾填埋场不同汇水面积、降雨量和渗滤液量的现场实测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确定了模型参数,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液产生量与现场实测渗滤液产生量的对比分析了本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及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渗滤液回灌负荷对填埋场垃圾产气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4座有效垃圾量均为30t的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柱(R1~R4),每周分别回灌1.6,0.8,0.2m3的渗滤液和0.1m3清水,对比分析渗滤液回灌负荷对垃圾产气效能及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比例最大(5.3%)的实验柱R1在回灌5周后开始大量产气,比R2~R4分别提前了7~13周;且垃圾产气速率与系统进水COD、VFA等污染负荷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回灌至第50周时,R1柱内垃圾更趋于稳定,TOC和COD的累积气相转化率分别为28.96%和14.57%,这表明部分有机质在回灌早期随液相流失,减少了垃圾产气潜能.因此,为提高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垃圾产气效能,应根据垃圾稳定化的不同阶段适时地调整回灌方案.  相似文献   
67.
砷渣和铬渣的药剂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施加药剂稳定砷渣和铬渣的工艺流程和有关的基本技术参数。经稳定化处理后的废渣毒性大有降低,溶出液中砷、铬含量在容许范围。   相似文献   
68.
针对2座中试规模反应柱,分别考察渗滤液回灌和不回灌的情况,研究传统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对其最终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对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对难降解物质以及氮、磷的净化效果不明显.回灌44周后,渗滤液的BOD5去除率达到98.5%,但出流的BOD5/COD值仅为0.07,BOD5/TN和BOD5/TP分别为0.13和11,远低于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适值,很难通过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净化.在设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渗滤液经过回灌后组成特性,选择合适的渗滤液处理方案和填埋、回灌方式,充分利用垃圾体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69.
许鑫  蒋建国  陈懋喆  罗曼  张妍  杜雪娟 《环境科学》2007,28(7):1644-1648
对南方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新鲜焚烧飞灰对CO2的吸收及其碳酸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从水分添加量、CO2的分压等因素,考察了飞灰中重金属Pb的稳定化效果,并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XRD)、扫描电镜实验(SEM)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添加水分时,焚烧飞灰对CO2的吸收效果较差;当水分添加量大于10%时,焚烧飞灰对CO2的吸收效果较好.焚烧飞灰对纯CO2的吸收效果较好,空气中的CO2含量较低,在反应1 d后吸收效果不是十分明显.XRD实验结果表明,CO2的吸收会使焚烧飞灰中大量的Ca(OH)2与CO2反应转化为CaCO3,从而降低焚烧飞灰的碱性;部分重金属的氧化物会被碳酸化成生相应的碳酸盐.SEM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碳酸化处理后的飞灰颗粒表面生成了片状和圆柱状的晶体物质.  相似文献   
70.
以总还原硫(TRS)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基于厌氧-混凝-高级氧化工艺的中试系统各处理单元对转运站污水中恶臭物质的处理效果。转运站污水中,TRS总量为0.602 mg/L水,而经过厌氧、混凝、高级氧化等处理单元后依次为4.167,3.513,0.168 mg/L水。厌氧对含硫有机物的降解是恶臭物质产生的重要过程,混凝过程对污水恶臭去除作用很小。相比于混凝出水,高级氧化对恶臭物质去除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