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通过平行运行3个分别以O2、NO-3、NO-2为电子受体的SBR除磷系统,探讨了反硝化除磷区别于好氧除磷的工艺特征及其内在微生物竞争机制.NO-2不会对经驯化后反硝化聚磷菌(DPAO)的缺氧吸磷产生直接抑制作用,但其作为反硝化除磷电子受体的效能远低于NO-3;具备利用NO-3而缺乏NO-2反硝化酶系的DPAO(DPAO5)流失及聚糖菌(GAO)增殖是根本原因.而NO-3是一种高效电子受体,其反硝化除磷效能与以O2为受体的好氧除磷系统相当,两者在除磷计量学和功能菌群构成上十分接近.作为聚磷菌(PAO)的竞争者,GAO在3个研究系统中均大量存在.基于对不同电子受体的利用能力,PAO包含PO、PN、Pn、PNn、PON、PONn等6个种类.PON和PONn等兼性PAO是生物除磷的主体,其在污泥中比例越高,系统的除磷负荷也越大,即SBRo>SBRn5>SBRn3.  相似文献   
22.
NaCl改性沸石对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aCl溶液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NaCl浓度、温度及沸石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吸附机制分析、吸附等温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进一步比较了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为6%(质量分数)、温度为303 K、天然沸石用量为15 g(以100 mL的NaCl溶液计)的优化条件下,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分析可知,沸石经改性后表面变粗糙,平均吸附孔径变小,比表面积变大。2种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303 K时,改性沸石比天然沸石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增幅为34%以上。颗粒内扩散是沸石吸附氨氮的限制性因素,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具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其吸附速率常数略大于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23.
采用上流式活化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微污染地表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结果表明,活化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AZBAF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水力负荷1.2m/h,气水比为(3~1):1条件下,AZBAF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60%和10%~27%,尤其对小分子量(MW<1kDa)有机物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同时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池30cm以下部分,这与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布规律一致.暂时停运(5~10d和35d)对生物过滤影响较小,系统重启后可在6~8h和24h内基本恢复至原有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24.
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序批式污泥培养方式,探讨了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增加进水中NO2-浓度并取代NO3-,可有效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对较高浓度NO2-(以N计,30mg/L)的有效利用.DPAO可根据电子受体的变化作出动态响应,进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效能.在NO3-条件下,系统中存在2 类DPAO:DPAO35(以NO2-或NO3-为电子受体)和DPAO5(以NO3-为电子受体);作为系统的优势功菌,DPAO 占总VSS 的40%~61%.随着进水中NO3-的减少和NO2-的增加,DPAO5 被缓慢淘洗出系统,DPAO 比例减少为28%~41%,同时引起聚糖菌(GAO)比例从31%~52%升至54%~67%,而除磷效率从84%降至66%.化学计量学显示厌氧&#8710;Gly/&#8710;HAc 和好氧&#8710;Gly/&#8710;PHA 比值(C/C)分别由0.53 和0.43 升至0.78 和0.51.  相似文献   
25.
间歇曝气对硝化菌生长动力学影响及NO-2积累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间歇曝气方法处理低氨氮浓度生活污水,在SRT 10、 5、 2.5和1.25 d条件下,SBR反应器出水中NO-2含量(以N计,下同)为18、 19、 14和5 mg/L,积累率达到73%、 85%、 91%和78%,而连续曝气SBR仅为14%、 21%、 31%和34%;同时氨氮去除率维持在97%、 95%、 76%和39%,与连续曝气SBR的92%、 97%、 71%和47%相当.对硝化菌的生长动力学分析表明,在间歇曝气硝化系统中,氨氧化菌(AOB)可以通过产率系数(YAOB)的增加来提高自身在反应器中的绝对生物量,并补偿因间歇曝气引起的比底物利用速率下降,从而使比增殖速率(μm)和NH+4的氧化速率不变.与此相反,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却不具备这种补偿特性,导致其μm和对NO-2氧化速率降低,引起了NO-2在出水中积累.  相似文献   
26.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上流式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系统获得快速启动,异养菌和硝化菌生物膜的成熟分别只需7d和25d;系统在水力负荷0.25m/h及气水比20∶1工艺条件下运行效能最佳,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5%和70%左右.通过对ZBAF滤柱沿程水质、微生物等指标分析,异养菌和硝化菌主要聚居区分别在滤料层下端和上端,DO值的低谷位置可作为其聚居区分界线;生物量(磷脂-P)和生物活性(好氧速率)沿高程的分布大体一致,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滤柱底部,分别为114.12 nmol/g和0.67 mg/(g.h).  相似文献   
27.
生物过滤塔和生物滴滤塔净化α-蒎烯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以木屑/泥炭为填料的生物过滤塔(BF)和以聚氨酯小球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净化α-蒎烯废气,比较两者的挂膜时间及对α-蒎烯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气液相联合方法,过滤塔和滴滤塔分别在21d和27d内完成挂膜;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填料上生物膜菌群生长良好,优势菌为杆菌和球菌.在α-蒎烯进口浓度80~2200mg.m-3、空床停留时间(EBRT)29~102s条件下,两者对α-蒎烯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过滤塔与滴滤塔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50g.m-.3h-1和43g.m-.3h-1;滤塔中CO2生成量与α-蒎烯降解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线性拟合得出过滤塔与滴滤塔的α-蒎烯矿化率分别为74%与68%,滤塔中减少的α-蒎烯主要被微生物利用而去除.菌落数(CFU)分析表明,在挂膜阶段滤塔微生物数量增长明显,稳定运行阶段菌落数随着EBRT的延长而增加,在EBRT102s条件下单位反应器空间内过滤塔和滴滤塔菌落数分别为5.52×1014cfu.m-3和1.84×1014cfu.m-3.  相似文献   
28.
间歇曝气对硝化菌生长动力学影响及NO_2~-积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曝气方法处理低氨氮浓度生活污水,在SRT 10、 5、 2.5和1.25 d条件下,SBR反应器出水中NO-2含量(以N计,下同)为18、 19、 14和5 mg/L,积累率达到73%、 85%、 91%和78%,而连续曝气SBR仅为14%、 21%、 31%和34%;同时氨氮去除率维持在97%、 95%、 76%和39%,与连续曝气SBR的92%、 97%、 71%和47%相当.对硝化菌的生长动力学分析表明,在间歇曝气硝化系统中,氨氧化菌(AOB)可以通过产率系数(YAOB)的增加来提高自身在反应器中的绝对生物量,并补偿因间歇曝气引起的比底物利用速率下降,从而使比增殖速率(μm)和NH+4的氧化速率不变.与此相反,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却不具备这种补偿特性,导致其μm和对NO-2氧化速率降低,引起了NO-2在出水中积累.  相似文献   
29.
西湖龙泓涧流域暴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掌握西湖入湖溪流龙泓涧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了一年内3场暴雨径流过程中营养盐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长历时暴雨事件一般会形成多个径流峰值,而其滞后于雨强峰值的时间取决于当次强降雨的分布.降雨的初期冲刷效应与前期降雨量有关,前期降雨量越少,总磷和氨氮的初期冲刷效应越明显,在退水阶段滞缓的壤中流会使总氮和硝态氮再产生一个浓度峰值.径流中各形态氮素的平均浓度(EMC)与降雨量、降雨历时、最大雨强和平均雨强均表现为负相关,与前5 d的降雨量表现为正相关,而总磷的EMC值与氮素有相反的变化规律.径流营养盐迁移通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上升,Pearson分析表明总氮、硝态氮与径流水深(流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总磷、总氮、硝态氮和氨氮的平均迁移通量分别为34.10、1 195.55、1 006.62和52.38 g·hm~(-2),硝态氮为主要的氮素迁移类型(占总氮的84%).  相似文献   
30.
紫外光降解气态氯苯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光降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种新型的废气处理技术.采用主波长为365 nm的500 W高压汞灯为光源,重点考察了空塔停留时间、氯苯初始浓度、反应介质等对氯苯光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苯初始浓度较低时.氯苯去除率随着空塔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呈线性升高.最大去除率达87%;而氯苯初始浓度过高时会使单位分子接受的光子和活性基团数量下降,引起氯苯去除率降低,空气介质中的O2和H2O在光照下可转化为活性基团.进而增强了光降解效果;而在氮气介质下光降解氯苯的效率大大降低,最大去除率仅为61%.在氯苯为0.36~8.64 mg/L时,紫外光降解氯苯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